最近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數據:
據財政部公布,全國1-8月累計共銷售彩票3757.61億元,同比增加1278.52億元,增長51.6%。其中8月份,全國共銷售彩票529.57億元,同比增加184.81億元,增長53.6%。
在特種兵式旅游、拼夕夕購物、city walk窮逛之后,年輕人們又開啟了僅花兩塊錢,就能體驗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飆升的雙重快樂,順帶用五秒鐘做個可能成為百萬富翁的美夢。
這兩塊錢花的,真值!
而在彩票熱銷的A面之外,年輕人面臨的B面則是各種在“努力”標簽下的PUA:
一年凈賺18億的李佳琦批評網友,工資沒漲是因為自己工作不努力;
格力老總董明珠說,絕對不招只問錢的年輕人;
高居廟堂之上的專家學者告訴大學生,找工作不要只看薪資,要脫下長衫……
于是,面對現(xiàn)實生活,被困在“努力”枷鎖中的年輕人由下而上地開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古”運動,希望在努力內卷和佛系躺平之外,找到一種更加自恰的生活方式。
01、被困在“努力”里的年輕人
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努力是個被說爛了的主流價值觀,是一種天然的“政治正確”。
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延續(xù)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從古至今,從學校到家庭,都要求青年人要努力向上,要出人頭地。
而一直被儒家思想“馴化”的國人,幾千年來的價值觀都高度統(tǒng)一,任何不同的看法和活法都被視為異類,被整個社會和家族詬病。
所以上千年來,國人都過著如同復制粘貼一樣的生活:走著一樣的人生軌跡、看著一樣的網紅臉、住著一樣的樣板間、游著全國一樣的網紅景點……
雖然當代中國人的物質條件和生活水平早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骨子里的價值觀卻跟千年前的老祖宗大差不差:要努力學習、要金榜題名、要光宗耀祖……
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家長們在“努力”心態(tài)的驅動下,讓孩子從小就在各種補習班和題海里努力耕耘,希望孩子能在一波又一波的選拔性考試中脫穎而出,光耀門楣,最終考上一所名校,找到一份好工作,成為家長的飯后談資和吹噓的底牌。
2014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曾說過,東亞的教育制度就是在浪費時間,阻礙了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
高考差五分的兩個學生,他的能力或者水平有多大差別嗎?并沒有。但這五分可能隔著211和985,可能隔著本科和專科,更可能決定了兩條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這也巧妙地在人口密集型和資源緊缺型的社會中,完成了資源分配和階層劃分。
而我們生產出來的“人才”則猶如工業(yè)時代的廉價產品一般,徒有其表、內核空洞。甚至很多人在進入大學那一刻才知道,卷是沒有止境的,考上好大學更不是功成名就的終點。
于是,很多人在補償心理的促使下迷失其中,也跟“努力”漸行漸遠。
02、一去不復返的奔騰年代
不過得益于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信息獲取速度和廣度的光速提升,讓當代的年輕人對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孔子曾說:“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說白了就是一個人活到50才有可能活明白,而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沒搞懂自己活著的意義。
但如今,互聯(lián)網的速度太快了,想要了解一個國家的風貌、一個事物的運轉邏輯、一種文化的起源發(fā)展……你只需要打開手機,搜索幾篇文章、再看幾個視頻基本就能略知一二,投入的時間和成本,與古代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尤其是這些成長于物質相對富饒,身為互聯(lián)網時代原住民的年輕人,他們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不僅有著良好的學習能力、也有著高超的信息篩選能力。他們每天接收著無數龐雜的信息,以倍速構建起對這個世界相當清晰的認知。
而當看清“真相”后,他們就很難接受從小習得的那套“努力”論了,轉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命題”。
畢竟處于當下的社會進程中,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狂奔的時代已經走過,古早的“努力至上”論也已不再適用。
很多95后、00后,任憑他們再優(yōu)秀,無論是建功立業(yè)還是資本積累,或許都很難達到自己父輩的高度。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70后的父親在中國房地產的黃金十年買了一線城市的兩套房子,00后的孩子即便是藤校畢業(yè),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賺到上千萬,也并非易事。
余華也曾說,時代已經變了,我年輕時只要努力工作,始終保持上進心,大部分人都能得到回報,然而現(xiàn)在卻不是那么回事了。
03、別被努力困住了腳步
尼采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既然卷到極致也不過是在平庸里打滾,還不如及時行樂,做個俗人,讓自己過得舒服自在。???別人套給我的“主流價值觀”,who care?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通透而清晰的智慧呢?
正如劉慈欣所說,總有一天,宇宙變成一個點,你和我都在里面。
畢竟生活在現(xiàn)代化的中國,即便是普通人也能生活得很好。所以當我們告別那些宏達敘事和精神枷鎖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著“小確幸”,有著“燈火闌珊”。
那可以是周五下班后一場吐槽領導的朋友小聚,可以是周末的露營和家庭聚餐,也可以是一場說走就走的特種兵打卡游……
近年來,擁有近40年歷史的美國黑石城火人節(jié)成為全球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理想之國”。
而火人節(jié)所倡導的精神內核正好反映了當下青年人的精神訴求:絕對包容、贈予、去商品化、徹底的自力更生、完全表達自我、共同努力、公民責任、不留痕跡、參與和及時行樂。
人為己而活,所以何必被“努力”、被“逆襲”而困住腳步呢?
本文由經理人分享(ID:manashare)原創(chuàng),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