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奇瑞和華為聯合打造的智界S7發布并開啟預售,25.8萬元起,輿論炸屏。每年首發車大概幾百款,恨不得每天都有,但社交媒體圈關注度這么高的,還不多見。
華為常董余承東說,“定價現在都是虧錢的,期待后續放量”。到底是老江湖了,一句話表達了兩個意思:物超所值、對銷量有信心。
努力塑造區隔
這不是雙方在2020年簽約后第一個合作項目,卻是第一輛智選車模式的合作整車。奇瑞也就成了第二家采用智選車模式的主機廠。同時,智界S7也是基于奇瑞E0X平臺的第二款車,首款車為星途星紀元ES。
兩款車,定位雖有差異,但相似的地方很多。車的外觀內飾設計,也有很多共同點。當然,奇瑞和華為官方層面上認為,這兩款車產品區隔度是沒問題的,主要在于智駕的軟硬件系統,不同的“智慧出行解決方案”,帶來的體驗也有差異。
奇瑞現在智駕羽翼逐漸豐滿,所謂的“大卓智駕”,大模型能力正在建設中。星途星紀元搭載Chery Pilot 3.0輔助駕駛系統,未來將隨著奇瑞智駕能力的提升而同步迭代。硬件配兩枚OrinX芯片,算力高達508Tops,激光雷達選裝。
而智界S7產品定位更運動,但是又討巧地稱行政級空間、跑車級外觀。只有不講“升功率”的電動車上,才能如此奢侈。如果硬要比較兩者的話,S7更強調跑車觀感:50.4%的輪占比(外形更低趴,富于肌肉感)、Brembo高性能卡鉗、碳纖維尾翼、F1式平底橄欖形方向盤、F1領航駕駛設計。
當然,后者的Harmony OS 4有一個典型特征,彌合了終端場景割裂,允許數據流在不同終端平臺上無阻滯流轉(一碰傳、智能家居數據共享)。這是智界S7區別于前者的價值錨點之一。
合作延伸的產物
華為和奇瑞在私底下,有沒有擔心兩者“撞衫”呢?可能有。兩者同平臺,定位相似。高層之間只能協調戰略,銷售端則各為其主,搶占先機,至少希望先輸出賣點話術。
據悉,智界S7將于11月28日正式上市交付;而星紀元ES將于11月16日預售,11月30日上市。預售較智界晚一周,而上市只晚48小時。對于消費群體認知的傳播擴散速度,48小時幾乎等同于同時上市。
這個安排,顯然經過協調。雙方都很在意,同平臺不同智駕方案的兩款產品,誰能得個碰頭彩。奇瑞和華為因為這兩款產品,形成了微妙的競合關系。
在2020年簽字合作之初,雙方并未想這么多。根據當時的協議,雙方在E/E架構、智能網聯、智能座艙、車載計算及自動駕駛、智能能源、智能車云服務等領域全面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出行新體驗。
從協議文本角度,華為充當的角色基本上為Tier1。事實上,當時華為對于HI和智選車模式,并未形成清晰的路徑,直到2021年上海車展。
華為作為奇瑞的Tier1之余,兩者合作擴展到合作造車(智選車模式)。我們現在看到的智界S7,至遲在2021年也完成產品規劃了。這個時候,華為作為Tier0.5的路線,已經算成熟了。所謂Tier0.5,即超越子系統供應,上升到提供整體架構和算力平臺以及軟件全家桶。除了不造結構件,其余都染指。而Hi模式下,主機廠合作方設計自主權更大一些。
為什么是奇瑞
眾所周知,華為在智選車上第一個合作方是賽力斯,這并不是一個強勢但可能在當時又是較為合適的一個合作對象,而華為因為極狐的HI模式無法在市場打開局面,智選車成為了當務之急。
“華為不造車”,這依然是華為對外公開的底線。但是“智選車”模式,本質上更像是華為放棄了五大工藝重資產和生產組織、供應鏈管理等自己不擅長又燒錢的環節,集中于ICT轉型過來的研發能力。華為對車載傳感器、算力平臺、系統軟件和應用、基礎庫等連續投入大量資源,這讓其在幾年內就成為汽車業內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供應商。
如此,華為必然在賽力斯之后,要和業內咖位更大的企業合作。
而大牌主機廠(現在一線二線差異已經模糊了),在生產環節可以更快、成本更低、設計流程走得更順暢。更為關鍵的是,其品牌必須能給生產背書。不能讓消費者認了華為牌子去買,買到手就摳標(恥于代工商的江湖地位)。
從這兩個標準上,奇瑞更有資格一些。
流量紅利
問界的銷量并非一帆風順,當其遭遇低谷的時候,華為Mate 60手機發布大獲成功,讓問界新M7的流量順勢上揚,加之坊間已經開始直接提“華為問界”這樣的表達,這使得M7在輿論場上鮮少對手。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是非常純粹的,不管手機和汽車中間有什么產業區別。華為至此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連帶著問界M7(參數丨圖片)開始大賣。
這個時候,如果還不抓住機會趁熱打鐵,簡直不可理喻。乘勢而行的道理,尹同躍懂,余承東也懂。所以整個秋季,雙方都在快馬加鞭推進兩條產品線。復雜的競合關系,也被合作為主線的熱絡取代。
據悉,智界這款車放在華為旗下渠道售賣,但產銷量要算到奇瑞頭上。這種折衷風格,和雙方合作的基調一致。
各取所需
現在的局面,某種程度對雙方而言屬于時運相濟。奇瑞銷量與利潤均有(去年利潤100億,今年會上新臺階),頭號訴求勢必變成品牌價值向上。換言之,消費者看到奇瑞不能有廉價低質的聯想。
星途星紀元和智界,是奇瑞的兩條路線。成功哪一條都可以,如果都成就更好了。這其實是“半內部”賽馬。不過,奇瑞也做了隔離,聲稱如果做得好,就單獨成立一家子公司,專門做智界系列。這種隔離,其實攻守兼備,懂的都懂。
而華為的訴求也產生了變化,從一開始只為了擴展ADS的客戶規模,現在則追求多重目的。
其一,是大幅度擴張用戶群體,這樣華為智駕模型才能得到更好的數據訓練,從而實現端到端的轉移。如此,就和華為云業務發生了關聯。
其二,擴展華為智選車合作方的陣容?,F在賽力斯、阿維塔、奇瑞,合作方式有微妙差異,未來還將納入江淮?!叭A為系”隱隱成型。宣稱不造車、幫客戶造好車,實際上對應了當初華為內部達成共識的框架:做更超然的主機廠伙伴。歷史上還從未有過這樣的供應商。
這樣一來,兩者的訴求,一位試圖向上攀高,另一位追求橫向拓寬。
奇瑞與華為在智選車上的合作,與賽力斯華為捆綁式合作框架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自由度更大,而非后者幾乎話語權一邊倒的局面。就算現在訂單炸了,起碼也要給生產端3個月產能爬坡時間。雖然還未到談銷量的時候,但智界后續產品似乎已經安排上了。
看上去,從戰略層面,無論奇瑞,還是華為,二者的信心都是爆棚的。而從戰術層面,則讓智界與星紀元的市場對刺,變得更為敏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