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紅皂
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
這次是真的去世了,不是什么假消息了。
基辛格的書《世界秩序》《論中國》《大外交》等我都讀過,寫得很不錯。
對于中國人民來說,基辛格是我們的老朋友。
第一,基辛格對于中美關系正常化,作出了貢獻。這是他作為外交家需要大書特書的一筆。
1971年,為了打開中美交往大門,周恩來總理接受美國建議,同意美國派遣一位高級使節秘密訪問中國。
在時任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的幫助下,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經過精心安排,開始了秘密訪華之旅。基辛格的這次秘密訪華,是為尼克松的訪華打前站、做準備。基辛格在北京一共停留了48個小時,先后同周恩來總理會談超過17個小時,共同促成了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
當時,國際關系處于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之中,美蘇競賽中,蘇聯占上風;中蘇之間因珍寶島沖突關系也處于低谷。中國一邊反帝、一邊反修,也是有點力不從心。
從現實主義的立場出發,中美都有改善關系的需要。這是基辛格現實主義大師的杰作。中美關系正常化,克服了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帶來的阻礙,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連美國的盟友日本都感到驚訝。可以說,中美關系正常化,是現實主義學者的經典作品。
沒有中美關系正常化,就沒有我們的改革開放。我們的改革開放,主要是向西方國家的開放。中美關系正常化,奠定了改革開放的政治基礎。
中美關系正常化后,蘇聯在對美的競爭中逐漸處于劣勢,中美蘇大三角開始向中美這一側傾斜。這間接促成了承受不住競賽壓力的蘇聯的解體。
第二,基辛格屬于對華務實且相對友好的人士。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陪同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迎來標志性的重大時刻。基辛格曾表示,第一次訪問中國后,他此后已有100多次踏上這片土地,“每次都會有新的收獲”。今年7月,基辛格剛剛來過中國。
最近這幾年,中美之間問題比較多。基辛格在中美之間,充當了一個很好的潤滑劑作用。
在美國影響比較大的國際關系思想,一個是現實主義,一個是理想主義。現實主義從國家利益出發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對于意識形態的影響,能將其降到很低;理想主義則喜歡那些自由、民主等意識形態的旗號,認為他們屬于上帝的選民,有義務將美國的自由民主推廣到世界。理想主義者對社會主義容易產生敵視的態度,在外交政策上容易激進。基辛格屬于典型的現實主義學者和外交家,非常務實,認為很多東西都可以談判解決,對待中國是從國家實力和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問題。
2020年為基辛格撰寫《亨利·基辛格與美國權力:一部政治傳記》的美國歷史學家、范德比爾特大學歷史教授托馬斯·施瓦茨在接受南都、N視頻專訪時則表示,基辛格看好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并通過鼓勵積極政策來防止美中之間產生沖突。
第三,基辛格本質上是一個優秀的學者,一個在國際關系研究中非常有建樹的學者。他對國際關系史的梳理,對世界秩序的看法,對中國特性的看法,以及最近幾年研究人工智能等,都特色鮮明。
我看過他寫的《論中國》一書。他以一位資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獨特視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外交傳統,從圍棋文化與孫子兵法中探尋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模式,特別是試圖揭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戰略的制定和決策機制,以及對"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臺海危機等等重大外交事件來龍去脈的深度解讀。作為歷史的親歷者,基辛格博士還在書中記錄了自己與毛澤東、鄧小平等幾代中國領導人的交往。
基辛格當過國務卿,是政壇常青樹,他的外交實踐是以其學者的研究和智慧為基礎。當然,不管基辛格對我們多么友好,其出發點仍然是為了美國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