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衛兵擔任總編劇,任重、安悅溪、于謹維、周野芒領銜主演的政法題材劇《此心安處是吾鄉》央視一套播出后,好評如潮,引發熱烈社會反響。憑借接地氣的基層視角、真實的人物塑造以及解決百姓大小事的熱點案例,這部聚焦基層政法干部調解工作,生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電視劇深入人心,被觀眾贊為“最暖心政法劇”。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繼《小鎮大法官》后,劉衛兵編劇作品再次在央視一套播出。談及該劇創作,劉衛兵坦言由熱愛而起,由敬重而發。不同于其他政法劇講如何“破局”,這部劇是講如何“立新”,通過新人、新事、新觀念串聯起社會熱點和民生事件,真實展現平安建設。平安建設重在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調解基層矛盾糾紛。在他看來,調解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沒有腳踏實地的工作經驗,做不好群眾工作。
談緣起:由熱愛而起,由敬重而發,把老百姓的故事放在舞臺中央
問:您之前的作品涉獵廣泛,題材多樣,也創作過法制劇《小鎮大法官》,是什么緣由讓您創作了《此心安處是吾鄉》?
答:我關注政法題材作品很久了。最早在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欄目開播五周年時,參加過他們五周年的撰稿,還為片尾寫過一首歌,里面有“你有一個說法,我有一個說法”這句詞,其實就是對《今日說法》里播出案件中關于法官庭前調解的一個感悟,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政法題材的創作。后來我又參加過最高檢影視劇、公安部緝毒、電信詐騙題材的創作,對這個領域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之后,最高法要做一部法官題材的電視劇,就是已經播出的《小鎮大法官》。因為這些創作經歷,加上平時接觸的也多是這個領域的朋友,我對政法故事從一知半解到產生了感情。5年前,“楓橋經驗”55周年召開紀念大會,為什么“楓橋經驗”能在民間生根,多年來長成了一棵大樹,為老百姓所稱道?我就想了解這個故事。最后,在中央政法委政法綜治信息中心的出題和指導下完成了創作。這部劇非常幸運,能在毛主席批示“楓橋經驗”60周年紀念和習總書記指示20周年之際播出。我的創作緣由,由熱愛而起,由敬重而發,到今天能創作完成播出,不是因為我一個人的努力,而是大家共同的成績。
問:《此心安處是吾鄉》劇本創作歷程是怎樣的,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
答:一是故事面很寬,它涉及到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司法執法領域,還包括網絡、環保、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治理以及社會組織的參與;二是事件包羅萬象,民事糾紛到群體事件,故事的選擇與應用難以取舍;三是“楓橋經驗”這個宏大主題,怎么微觀地展現出來,是個挑戰。創作伊始,我們就在想這個問題。中央政法委有個負責綜治信息的業務部門,給我們講了很多有啟發性的故事。我們決定用小切口反映宏大主題,用小故事講好大道理,大理論,最后確立了以宏大主題為社會背景,把老百姓的故事放在舞臺中央。
問:從編劇角度看,《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最大特色和看點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新人物、新事物、新觀念。新人并不單指年輕人。年輕人有新思維,年紀大的人也有新思維。新思維并不是標新立異,也不是奇談怪論。新思維與年齡無關,與愿不愿追上時代腳步,在前進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態度和行動有關。新事有很多,這是決定本劇是否有新意的基礎,比如電信詐騙、老賴欠款、網約車糾紛、校園霸凌等熱點。新行業、新事物的出現,超出了基層干部傳統的工作經驗范圍,卻恰恰是創作的好素材。三是新觀念。當下人追求多元化,對幸福感和獲得感的追求變的更加具體和微觀。
談創作:以新人物、新故事、新觀念,體現“回歸”與“圓滿”
問:《此心安處是吾鄉》中哪場戲的創作,讓您最難忘?
答:最難忘的一個故事,是我到楓橋接觸到的一個真實案例。有個剛被分到基層做調解工作的年輕學生干部,他遇到一個父子矛盾的調解案。父親和兒子吵架,兒子離家出走不回來了,父親一怒之下把財產給了別人,兒子回來一面要找父親的事,還要找那個受贈財產人的麻煩,眼看問題就要從家事升級成社會矛盾。這個年輕的調解員,發現用兩邊說好話的方式去調解,是沒有效果的。于是他從根上尋找,從幾十年前父子關系的原點去尋找癥結所在。原來,兒子怨父親在他小時候拋棄他,不照顧他,還各種欠債,所以兒子對父親極不理解。但在事件背后,父親把他寄養在別人家里是因為兒子的母親過世了,他需要掙錢而無法養孩子,父親在外面欠債是因為掙錢很艱辛。這個調解員通過走訪和堅持,找到一張發黃的舊賀卡,那就是父親在年輕時曾經打算寄給兒子的一張生日賀卡,但是因故沒有寄出去。這件關鍵細節,最終促成了父子和解。為了找這張賀卡,調解人員走訪了很多人。有人不理解他為什么要找這個,也不信他能找到,但他覺得這是解開父子二人恩怨的關鍵,如果不及時化解,家里的情感糾紛可能激化成一個社會矛盾事件。一些民間矛盾的形成就是吹氣球的過程,氣球爆炸都是一口氣再加一口氣互相吹起來的,不能等到爆炸了,把吹爆的人一關了事。所以,調解員要把這個事做好,他也完成了這個使命。
問:這部劇播出后,觀眾最大的感受是劇中熱點案例很真實,極具代表性,讓人深感共鳴。比如電信詐騙、網約車糾紛、房地產爛尾樓等。這些案例是如何選擇的?
答:中央關于平安中國建設經常說一句話,要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社會的熱點、群眾的難點、生活的堵點、百姓的揪心點,也是“楓橋經驗”工作踐行者要做的事。回到這個邏輯里,我們的案例就很好選擇了。同時,這部劇的三個定位,就是新人物、新故事、新觀念。另外,從創作角度來說,我們圍繞這三個點,要進一步選擇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共鳴點的案例和故事。但選擇案例故事也不能靠獵奇、靠撕裂、靠制造情緒對立為劇拉流量,還要兼顧一部作品能為觀眾提供向上的精神和正向的價值。其實,這也是“楓橋經驗”工作者們的核心,要把小家庭的矛盾化解了、調解了,讓家庭圓滿和諧,為平安生活做自己該做的事。劇集結構的完整性也體現在此,體現在了回歸與圓滿這個主題。
問:《此心安處是吾鄉》講述了肖立明、馬樂、張鳳嬌、楊銘安等基層政法干部扎根基層,心系民生,為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麻煩事的故事。這部劇在人物塑造上有原型嗎?男主角肖立明最初有鮮明缺點和短板,在處理基層矛盾時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問題。為什么會這樣塑造?肖立明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答:劇中的人物塑造,每個人物都有原型,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個年輕基層學生干部,肖立明就有他的影子。楊銘安這個人物,在習總書記接見的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入選單位代表里,也能找到原型。具體到肖立明這個人物的缺點和短板,他是個理論強、實踐弱的人物形象,剛開始工作時,只會講法律條文,得罪了不少人。在民間,調解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比如父子、父女、夫妻、兄弟之間的家庭矛盾,無非就是家庭內部糾紛,還沒到上法庭的地步。找干部去調解的人,有時候就是撒撒氣,說說理,說完就心平氣和了。反過來,一個人一旦成為被告,原來的小氣球就會爆,情感就很難修復。肖立明剛接觸實際工作肯定不懂這些,通過這個人物就是想告訴大家,沒有腳踏實地的工作經驗,做不好群眾的工作,通過這個人物,不僅講的是現實中的“楓橋經驗”,也想用藝術形式讓觀眾對平安中國建設有一些了解,對基層工作者的努力付出有公正客觀的評價和認識。
談價值:“砍樹”容易“栽樹”難,讓默默無聞的人為人所知
問:相較于以往政法劇,《此心安處是吾鄉》首次全面反映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和平安中國建設。您如何看待“楓橋經驗”和平安建設?
答:作為一部現實題材政法劇,這個劇的定位就是要講一個“立”的故事。政法劇類型有很多,大多數講的是如何“破局”,我們是講如何“立新”。“破”是指依據大案要案創作,打擊重大刑事犯罪、轟動社會反腐案件的那些政法劇。而《此心安處是吾鄉》所講的“立”,是要讓人物回歸日常,回歸平靜,走到基層,走到民間,看一看基層政法干部所“立足”的街頭巷尾,他們具體細致入微的工作,如何彌合了一段段破敗的感情,溫暖了一個個失意的人?;鶎诱ㄈ顺Uf的一句話就是,“砍樹”容易“栽樹”難。他們所說的“栽樹”難,就是這個劇要表現的這個“立”。立新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像栽一棵小樹苗,要精心培育。所以這個“立”字,也是我對“楓橋經驗”和平安建設的看法。劇中的人是在“立”字上做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這一工作的。同時,“立”的故事,也恰恰是萬家團圓的故事。
問:《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現實意義是什么?希望傳遞給觀眾怎樣的主題思想?
答:中國人非??粗仄桨?,享受平安,在今天這樣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以我們擁有的平安生活為傲,然而是誰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平安生活?知道答案的人很少。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基層平安工作者,每天要處理大大小小瑣碎的矛盾糾紛,及時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另外,這部劇播出后,有人說原來這就是“楓橋經驗”。也有人問我,他們從來不知道有平安建設中心這樣的機構,也不相信有這樣的部門和人在做這些工作,看了劇,他們才有了一點了解。我想,這就是這部劇的現實意義。我想傳遞給觀眾的主題思想就是,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平安生活,感激給我們帶來平安生活的人。
問:您覺得政法題材劇創作如何才能做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此心安處是吾鄉》帶來的創作啟示是什么?
答:我們的創作讓這群默默無聞的人為人所知,大家尊重和珍惜他們的工作,讓我覺得有意義。有意思的是采訪的時候,他們所做的實事,他們講的親身經歷給我們很多感悟和觸動。采訪時,他們帶我走街串巷,見了各種深陷困境的老百姓,看他們幫群眾調解大大小小的麻煩事、揪心事,讓我感同身受這些調解員所處的困境。我問基層干部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他說,就像你們寫作,一旦要寫,是不是想把每一篇文章都寫好?我說是。他說對,這就是職業習慣。一句平實的話讓我感覺到一種溫暖和力量。我想我們以后應該更多關注和書寫這樣的人,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