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啊?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懇懇護膚。不會就是你吧?
同樣都是熬夜,有個人的熬夜方式卻和我們不一樣——
他熬夜的時候,隨便freestyle就是千古名作一篇;自己睡不著的時候就拉朋友下水;更恐怖的是,悄悄當卷王輔導孩子作業......
這個人不是別人,他正是我們課本里的老朋友:
蘇軾
作為資深的熬夜大師,蘇軾不僅有著與眾不同的熬夜方式,還有一套失眠人的“自救法”。如果我早點知道他的這些秘密,失眠的時候就不會這么抓耳撓腮了!
下面,有請蘇軾為我們帶來精彩紛呈的熬夜表演~
第一式:靈魂寫手
賞月、喝酒、吟詩,一個流程都不能少。
第二式:徹底瘋狂
熬著熬著一不小心就熬過頭了......
第三式:黛玉附體
傷心總是在所難免,“網易云”時刻開啟。
第四式:拉人下水
誰還沒有個一呼叫就立馬上線的熬夜搭子。
第五式:變身卷王
陪祖國的花朵做作業。
怎么樣,看完蘇軾的熬夜日記,你是否會感嘆他的熬夜方式真高級。可這些千奇百怪的熬夜方式背后,卻是他艱難求索的一生。
公元1079年,蘇軾因對改革的看法不同而被新黨針對,發生了險些令他喪生的 “烏臺詩案”。
政敵彈劾他的詩文譏諷朝廷。文字這個東西見仁見智,他有口難辯,最終被貶到了湖北黃州。
▲《宋神宗坐像》 宋 佚名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
古代被貶,可不是單純的從一個地方搬家到另外一個地方,蘇軾的貶官生活簡直“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作為曾經的京城文壇頂流,蘇軾一有新作就會傳遍全城。沒想到被貶官后,很多人為了避嫌就跟他斷絕了往來。
從眾星捧月到無人問津的境遇,僅僅只是他悲慘貶官生活的冰山一角。
作為曾經的朝廷大臣,貶官后的收入大不如前,為了生計,他甚至不得不放下士大夫的身段,寫字的手拿起了鋤頭,當上了農民。
▲《蘇文忠公笠屐圖》 明 曾鯨
私人藏品
作為曾經的探險愛好者,人身自由卻要受到限制,因為朝廷犯官沒有調令是不得擅自離開貶所的。
也就是說,只要上面不開口,蘇軾可能要一輩子都待在黃州,就是死也得死在這。
禍不單行的是,他的身體還在這個時候出了問題,因為染上眼疾幾個月都出不了門,外界聽說他病了,傳來傳去,竟直接說他病死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難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輾轉反側,然后瘋狂熬夜。
都說:情緒穩定的人,一般都是倒霉慣了。被貶黃州不是蘇軾的人生個例。
公元1094年,六月,蘇軾被貶到了當時的蠻荒之地廣東惠州。在古代中原人看來,這里充滿了瘟疫、瘴氣、蛇蟲,是流放罪犯的好地方。
公元1097年,已經六十二歲高齡的蘇軾,再次被貶到了比惠州更荒涼的海南儋州。
拿到這么逆天的人生劇本,換作我,我也得失眠。
可蘇軾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課本總說他是個樂觀豁達的人?
讓我們再把時間倒回到蘇軾第一次被貶的時候。
黃州的艱難生活,時常讓蘇軾幻想自己能放下眼前的一切,隨江河流浪。那句著名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就是在這時候寫的。
可我們那可愛又迷人的祖宗,豈會是個自哀自抑的人?歷史人物但凡有一個上了課本教材的,那都是不普通的人。
在黃州,蘇軾開始了他的自救。
自救第一招:經營生活
“蘇子得廢圃于東坡之脅,筑而垣之......”——蘇軾《雪堂記》
管他什么士大夫、農民,蘇軾直接在黃州城東門外的一塊土坡上開墾荒地,管這塊地叫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過上了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不久,他又在旁邊蓋了一間簡易的小屋子,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叫“雪堂”,小破房住出了大別墅的感覺。
是呀,身份,原本就是身外之物,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自救第二招:發展愛好
“黃州好豬肉......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蘇軾《豬肉頌》
難過的時候,身邊的人總勸他“別多想,看開點”,可沒有人告訴他,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夠不多想。
最后他發現,與其坐著讓思緒亂飛,不如行動起來,不給焦慮一點可乘之機。
什么烹飪啊,釀酒啊,調香啊,統統拿下好吧!
就單說烹飪吧,一不小心,他就玩成了當地名廚,時至今日,“東坡肉”這道菜,中國人沒吃過也聽說過。
自救第三招:打開心扉
“潘子久不調,沽酒江南村。郭生本將種,賣藥西市垣......”——蘇軾《東坡八首》
人際關系危機不存在的,江邊釣魚的漁夫、城內賣酒的潘某、西市賣藥的郭某、走江湖的古某等等都是他在黃州新交的朋友。
黃州的赤壁、承天寺、定惠院等地都是他與朋友常去夜游的秘密基地。
自救第四招:創造條件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蘇軾《赤壁賦》
被限制人身自由沒關系,黃州也不小,這里多的是好山好水。
于是,各種知名不知名的山都被他爬了一遍。
等都去過了,那就再故地重游,比如赤壁,他就不厭其煩地去了一次又一次。(OS:各位是否還記得當年被《赤壁賦》全文背誦支配的恐懼~)
▲ 《東坡赤壁圖》北宋 王詵 (傳)
弗利爾美術館 藏
原來,蘇軾沒有一味的沉浸在這種失落的情緒中,他一直在為自己適應當下的生活尋找突破口。
對于夜晚的理解,他在《次韻僧潛見贈》中說:“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栗宜宵征”。
他認為白天在忙碌地打工,而到了夜晚,則是屬于自己放松的時間。
他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己認為美好的事物上,發現普通生活中容易被人們忽略的樂趣,也在一次次與大自然的接觸中回歸本真,進而獲得精神的自由。
蘇軾之所以被大家喜愛,或許就是這份在逆境中仍能向前的從容,正如他說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這份從容,使他度過了后來更艱難的惠州和儋州的生活。
他沒有覺得自己的人生有哪一段是白過的,順境逆境都是人生不同的體驗。
再后來,蘇軾北歸途中路過一片美麗的江南水鄉時,與世長辭了。
去世前兩個月,他寫下了人生的絕筆: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生命的最后,蘇軾還是那個蘇軾,以一貫的從容總結自己的過往的失意人生。
這一生雖然曲折,但又如此精彩。
莫言在《生死疲勞》里寫道:“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賬。”
或許,我們并不一定要通過什么“偉大的行動”來戰勝當下的困境,僅僅只是往前走就已經成功了。
*參考文獻:
[1] 宋·蘇軾.東坡文集.中華書局,1986.
[2] 劉乃昌(注).蘇軾選集.齊魯書社,2005.
[3] 孔凡禮.蘇軾年譜.中華書局,20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