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里,加拿大多倫多市附近發生了一起嚴重交通事故,在這起事故中,一輛奔馳SUV與對向行駛的福特SUV發生劇烈碰撞。
兩個自重三噸的大家伙在高速上相撞那結果可想而知。
奔馳SUV上的四名年齡15至17歲的咱們這兒的留學生和福特SUV上的一名42歲美國女性在這次車禍中死亡。
從事故現場照片兩車的撞擊程度來看,在撞擊那一瞬間至少有一輛車的車速相當快,在這種車速下相撞,閻王就是睡著了也得起來加班。
就這件事兒而言,怎么看都是一場悲劇,不過從相關新聞評論區來看,各種陰陽怪氣,諷刺挖苦,甚至幸災樂禍都排在高贊的前列。
這些評論的觀點無外乎以下幾種:
有的認為,愛國者不會去敵對國家留學,去的都是不愛國的;還有的說,留學的都是有錢人家,那錢不是貪來的,就是各種腐敗或者是不法生意賺的;更有人覺得,這些小孩留學去了就不會回來,今后還要罵咱們,甚至和咱們打仗也是身先士卒那種,死了沒什么可惜的。至于在上高中這個年紀去留學,根本不是好好讀書的料,所謂留學,也是開著豪車吃喝玩樂,作死是遲早的事。
就上述這些觀點而言,邏輯上存在很大問題。
先說愛國者該不該去所謂敵對國家留學的問題。
這得先明確愛國者和敵對國家這個概念。
就以西方哲學觀點來說,他們的定義是:愛國主義是一種天然的、正義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國家利益、抵抗外來侵略。
黑格爾說得更具體,他認為愛國就是“服從那些使我們成為一個整體并使我們成為一個整體之存在形式”的法律。
由這兒看,愛國與留學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別說是現在,就是在咱們最為苦難的鴉片戰爭時期,保守自閉的滿清也有魏源根據林則徐提供的部分西方資料整理成《海國圖志》出版,并就此明確提出要“師夷長技以制夷”。什么意思?就是要學習外國優秀的東西,用這些好的東西來對付外國。也可以理解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可以說,“師夷長技以制夷”不僅是林則徐、魏源的重要思想,也是頭腦清醒的國人必須具有的觀念。
畢竟人類近代史很大程度上是由西方書寫的,其科學理念和先進技術是人類發展繞不過去的坎兒。“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你可以抨擊他們曾做過或者正在做的卑劣行徑,但同時也必須學習他們的優點,否則挨打了想反擊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兩彈一星中的錢學森、郭永懷等元勛也是留學生,從他們當時留學的目的地來看,那可也是當時很反華的美國。
至于加拿大是不是咱們的敵人或者敵國,這連討論的必要都沒有。因為如果咱們把加拿大當敵人,就如同將幼兒園小朋友當打擊目標,那咱們這水平也太次了點兒。
另外,國家之間所謂的敵人都是階段性的,強者永遠不會刻意樹敵,只會有選擇地接納自己的朋友。
對于這么小的留學生,其留學經費的來源問題,這應該是所有質疑中和評論區戾氣之所以很重的核心問題,甚至可以說,其他質疑都是由此引申出來的。
在這兒就不得不說,在咱們這兒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通過貪污、不法生意確實有人撈到了許多黑錢,這種現象在發展階段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如同大規模投資,有一定資金打水漂是必然損耗。
這些人之所以會將孩子以留學的名義往外送,恰恰也說明咱們這兒已經意識到之前存在的某些問題,用這些人的話說就是他們有可能被清算,讓孩子進行所謂的留學,不過是逃避打擊的一種方式。
要這么看的話,這些孩子留學的目的與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半毛錢關系,花天酒地倒是可以理解,至于將來會不會罵咱們,或者將槍口對準咱們,那擔心都是多余的,指望沒有什么精神追求,精神信仰的公子哥、嬌小姐上戰場玩命,他們不一槍把自己崩了,那都算沒白白浪費糧食。西方人除了看中他們的錢,也不會把他們當回事。
總之,當你發現問題,并能將這些問題發表出來的時候,那意味著咱們肯定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而且一定會采取手段去解決。
中華民族不缺乏智者和勇敢的人,咱們也一直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道路上,否則怎么可能生生不息地走到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