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一向是一個重視歷史記錄的名字,在五六千年的文明史中,歷代巫師、史官、文人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史料記述,讓我們民族成為世界上歷史記錄最完整的民族。在多如牛毛的中國史料里,又以《二十四史》最為有名。
《二十四史》,是中國歷代王朝官方認定活官修的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時期(約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十四史》均為紀傳體,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
《二十四史》第一部是《史記》,最后一部是《明史》。其中,《史記》、《漢書》、《后漢書》和《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私人修撰的史書,還是《二十四史》中文學性最強、最有可讀性的四部書。因為這四部史書皆是私修,沒有受到王朝正統意識形態影響,所以得以最大程度保留史官個人意志,讓我們能夠看到百態豐富的社會歷史面貌。又因為修纂的作者都是當時的史官,所以在充分抒發史官個人意志、體現當時社會思想百態的同時,又能充分保證史書的史料價值。
論《二十四史》中史料價值最佳的幾部,當屬《宋史》、《遼史》、《金史》和《元史》。前三部為元朝官方所修,最后一部為明初所修。在元朝的短暫統治和元明易代的紛亂下,元朝和明朝統治者為了迅速建立本朝的正統性,需要加快通過修史這種方式來給前朝蓋棺定論,進而肯定自己取代前朝的合法性。所以,修纂這四部史書時,史官為了圖快,直接拿前朝檔案進行整理編修,沒有進行過多文學加工修飾,所以語言上比較雜亂無章,但因其直接引用檔案,所以史料價值又最高。
我年幼時,就對歷史產生興趣,買來文白對照的《史記》,進行粗略閱讀。后來,由于對三國歷史感興趣,在《三國演義》小說之外,又想了解更加真實的三國歷史,于是又閱讀了《三國志》。接著,直到工作后,又陸續閱讀了《漢書》和《后漢書》。近三十年時間里,也就粗略閱讀了“前四史”。
讀史以明志,歷史使人更善于思考。現在,隨著網絡世界的愈發發達,我有幸可以更容易得到全部《二十四史》以及歷代史家對其進行批注的資料。于是,我產生了一個想法,立志精細閱讀《二十四史》及歷代批注,并把閱讀感想記錄下來。不知道這個志向能不能堅持下去。總之,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和網友們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共同感受中華民族從遠古洪荒走向今日輝煌,歷經艱辛探索的進程。
歷史長河,滾滾東去,湮沒多少紅塵往事,但帶不走的,是每一代仁人志士為光明未來艱辛探索、篳路藍縷的歷程。
歷史大勢,浩浩桑桑;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讀歷史,更能感受到人類社會一往無前的大趨勢,體會那種沖破一切艱難險阻走向目標的勇氣和決心。
最后以楊慎《臨江仙》結束這篇開場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