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阿富汗一個部長邀請我去他家做客,他有三個老婆住在一棟別墅里,每個老婆帶各自的孩子住一層,他每月給每個老婆200美金開銷,我開玩笑似問他,聽說你們可以娶四個老婆,我也行嗎?他回答:行,但你必須信我們的教。我頭大了,信你們教,還要戒這戒那的、過齋月,特別是戒酒,我五毒俱全,我可受不了。
第一次和這位部長談判,隨行的翻譯是一位會講波斯語的中國女孩。談判結束后,這位部長對我說,我想送你們中國女翻譯兩雙鞋子,我不明就里,回來問大使館雇傭的阿富汗當地職員,他告訴我,你帶的翻譯穿了一雙半高跟鞋,不符合伊斯蘭對女性的要求。
環球時報記者白云怡在微博上提前透露了采訪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蘇海爾·沙欣的一個“花絮”。
據白云怡所述,在采訪快結束時,她問沙欣,“我不是穆斯林,如果未來我去阿富汗采訪,我也需要戴hijab頭巾嗎?你們的伊斯蘭教法管不管去你們國家的外國人?”
白云怡轉引沙欣的回復稱,“你不是穆斯林,所以不會對你有對穆斯林女人的要求。”
但沙欣話鋒一轉,“但你如果來,最好還是自愿戴上,因為這是我們的社會規則……”
白云怡回應,“我對這話的理解就是:‘得戴’。”
阿富汗信伊斯蘭法禁酒,不過外國人憑護照私下還是可以買到,一瓶威士忌要賣到50美元,啤酒都要10美元一罐。
至于阿富汗的安全,塔利班對中國人還是比較認同,但是不排除還有角落里幾撮其它勢力,總還是有點心里發怵的,感覺只有堅定相信"生死有命"這一點的,才是有發展前途的!
有一件事印象深刻,當時我們去喀布爾附近的一個省考察時,經過一個哨卡,突然被荷槍實彈的部隊攔下了,要求我和保鏢、翻譯進入哨卡旁邊的屋子內。我心里一驚,害怕被地方武裝或黑社會劫持當人質,因為之前我去拜訪中國駐阿富汗姚敬大使時,姚大使特別提醒我在阿富汗別亂逛,要時刻留意被劫持當人質,中國人值錢,一個人質至少要50萬美金贖金。
到了房子內我才知道,原來是哨卡的隊長聽說我們是中國人,他們從沒有見過中國人,特地請我們去喝茶,還叫衛兵買了奶皮子和羊肉串招待我們,這些對阿富汗的普通人來說可是大餐,士兵們一周才吃一次羊肉串,平時餐食只吃一種面餅“馕”。臨走的時候,我留了100美金,他們沒接,說是中國人是他們的朋友,我把隨身帶的兩包中華煙給了他們,接了,但阿富汗人甚少抽煙,估計隊長拿回去當紀念品了。
關于普通阿富汗人對中國人以及其他外國人的看法,其實沒有感覺中那么好。第一種,覺得中國人不錯,可以帶來投資,可以幫助阿富汗人民。第二種,比較愚昧的,他們憎恨巴基斯坦(理由這里就不說了),連帶也不喜歡中國人。第三種,不喜歡包括中國人在內所有外國人,用他們原話說:都是來阿富汗偷他們阿富汗的財富的(好像也有那么些道理)。這些都是本人和不少阿富汗人深入親切交流后,從他們真實想法中總結的。
我在阿富汗去過的地方比所有的中國戰地記者還多,我去過阿富汗武器黑市交易市場、農貿市場、毒品市場、外匯黑市交易市場、玉石交易市場、青晶石交易市場……,見過阿富汗領導人也最多,前總統卡爾扎伊、副總統杜斯塔姆、巴赫爾省長阿塔,還有阿富汗宗教首領、阿訇等。
離開阿富汗之前,請中國駐阿富汗商務參贊、央視、新華社、人日記者…吃了個飯,最關鍵是我搞到了四瓶伏特加酒,我知道我在阿富汗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比他們呆了一年多時間去的地方還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