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彤
編輯 | 林凜
10月27日,極兔速遞(01519.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2港元,市值約1057.5億港元,成為港交所2023年迄今開盤市值最高的IPO。以發行價計算,極兔速遞通過本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約為35.28億港元。
這家2015年誕生于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快遞公司,由原OPPO印尼業務負責人李杰創辦。
從誕生、回國到上市,堪稱飛速,進入中國市場僅3年時間,在快遞這個紅海市場,走了一條“九死一生”的血路。
2019年,“四通一達”和百世的市場份額均超過10%,五家公司拿下72.85%的份額,基本分完了低端電商件市場的蛋糕,順豐快遞僅靠高端商務件就拿下了7.62%的市場,市場留給極兔的機會并不多。
2019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份額情況(%),數據來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 一 刻商業制圖
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極兔高舉燒錢大法,以低價、收購強勢進入,一躍成為快遞業的重要一員,直到今天順利上市,刷新了行業速度。
而這只“狂奔的兔子”的光環背后,增收不增利、巨額虧損以及服務品質均成為問題,曾經以“低價”崛起,如今也成為進一步增長的枷鎖。
上市成功,即將面對二級市場考驗的極兔,有哪些隱憂?又將如何改變現狀?
極兔狂奔,最難磕的還是中國市場
快速上市,符合這只“狂奔的兔子”的風格,也似乎也是不得已的選擇。極兔的營收雖可觀且財務指標在轉好,但掩蓋不了“增收不增利”的隱憂。
招股書顯示,2020-2023H1,極兔營收分別為15.35億美元、48.52億美元、72.67億美元、40.3億美元,累計營收近千億人民幣,體量可觀,呈現穩定的增長趨勢。
其中,2020年至2021年,東南亞業務為公司第一大收入貢獻者,分別為10.47億美元、23.78億美元,最高撐起極兔68%的營收。但隨著極兔在中國的瘋狂加碼,中國市場2022年、2023H1的營收分別為40.96億美元、22.03億美元,扛起了極兔55%左右的江山。
2020 -2023H1極兔各 市場營收狀況( 億美元) , 數據來源 : 極兔招股書, 一刻商業制圖
但增長喜人的營收數據背后,虧損同樣驚人——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2020-2023H1,三年半時間,極兔凈虧損34.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8億,好在去年虧損到達頂峰后,今年上半年虧損大幅收窄,但整體虧損額依舊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而扛起極兔營收半壁江山的中國市場,也是虧損最嚴重的——過去三年,中國市場虧損高達25.45億美元,中國市場的虧損占到了總虧損的80%以上。
對于中國市場的巨額虧損,極兔的解釋是:一是在中國的業務通過打價格戰擴大市場份額導致,其次是跨境業務及2022年擴展新市場導致成本增加,第三則是收購百世快遞導致成本增加。
回望過去的擴張之路,從2019年底進入中國后,極兔快速崛起的各種打法都需要燒錢。
先是低價殺出重圍,快速站穩腳跟。極兔曾在中國最大的快遞集散地“義烏”發起顛覆行業的價格戰,超萬票大單小件的發貨價格降至1元,最低只要8角錢——超低價格,雖然得罪了同行,但極兔確實在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
緊接著結盟拼多多。這個憑借五環外下沉市場迅速崛起的電商黑馬,有著龐大的訂單量,2020年,據公開數據顯示,拼多多的全年訂單數達到了383億單,日均包裹超過7000萬個,約占中國日均總包裹數的三分之一。剛回國的極兔與拼多多合作,快速崛起。
短短十個月時間,極兔的日單量就突破2000萬單,走完了“三通一達”十幾年甚至二十年走過的道路。
然后是瘋狂并購,2021年,極兔花68億收購了百世,順利幫極兔接入了阿里系電商資源;今年5月,極兔又斥資11.83億合并了順豐旗下的豐網控股,幫極兔拿下更多快遞網點資源——兩次收購,都直接擴大了極兔的市場規模。
最后是高價營銷,去年世界杯期間,極兔高調簽下足球巨星梅西作全球代言人,年底又在2023年春晚亮相,擴大品牌影響力。
梅 西成J&T極兔速遞首位全球品牌大使, 圖/ 極兔官網
不過每個硬幣都有正反兩面,燒錢確實讓極兔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步——回國至今,中國市場復合增速達140%,市占率從0到近11%,網絡覆蓋率超98%。
但極兔的負債率也遠高于同行,招股書數據,2020-2023H1,極兔資產負債率分別為l141%、201%、185%、190%。而圓通資產負債率平均僅31%,申通、韻達、順豐也均在55%左右。
也因此,三年內極兔就進行了7輪、55億美元的融資。但值得關注的是,自2021年開始,極兔的融資活動所得現金凈額愈發減少——此時,上市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
尤其是極兔所有燒錢打法都指向了包裹量的增加,這的確也快速占領市場。但問題在于,以“低價”換來不斷擴大的包裹量,只能導向更大的虧損。
上市前夕縮小IPO規模,投資者為何不看好極兔前景?
極兔對上市十分渴望,以至于不惜上市前夕縮小IPO規模。
據《晚點LatePost》消息,受今年港股整體疲軟影響,極兔在上市前降低了融資目標——公司計劃以每股12港元發售3.2655億股,擬籌集39.2億港元(約5億美元),與年中傳出的募資計劃相比,發行量減小,但估值保持不變(約130億美元)。
但盡管如此,投資者對極兔的前景依舊持保留態度,究其根本,在于極兔還沒有找到明晰有效的增長模式。
回顧極兔發展歷程,從2015年在東南亞誕生崛起,到殺回中國市場,再到2022年布局中東、南美洲等海外市場,極兔的崛起離不開“電商”。但問題是,目前極兔三大市場的電商市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J&T極兔速遞將中東北非運營網絡拓展至埃及, 圖/ 極兔官網
相比中國市場,東南亞電商市場最大的問題在于體量小,這就框定了極兔發展的上限,其次東南亞電商發展水平、基建設施落后,物流業務開展難且成本高,這也代表著極兔在東南亞每多賺一分錢,都要付出比國內同行們更大的努力。
也因此,在2019年圓通、百世在東南亞起網的同時,極兔創始人李杰火速帶極兔回國拓展市場。
回國后的極兔,憑借步步高系的關系,成功搭上了拼多多電商發展的快車。但問題是,物流作為電商的下一環節,兩者高強度關聯,也代表著兩方存在強博弈。
強勢的拼多多,自然不會給極兔掌握話語權的機會,方法就是引入其他物流——過去兩年,拼多多開始引入其他物流,極兔在拼多多承攬的包裹占比也始終徘徊在20%左右,無法上升。
老客戶不溫不火,極兔也未能有效拓展新客戶。
眾所周知,近幾年老牌電商流量見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電商逆勢崛起,作為行業新增量自然也是物流行業的香餑餑,極兔也做過努力,抖音在高峰每天能夠為極兔貢獻超過300萬單。
但面對通達系、極兔、順豐、京東等多家快遞,抖音更傾向于聯合中通,雙方今年還在倉配一體化上深度合作。
海外電商市場,一方面,囿于海外搭建物流網絡的大成本投入,另一方面,極兔跟隨電商的海外業務,極易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
據墨騰創投,TikTokShop僅用了18個月就成為了極兔的大客戶,為其貢獻了7%的收入,這原本將成為極兔富有魅力的增長故事,但奈何去年年底印尼禁止了TikTok電商業務。
極兔清楚地自身的處境,并適時進行戰略調整、降本增效。
據《晚點LatePost》報道,一位接近極兔管理層的人士透露,極兔目前沒有明確的增長目標,公司從追增長轉為控成本、求盈利,提高效率追求高質量發展,同時戰略重心轉向國際化。
降本的措施體現在:一方面,停止在全球大范圍的補貼,錢花在刀刃上,即升級和擴建現有市場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在極兔2021年開始的海外擴計劃盈利前,不會再開拓新的市場,盈利的時間規劃就在2023年。
極兔在市場上被處處掣肘,本質在于核心競爭力的缺失,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品質問題,二是基礎設置不足導致效率低下。
品質差似乎是極兔過去低價狂奔的必然“副作用”,追求效率必然會導致其在品質、口碑上的讓渡,久而久之,極兔就成了“便宜但差”的代名詞,這樣的品牌調性和用戶印象,就導致極兔難以開拓新的市場。
曾經,極兔收購百世后,獲得了淘系訂單,這不僅可以幫助極兔擺脫依附拼多多單一大客戶的風險,而且擴大了市場規模,一舉兩得。極兔也很努力,當時極兔對華南地區日攬收淘系包裹超過1萬件的網點,每件給予1元的補貼——依舊希望通過燒錢,擴大市場份額。
但由于極兔服務質量和時效性的不穩定,很多商家很快就放棄了極兔。尤其是西北、東北區域,因為貨少,導致轉運班次少,時效性更低,這似乎也成為了極兔發展困境的怪圈:如果單少,出于成本考量最終會影響配送時間;如果單多,疊加低價又會擴大虧損。
根本在于規模還是不夠大——物流本質上是一個重資產行業,需要極強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然后通過規模效應攤低成本,實現盈利。
在極兔低價狂奔的這幾年,通達系持續建設基礎設施,效率提升后,他們也開始打價格戰——今年快遞單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中通與圓通都在不同程度調低價格;第四名的申通也計劃犧牲利潤換增長,在今年三季度前達到第三名。
反觀極兔,招股書中明確提到,極兔依賴第三方服務商做運輸、設備供應和其他服務,這不僅表明極兔要受制于他人,并且品質無法掌控。
總體來看,極兔仍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但盈利前景目前依舊不明朗,同時在服務質量方面,還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改善。
極兔需要“低價”以外的競爭力
極兔過去憑借低價狂奔,但到達一定市占率后,低價能帶給極兔的不多了,甚至開始反噬,比如虧損,和擴展新客的競爭力有限。
這背后也反映出行業發展的整體轉向——從拼價格到拼質量。
縱觀行業動向,無論是通達系在基礎設施、網絡鋪設上的投入,還是菜鳥自營,打出“通達系價格、順豐品質”的口號,亦或是極兔自身開始扭轉“低價低品質”的動作,都表明快遞行業進入“精耕細作”的拼質量時代。
這也無可厚非,除了順豐和京東部分業務涉足的高端商務件市場外,通達系、極兔等多數快遞公司還在電商件市場拼殺——但當上游電商行業進入存量時代競爭、極致內卷時,下游必然被波及。
簡單說,當前電商流量見頂,電商平臺也開始進入拼品質的精耕細作時代,淘天集團CEO戴珊前段時間曾強調,“用戶是品牌的根本,品牌要以歷史級的巨大投入,為商家做大用戶規模;持續升級用戶產品、投入服務和物流建設,做好用戶體驗”。京東今年除了把低價策略落實到極致外,“降低自營包郵門檻”也是提升消費體驗的重要舉措。
電商產業鏈上,供給豐富度、產品、物流、售后等都是提升消費品質的重要切口。對應在物流上,以前商家、平臺包郵是競爭力,物流企業只能降低價格,以價換量、薄利多銷;但現在,包郵之外,消費者對配送時間、快遞安全等品質方面有了要求,這一要求自然會通過商家/平臺傳導至物流企業。
在快遞行業,極兔除了“低價”外,另一標簽就是“品質差”——黑貓投訴上,27600多條極兔投訴,集中在時效慢、服務差、丟件率、物流不更新、不配送等方面。
黑貓投訴平臺有關極兔的投訴,圖/ 黑貓 投訴
快遞行業又是一個靠規模效應產生利潤的生意,如果不改變品質也將難以維持規模,而提升品質需要投入,這就要求物流企業除了融資,自身還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
比如過去十幾年,通達系購買更多的土地、更新車輛和設備,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投資背面,通達系都在努力搞錢,據《晚點LatePost》報道,去年通達系一邊保持毛利率,提升市占率,一邊繼續改造分撥中心改造、完善倉配服務、布局一體化供應鏈,為拓展大型客戶做準備。
這是物流快遞良性循環的打開方式,也應該是極兔思考的問題,目前看來極兔已經采取了一些行動。
比如,基礎設施的搭建完善。
最初收購百世就是一個重要動作,收購后,極兔吸納了百世在全國近百家中轉場和集散中心,快遞承載上限提升至5千萬單以上。同時2021-2022年,極兔在轉運中心升級、擴建,更新設備和提高產能上的支出約35億元。目前,極兔各個區域加盟商、干線、加盟商也在加大投入,改善和提高服務質量。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極兔共有104個區域代理及大概9600個網絡合作伙伴,280個轉運中心,超過8100輛干線運輸車輛,其中包括4020多輛自有干線運輸車輛及約3800條干線路線,以及超過21000個攬件和派件網點。
同時此次上市募集資金也主要用于拓寬物流網絡,升級基礎設施及強化公司在東南亞和其他現有市場的分揀、倉儲能力及容量,開拓新市場及擴大服務范圍,以及研發和技術創新。
極兔品質提升的另一突破點在于網點服務。
這里不得不提到,極兔賴以崛起的“區域代理”制度——極兔與區域代理商合作,雙方共同完成區域運營分揀和干線運輸等關鍵環節,區域代理商自行決定采用直營或加盟的方式建設網點,這也是“步步高體系”的精華——鼓勵體系內加盟商成為區域代理,以自己的資金及資源大力協助總部擴張網絡,在業務發展壯大后給予豐厚的激勵回報。
憑借這一制度,極兔以更低成本、更高靈活性、更快速度完成了在全國市場的布局,尤其是下沉市場,也順利完成和拼多多的結盟并迅速崛起。
但區域代理制度的弊端也是明顯的,區域代理商為極兔買單會導致:有錢大家一起賺,出了問題,區域代理商自己承擔。這難免導致利益上的分歧。
極兔區 域代理模式, 圖/ 極兔 招股書
對此,極兔此次也給出了解決方案,根據招股書,公司會依據績效,給予區域代理人激勵。此外,區域代理人亦能獲得上市公司的股份。早在2021年4月,極兔向若干區域代理授出3282萬股A類普通股,公允價值為1.4億美元。除了激勵之外,極兔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管理制度等方法,增強這一體系。
總體來看,極兔無比清楚自身的問題,也在盡力彌補,盡管這些問題是狂奔帶來的必然結果。在尋找低價之外競爭力的路上,金錢和時間都是最大的問題——資金可以通過IPO募集,但對手不會給它更多時間。
(題圖來源于極兔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