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6歲的王漢倫父親去世,家道中落。
豈料,她被大哥掌控勒令退學,更是強行被賣給了一個煤礦督辦為妻。
然而結婚沒多久,她發現丈夫和日本女人關系曖昧,甚至涉及通敵行為。
王漢倫
01
王漢倫原名叫做彭劍青,是蘇州書香門第、是祖上狀元彭啟豐、彭定求的后人。
她父親的慧眼獨具,讓她在圣瑪利亞書院接受教育,開啟了與眾不同的人生。
然而在她16歲那年,父親的離世,成了她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哥哥的老舊思想讓她被迫嫁給煤礦督辦的一位姓張的男人,步入了不幸的婚姻。
婚后,她發現丈夫與日本女人關系不清,更為嚴重的是他的通敵行為。
最初她嘗試勸解,卻換來了暴力對待。
后來她決定結束這段婚姻,勇敢提出離婚。在那個年代,這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事。
面對丈夫的贍養費,她也拒絕接納扭頭便離去。
回到后家中,哥嫂冷言冷語的不待見她,不受歡迎的她明白,自己必須自立。
于是她寄宿在上海干媽家里,開始尋找工作,先是在小學教書,后在煙草公司任職。
她不斷提升自己,又學會英文打字,進入洋行工作。
在當打字員期間,由于王漢倫天生麗質,被同事推薦進入影壇后,并認識了一影片公司的股東,并認識了導演。
02
當時,影片公司正在籌拍影片《孤兒救祖記》,需要物色一名女主演。導演發現王漢倫很上鏡,就選了她當女主角。
她的電影之路開啟,以每月20元的片酬開始,卻憑借才華迅速紅遍電影界。
然而在那個年代,演藝圈并不被看好,甚至演員被視為不體面不入流的的職業。
王漢倫的兄嫂得知她成為演員后,感到極度憤怒,認為她敗壞了家族聲譽。
王漢倫毅然決然地與家庭劃清界限,并改名為王漢倫。
接著王漢倫在影壇的表現越發精彩,她將生動的表演藝術帶入電影,使作品大受歡迎。
她在電影中大放異彩,但片酬始終不高。
03
后來,她轉投其他電影公司,希望獲得更好的回報,卻屢次遭遇拖欠工資的困境,特別是在南洋宣傳時遭遇欺騙后,她決定自己創辦電影公司。
誰知道,1931年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日本人開始插手中國電影產業,想企圖利用文化輸出影響中國人的思想。
王漢倫拒絕與侵略者勾結,她始終不向侵略者屈服,寧愿放棄顯赫的電影事業,生活艱難也不出賣自己國家,干脆不搞電影了。
此后,王漢倫將她的職業生涯轉向美容行業。
她成為國內最早研究美容技術的女性之一,開辦的美容院提供燙發、化妝、修指甲、祛斑和去皺等服務,吸引了眾多名人顯貴和影視明星的關注。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下,王漢倫不得不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威脅和壓力,導致她關閉了美容院。
這個時期,她的經濟狀況十分拮據。
艱難時,王漢倫曾與一位男性文人結婚,婚禮上還請到了學者章士釗作為證婚人。
然而,這段婚姻并不幸福。她的丈夫不僅沉溺于酒精,還有極端的行為。
如在醉酒時逼迫王漢倫吃下他的腳垢和鼻涕,且常派人監視她的一舉一動。
王漢倫無法忍受這樣的婚姻生活,最終選擇了第二次離婚。
抗戰勝利后,王漢倫曾嘗試重返電影行業,但面對公眾和同行對她“年老色衰”的嘲諷,她發現重返銀幕的道路并不順暢。
04
解放后,她曾客串演出過慈禧太后的角色,由于當時的電影主要聚焦于工農兵的生活,她對這些類型的角色并不熟悉,只能擔任一些配角。
在WG期間,王漢倫遭受了批斗和家宅被抄查的苦難,她珍藏的電影資料也在這個過程中被沒收。
在沒有家庭和子女的晚年,她將養貓作為生活的樂趣。
王漢倫
最終,在1978年,王漢倫在上海病逝,享年75歲,結束了她波瀾壯闊卻充滿坎坷的一生。
“風雨兼程,卻始終不失本色。”—— 概括了王漢倫的一生。
面對無數挑戰與變故,她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底線,不屈不撓,保持真我。
但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證明了,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在于他們的職業成就,更在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她的一生,或許在某些人眼中不算完美,但她的堅韌、勇氣和堅持,使她成為了那個動蕩年代的一個獨特符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