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飛星火V2.0發布的第二天,8月16日科大訊飛股價暴跌,一度觸及跌停。
耐人尋味的是,8月11日晚間科大訊飛發布業績表現不佳的半年報后,股價反而在下個交易日上漲3.19%。8月14日科大訊飛董事長套現23億元后,股價依舊沒有跌,甚至還在15日出現了0.03%的輕微上揚。
為什么偏偏在訊飛星火V2.0發布后,科大訊飛經歷了如此大幅度的下跌?
結合市場動態和科大訊飛上半年的財報數據,我們認為這一突然的股價暴跌背后,有著兩個方面的考量:
1.訊飛星火想要從中文AI工具層面超越ChatGPT并非沒有可能,但受到經營風險和股東減持的雙重影響,投資市場對此明顯信心不足。
2.隨著生成式AI目標市場轉移至垂類大模型,市場切入口的選擇也越發重要。科大訊飛現階段業務所針對的細分市場,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說服力。
一、股價觸及跌停,訊飛星火V2.0成“罪魁禍首”?
表面來看,科大訊飛股價暴跌的背后,是投資市場對訊飛星火V2.0寄予了太多期望。
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科大訊飛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就像今年6月份召開的訊飛星火V1.5發布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曾多次提及訊飛火星大模型在業內的“領先地位”,同時也說出了“10月份超越ChatGPT”的豪言壯語。
作為國內一線科技企業,科大訊飛的技術實力有目共睹,各方面對科大訊飛的豪情也充滿認可。只是在市場期待值持續拉高的同時,科大訊飛并沒有展露出與之相應的成績。
先是6月份,國內研究機構SuperCLUE發布的中文大模型排行榜中,訊飛星火V1.5不僅在性能分值上被GPT-4甩開近20分,排名也低于360智腦和百度文心一言。
盡管訊飛星火V1.5與被視作“超越目標”的GPT-3.5之間,只有8.1分左右的差距,該排行榜也存在爭議,但4個月左右的時間是否足夠縮短雙方的產品差距,終究是個未知數。
至于8月15日發布的訊飛星火V2.0,雖然劉慶峰聲稱“基于Python和C++進行代碼寫作能力已高度逼近ChatGPT,差距僅為1%和2%”,以及明確表示“到今年10月24日,各個代碼的能力都會超越ChatGPT,明年上半年將正式對標GPT-4”。
但是由于缺少更具體的實際數據對比,與V1.5版本發布僅隔2個月的V2.0能否帶來如此大的性能提升,摩根商研所認為投資市場目前仍在抱以觀望態度。至少在獲得市場真實反饋之前,科大訊飛的豪言壯語,很可能導致“狼來了”的邊際效應。
而且國內外AI廠商也不會停步不前。就像OpenAI早在7月18日就提交了“GPT-5”的商標申請,訊飛星火即便能夠在明年達到GPT-4的水準,仍舊難以掌握頭部話語權。
不過,如果僅是市場對產品缺乏信心,或許并不會造成如此劇烈的股價動蕩。透過表面探究深層次原因,很可能是藏在科大訊飛“豪情”背后的財務壓力。
其中表現較為明顯的,是科大訊飛近期頻繁傳出股東減持的消息。
7月31日科大訊飛曾宣布,大股東中國移動計劃減持1%的股份。不巧的是,8月1日訊飛星火APP又遭到蘋果應用商店下架,導致當天股價下跌3.23%,險些跌破60元關口。
沒過多久,8月14日晚間,科大訊飛又宣布董事長劉慶峰減持1.73%的公司股份,套現金額約為23.5億元。雖然科大訊飛第一時間表示,劉慶峰減持原因是為了償還2021年7月通過質押融資等方式欠下的借款,但也側面展露出科大訊飛資金財務所遭受的壓力。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第二天訊飛星火V2.0發布會短暫提振了市場信心,16日近乎跌停的暴跌,是否會提前一天到來。
這份財務壓力在2023年上半年財報中也有著較為直接的體現。除了總營收78.42億元,同比下降2.26%,凈利潤0.74億元,同比下降73.54%,扣非凈利潤更是由盈轉虧,同比下降208.99%,3.04億元的虧損更是達到歷年之最。
凈利潤的大幅下滑,早在一季度財報中就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說明。2022年12月15日啟動的“1+N認知智能大模型專項攻關”、2023年5月6日正式發布的訊飛星火大模型,其新增投入都對當期利潤產生了影響。
侵蝕利潤空間的不僅是大模型項目的研發投入,2023年上半年科大訊飛銷售費用同比增長6.17%、管理費用同比增長7.08%、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07.64%,而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5.29億元。
成本與收入的嚴重不匹配,造成了極大的財務缺口。通過天眼查可以看到,經營業績明顯承壓的同時,上半年存貨周轉率同比下降7.94%,可能意味著科大訊飛難以通過經營活動填補缺口。
這也導致科大訊飛對融資的依賴進一步加強,上半年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7.11億元,同比猛增809.15%。
同時無法忽視的是,2023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獲得政府補貼支持6.17億元,計入當期損益金額為4.67億元。如果沒有補貼支持,或者補貼政策發生變動,科大訊飛的財務壓力可能會進一步放大。
開源還是節流,將成為科大訊飛下半年必須正視的問題。
二、國產AI大模型的下個戰場,是教育和醫療?
AI大模型如何變現,如今已是整個行業的困擾。
動輒數億、數十億的研發投入,在沒有商業回報支持,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情況下,必然會被視作融資無底洞。
就像近些年被大肆炒作的無人駕駛,由于遲遲難以進行大規模商業落地,進入2023年以來,Argo AI、Embark等大型自動駕駛企業相繼宣告破產。國內無人駕駛市場雖然進展順利,但5月份阿里達摩院解散自動駕駛團隊、放棄自動駕駛研發的消息傳出后,行業寒冬似乎也悄然而至。
AI大模型賽道雖然仍處于朝陽階段,但巨額投入和微薄回報的懸殊差異,已經讓頭部企業捉襟見肘。
根據公開消息,ChatGPT的硬件成本高達14億元,單次訓練成本約為1437萬元至1.01億元,目前總訓練次數可能已經超過1000次。
而簡單計算ChatGPT的運營收入模型,GPT-4每分鐘最高創收36元、成本最高5600元,GPT-3.5每分鐘最高創收630元、成本最高12600元。收入完全無法平衡的當下,甚至有預測稱,OpenAI在ChatGPT項目的拖累下,2024年可能面臨破產危機。
也因此,為了探索更多的盈利可能,OpenAI計劃上線多個低運行成本的小型GPT-4模型,針對多個垂類專業領域進行任務和主題訓練,希望能夠觸達更多C端用戶,實現高頻次的創收。
面對同樣的收支壓力,國產AI廠商也在瞄準更加細分的垂類大模型市場,只是由于各個廠商資源、渠道、技術力等方面的迥異,對細分市場的選擇也截然不同。
例如360智腦背靠360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技術優勢,主要垂類落地應用方向為AI數字人社區;百度的文心一言偏向于對接各個行業公司,專注于開辟行業應用創新;阿里的通義千問則是聚焦音視頻內容領域。
其中,科大訊飛憑借著智能語音技術的領先優勢和泛用性,廣泛布局教育、辦公、汽車、金融、工業、醫療等領域。訊飛星火V2.0發布會上,也明確了落地方向為私有化部署和數智化轉型升級。
不難看出,科大訊飛在垂類布局方面同樣是在對標ChatGPT“廣撒網”的戰略布局,只是現階段的主要落地方向,還是以教育行業為主。
一直以來,智能語音技術與語言學習都具備天然的契合性。對絕大部分學生群體而言,接觸到正統外語學習和使用環境的概率是很小的,尤其是雙減政策下,課外外語培訓也遭到明令限制。
學生和家長對于教育資源的需求,也隨之轉向工具類學習產品。科大訊飛通過星火大模型,將自己在英文翻譯、批改、口語等方面的優勢,轉化為與自家學習機綁定的特色AI功能,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實體產品和大模型的雙重變現。
只不過在技術層面,這一變現模式并不存在太高的技術門檻。今年5月以來,好未來、作業幫、網易有道等老牌教育廠商,都相繼推出了各自的教育大模型,憑借口碑優勢,很可能會迅速搶占科大訊飛的市場份額。
在摩根商研所看來,醫療賽道很可能成為教育行業之外,另一個極有可能孵化出AI垂類大模型爆款的領域。
隨著醫療反腐的持續推進,可以預見到醫療環境重塑、醫療供需關系轉變等行業生態的變化,未來醫療行業對于數據透明化、人員結構簡潔化的需求,也將釋放更多AI大模型的應用空間。
因此我們有理由判斷,輔助醫生進行診療的AI工具,以及統籌醫療資源分配的AI平臺,將會成為國產大模型提供更加重要的機遇。
希望科大訊飛在走出財務困境后,能夠盡快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大模型落地場景吧。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