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媽媽和孩子吵起來了,媽媽說先復習,再寫作業;孩子嫌復習太浪費時間,非要直接寫作業。媽媽用“磨刀不誤砍柴工”教育了半天,孩子就是不服氣。
到底哪個對呢?
先說結論,各有好處,具體還是看孩子自身情況。很多孩子課上學得不好,寫起作業非常吃力,大半天搞不定一個題目。經常寫完作業,都晚上十二點了。這種情況,先復習再作業,就比較好。通過復習,可以鞏固一遍知識點。這樣寫起作業更快一些。
如果先作業后復習,也是有好處的。由于沒有復習,寫作業的時候,孩子花更多力氣進行思考,回想老師課上講解的內容。一旦想起來了,把題做出來,孩子對知識點的記憶會非常強,更不容易忘記,其效果遠超先復習后作業模式。但為什么會這樣呢?
記憶的強度有兩個衡量指標,分別是存儲強度、檢索強度。
存儲強度表示記得有多牢,也就是常說的熟練程度。檢索強度表示有多容易想起來,對應日常說的理解程度。
例如,很多孩子看到題目,想不起來用哪個方法,這說明檢索強度低。一經提醒,馬上就搞定,這說明存儲強度高。
1.復習課本可以大幅提升存儲強度,小幅地提升檢索強度。所以,很多孩子把書都背得滾瓜爛熟,考試卻很拉胯,就是檢索強度不夠。怎么辦呢?
2.寫作業可以大幅提升檢索強度。但做作業的時機,是有講究的。當檢索強度低的時候,我們不容易想起來。一旦絞盡腦汁想起來了,檢索強度會大幅提升。
再次重復結論:中等生、學渣應該先復習,再寫作業,相當于先存儲再檢索。而學霸可以直接寫作業,因為他們在課上已經完成了存儲工作(搞笑的是,學霸更愿意復習)。
可惜,學渣經常“時間不足”,急急忙忙寫作業,沒理解知識,糊弄了事。結果不懂的知識越積越多,直到崩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