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業角度 破解世界變化」
這是「商業偵探佳」的第 102篇視頻
最近美國有一個“行當”冉冉升起,一年總收入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據說,從事這個“行當”沒有年齡、學歷、身高或長相等任何要求,只需要有點膽量,大搖大擺去逛街,適時亮出你的“家伙”,就可以想要什么拿什么……它就是傳說中在美國泛濫的“零元購”!
網絡熱炒的“零元購”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國的打砸搶又嚴重到什么程度?是什么讓它看起來愈演愈烈?
這一切,絕不只是因為法律漏洞這么簡單......今天的商業偵探佳,就和大家八一扒“零元購”背后的美國經濟隱患。
“零元購”背后的美國經濟隱患
說到“零元購”,字面聽起來很棒,花零元買東西。但你千萬別被這個冠冕堂皇的名字騙了,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搶劫,英文叫Shoplifting,入店行竊。
搶劫這件事可以說完全沒有什么創新性,別說他的存在伴隨著整個人類發展史,甚至就連動物都會搶劫。不過要說入店行竊常態化,那應該是從上個世紀初,伴隨著便利店和超市的蓬勃發展開始的。因為開放式的貨架,降低了銷售人員和場地成本,所以超級受歡迎。但這也讓偷盜變得非常容易,成了零售業打不死的毒瘤。
不過一直到2019年,這種小偷小摸大部分時間還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這幾年卻突然成為了一個大災難!根據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的數據,美國整體零售業的偷盜損失,已經從疫情前的506億美元,翻了一倍多,在2022年達到了1121億美元。
包括Target、Walgreens等大型連鎖店,都相繼宣布關閉了一向打砸搶就比較嚴重的舊金山地區的商店。事情為什么會這樣呢?
寬松的法律政策是
元兇?
市面上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偷盜搶劫這么猖獗,還不是因為美國法律管得越來越松!尤其是加州地區(California),因為監獄人太多管不過來,于是在2014年通過了第47號提案,將950美元以下的入店偷盜行為,設立為輕罪(Misdemeanors)。相比于重罪(Felony)最高監禁3年、最高罰款1萬美元的懲罰標準,輕罪的懲罰輕了很多。最高監禁時間降低到了6個月,罰款最高也只有1000美元。
確實, 這個提案生效之后,加州的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個城市的偷盜數量明顯上升,其在“美國偷盜最嚴重10大城市”排名中,從2017年的第二和第五,升到了現在第一、第二的位置。
那真相真的就只是這樣么?
要說加州的這條法案2014年就通過了,如果真的只是這個原因,那么加州的偷盜應該已經泛濫了快10年了,但為什么偏偏是等到這兩年才抬頭呢?而又是為什么,加州以外全美的打砸搶都似乎越來越多了呢?9月,和加州距離將近4000公里的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排不上盜竊高發城市的地方還剛剛出現蘋果、Lululemon等大型商店一夜之間集體被搶的惡性事件。
多項研究顯示,更嚴厲的懲罰,未必能減少小型犯罪。
當然我不是說法律的寬松和“零元購”泛濫沒有關系,只是說這個問題的根源并不是那么簡單,那到底還有什么深層的原因呢?
“零元購”的隱藏
推手們
推手一:無人執行的法律
有研究顯示,在制止犯罪的效果上,比懲罰嚴重度影響更大的,其實是犯罪的逮捕率,也就是懲罰執行的確定性。但是在美國,商店行竊的逮捕率是平均每四十八起才會有一起被逮捕。這個逮捕率低得,簡直就像是明擺著告訴犯罪團伙:快來搶啊,快來搶啊,反正你搶了也沒人管......這個作案風險也太低了!
特別是這兩年伴隨著“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等運動,各地警察本來就忙于處理示威游行的治安了,結果到處還都在減預算。“警方降預算”成為了過去幾年美國政客最愛提的話題之一。包括”零元購“集中的加州,在前幾年不同區域,都有過不同程度降低警力預算的事件。這下商店搶劫就更沒人管了!
推手二:便利的“銷臟”渠道
就要講到“網絡二手銷售渠道”的增加了。尤其是疫情之后,犯罪團伙突然發現,偷的東西竟然可以在亞馬遜、臉書等等眾多網絡渠道變現,實現了偷盜行為的產業閉環,或者說“商業化”。和第一個因素加在一起,結果就是組織性團伙型偷盜犯罪大量增多。而組織性犯罪,比如集體打砸搶,就不是商店靠普通店員或簡單的監控安保系統,就可以輕松對抗的了。2021年,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的問卷顯示,組織性搶劫平均增加了26.5%。而紐約去年2萬多起商店盜竊,就有30%都是慣犯,主要就是團隊犯罪。
推手三:社交媒體
第三個“零元購”抬頭背后的重要推手,就要“歸功”于社交媒體了。現在在美國,像Tiktok這樣的社交媒體,對激發和刺激青少年犯罪的影響很大。舉個例子,2021年Tiktok上開始出現一批起亞和現代汽車的盜車視頻,結果美國這兩個牌子車的盜竊行為迅速飆升。2021年6月,美國一個城市這兩個牌子的車被偷的數量,年比大漲了2500%。
說回到“零元購”,最近幾年Tiktok等平臺上也出現了各種入店行竊的經驗分享,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想要模仿。其次,社交媒體上充斥了大量關于“零元購”的虛假信息,比如號稱加州合法化了小型商店偷盜等。
讓很多人錯誤地理解了法律,造成了更多犯罪的發生。
“零元購”會打垮
零售業嗎?
最后就要說說“零元購”這個問題的實際情況,到底有多糟糕?剛才我們說了零售行業的偷盜絕對數額,在疫情三年間翻了一倍多。但是同一時期,零售價格因為高通脹也在上漲,整體銷售也在提高。所以單說絕對值,肯定不能準確反應事情的全貌。
同樣根據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的數據,2019年零售業的偷盜損失在零售總額的比例,就已經達到1.6%,和去年的水平其實是持平的,中間2021年的時候甚至還一度下降到了1.4%。所以,可以很負責任得告訴大家,“零元購”給美國零售行業造成的打擊,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
但是為什么現在“零元購”事件顯得這么嚴重呢?
首先是社交媒體把這一現象放大了。原來一閃而過的新聞,甚至上不了新聞的偷盜單一事件,現在被各種博主放在網上,成為了流量密碼,在人們面前呈現了上百萬、上千萬、上億次。
第二,就是很多零售店把自身業績表現不好的鍋,甩到了“零元購”上。想想也是,對于經營狀況不好的零售商,最好的替罪羊難道不就是這個自己無法控制的社會熱點嗎?就連Walgreens的CFO在財報大會上都說:“怪罪零元購有點過了......”。
許多事的答案往往都不止一個,真相也未必是最顯而易見的那一個。你眼中“零元購”的真正推手到底是什么呢?來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文中非原創視頻截圖且未標明出處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所有
「商業偵探佳」系列視頻
系三橙傳媒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