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NS19確定投產后,自己就開始打磨它的細節。除了音箱本身的地方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確定它的腳釘和腳墊(當然還有其它地方)。畢竟任何一個點出問題,都會導致聲音的不好或不夠好。細節真的是太重要了。
腳釘的確定比較容易,似乎音箱對腳釘并不太敏感,我幾乎無法分辨不同腳釘的差異,真正的差異來源于腳墊。所以,在迅速確定腳釘后(就是下面這款),我開始確定腳墊之路。
上面這款腳墊是廠家原配的,據說很好,但沒有比較就沒有優劣,于是我找了數種來比較,如下:
還有一些,后面到的,補足:
第一種,平庸的選擇
這是我最先買腳架時送的,不銹鋼材質的。結果后面一不小心就買到了一款一樣的,不過是金色的。純粹是自己眼瞎,浪費錢。幸好便宜。
這個是金色的:
這個腳墊的效果就是:沒效果。基本上高中低頻都沒有特點,你可以用均衡來形容,但我更愿意用平庸來形容。因為相對于后面的腳墊,它沒有一方面是優勢,當然,它的優點是也沒有什么劣勢。另一個優點是便宜。
2. 比平庸稍好一些的選擇
接下來試的這種也是不銹鋼材質的,不過它的接觸面積要大一些,類型則差不多。
它的效果基本上可以視為邊上這種普通腳墊的升級版,各方面表現都要稍好一些,但也沒到讓人滿意的效果,但也都不差。以至于我現在都記不住它有什么優點或缺點了。
3. 一個不太好的選擇,低頻非常不錯,高頻不怎么的
這個鋁制的腳墊本來是我準許用在我的CD機上的,一直沒有用,所以就拿來用在音箱上了,算是試一試用上的效果如何,沒準會很好呢。
不過結果并不美好。低頻確實不錯,彈性非常的好,這說明并不是堅實的支撐并不一定對低頻最有利,相反有一定彈性的支撐才是最好的。但是,很慘的是,高頻變得很毛。因此,只算成功了一半。
4. 高頻很好,低頻不怎么樣的選擇
這是另一個極端,黑色的鋁制腳墊,下面有一個橡皮墊。結果就是:低頻失去了彈性,但高頻卻很順滑好聽。
這就讓自己很迷糊了。不是加軟一點的墊子應該低頻好嗎?聲音都這么玄學的嗎?
5. 高頻低頻都不怎么樣,但價格卻怎么樣的選擇
這種墊子集合了鋁和不銹鋼兩種材質于一身,價格也絲毫不便宜(是我這次買到的最貴的一種,也是抱希望最大的一種)。
結果,結果是一點也不美。它的聲音并不平衡,高音毛低音不足,總之就是一個差字了得。想不通吧,我也想不通,但價格的暗示能力似乎沒起到什么作用。
6. 三頻都非常好的選擇
這種材質是銅材,腳墊上有一個孔,原廠的是小孔,大孔那種是自己加工的。小孔的用上后,聲音立刻變得非常的“正常”,三頻均衡,低頻富有彈性,下潛良好,中高頻細膩度也完全沒有問題。
大孔的低頻更為扎實,不過高頻似乎量感和纖細程度有所下降,但差距比較微弱。總之,在簡單的比較后,基本上腳墊就定下來了。銅材、帶孔這種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就決定用它了。
7. 最好的選擇:大理石板
為了更好的座,我自己買了一對50*40*5cm的大理石做底座,結果發現不用任何墊子,音箱直接上大理石板,低頻高頻都不差,一點問題沒有。不過,網上的大理石會把五面都加工成光面,反而對低頻不利。實際上毛面會更好些。為了增加少許低頻彈性,可以采用薄實木墊略墊一下,感覺更好一點點。
本次實踐只針對自己的NS19音箱而言,聽感也只針對個人,事先申明一下。總結:
一,腳墊對落地式音箱的聲音是有相當影響的。但腳釘不管是鋁制的還是鋼的,個人聽不出來什么區別;
二、銅制大墊帶孔的腳釘是自己這次找到的最好聲的腳墊,鋼制鋁制混合制都各有優缺;但似乎沒有明確的規律;
三、不是越剛效果就越好的,實踐表明腳墊適度的振動反而容易得到更好的低頻或高頻;
四、大理石墊比較好,可以無腦上。在實際使用中自己也用手試過,大理石墊其實也有一點振動的。只不過,大理石墊太貴太重了,所以自己還是贈送第六那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