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顧炳鑫的代表作《渡江偵察記》連環畫面世,顧大師以其精湛的鉛筆畫技法打磨出一部不朽的杰作,榮獲第一屆全國連環畫評獎二等獎的首座。《渡江》不僅是連藏者心中的月光,更是美術工作者、愛好者臨摹學習的絕佳范本。
《渡江偵察記》從50年代起屢屢再版,版本之多甚至令一些資深連友頭腦發昏。
單說老版,就有1955年的上美初版、1956年外文版、1962的人美花邊版、1977年上美版(77版將55初版畫面做了微小修改,即軍帽添上五角星,軍裝領口添領章,故而渡江被簡單劃分為55版和77版)。
自上到下分別是:55年初版、外文、人美花邊版、77版
2000年后,再版精品連環畫興起,《渡江》又是一次次地重新出版,大的、小的、平裝的、精裝的,各社各樣, 琳瑯滿目,品質又往往參差不齊。
再版各種大小精《渡江》(部分)
這十多年來,大家反復熱議著:到底哪個版本的《渡江》最值得收藏?
有人說雷人“黃大渡”無敵,有人說上美大精正宗,也有人說今年殺入市場的遼美、天津版才最清晰。真相如何,讓我們一探究竟。
? 各社紛爭大《渡江》簡史
《渡江偵察記》是鉛筆連環畫的天花板,五六十年代的受限于印刷技術和小尺寸的開本,并不能將顧炳鑫的原稿魅力充分表現出來。
2004年,上美吹響再版32開大精連環畫的號角,上美大精《渡江偵察記》也在那一年登上歷史舞臺,引發了連友的購書熱情。
2012年,出版人張雷精心修圖,隆重推出兩本雷人版32開大精裝《渡江》,一本畫面襯了灰黃底(55版,無領章帽徽),一本畫面襯了灰黑底(77版,有領章帽徽),這就是著名的黃大渡和黑大渡。此時互聯網購書已成風尚,雷人兩大渡制作精美,令人眼前一亮,引發連友爭相購買。毫無疑問,雷大渡成為連環畫出版史上現象級的產品,書價很快溢出十倍以上!
2023年,遼寧美術憑洪荒之力出版一系列大精連環畫,其中就有《渡江》的身影。又因為顧炳鑫大師百年紀念,天津美術也發行了《渡江》大精。
四家出版社的大精合影
于是,市面上就有了四個版本的大精《渡江》:上海美術、連環畫出版社(雷人)、遼寧美術、天津美術。
? 比比外觀、裝幀設計
上美大精《渡江》
上美大渡
出版時間:2004年,印量:4000冊
上美大渡江出的最早,品牌優勢,根正苗紅,目前價格居高不下。
雷人出版的“黃大渡”和“黑大渡”,連環畫出版社發行
雷大渡
出版時間:2012年,印量:各2000冊
雷人的黃大渡、黑大渡是精心打磨的產物,據說張雷當初拿到了上美給的電子稿,和印廠密切聯動,進行墨色密度印刷測試,反復調校,輸出了最理想的效果。從外觀看,比起上美邊緣微微凸起有點圓潤感,雷大渡顯得方正板直。
遼寧美術《渡江》
遼大渡
出版時間:2023年,印量:2000冊
遼美的渡江為了把社名放入標題,把封面畫面往上提了提,導致遠景漁船人物被切掉了一些。整個畫面綠瑩瑩的,有點偏色。
天津版1956
天津版1963
津大渡
出版時間:2023年,印量:各1000冊
天津美術側重于紀念顧老百年,無外封套,分為1956和1963兩種年份數字,封面材質為絹絲面,手感順滑。(為什么選56和63,望有情報的朋友留言)
津大渡號稱采用現存最全的原稿資源,這足以令他驕傲,當然,光有好菜不夠,還得有個好廚子。其中前言后記的文字排版毫不美觀,再加上沒有外封套,引起很多連友的吐槽。
內封:自上而下為遼大渡、黃大渡、上美大渡
我們看一下內封面,遼美大精都是絹脊紅面的設計,黃大渡則是完整的絹面,上美布脊白板,中央有一個渡江戰士的火印圖案。
內封封底
黃大渡的贈品頁
黃大渡在扉頁之前放了幾張歷史版本的封面圖,色彩效果不錯。天津版也放了這四幅,還單獨印出明信片當贈品,只是很雞肋,因為畫面品質遠不及黃大渡的。上美和遼美都沒有附上彩圖。
津美贈品的四個明信片,印刷比黃大渡差很多
扉頁:上美、雷大渡
扉頁:遼、津
內容說明頁
扉頁、內容說明頁:都中規中矩,上美喜歡放個小圖,其他都比較簡單。
內頁用紙:黃大渡宣傳采用的是雙面涂布的特種紙,應該是四家中最佳的,而上美大精是用低密度的輕型紙,顯然經不起歲月的考驗,很容易受潮生黃斑。天津、遼寧的都是現在主流大精用紙,微微淡黃,品質都是優良的,只是黃大渡的紙張明顯更光滑。
畫家簡介:遼美/津美
附錄:上美提供作者小傳、作品目錄;黃大渡附錄了作者簡介,9幅原稿;遼美的尾部干干凈凈;津美的尾部最為豐富,不僅有大量顧炳鑫的創作心得、還有近20幅原稿,所以津美書最厚。
外封書脊
從書脊看,天津的略窄,更厚;遼美的燙印字壓得不太實。
書頂,筆者的上大渡有黃斑,見笑
? 比內頁印刷
我們來看最為關鍵的內頁,鉛筆稿有黑白灰的幾個深淺層次,比通常單線白描的連環畫印刷難度大很多。
經過仔細翻閱這四組大精,我發現上美大渡和黃大渡清晰度都不高,他們采用的是同一套稿源,一看能感覺發虛,到底是稿源問題還是印刷技術問題尚不明確。遼美和津美今年剛印,整體清晰度有了巨大提升。
故事開篇,有好幾幅畫質不佳,比如P3吳老貴望遠。
P3,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不難發現:上美的畫面著墨力度偏淺,層次質感還不錯,但總體印刷模糊,尤其是拿遼美,津美版放旁邊對比,清晰度差距很大。
黃大渡畫面墊了個灰黃底色,故而得名,目的是讓畫面視覺更接近泛黃的原稿。雷人當初修圖調校花了大力氣,陰影暗部的細節很清楚,但是用肉眼細看,精度仍然不足,因為電子稿源就還是上美那套,只是把數字修復提升到了極致,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黃大渡距離原稿精印差距不少。
黃大渡P57
為了讀者能一覽無遺所有細節,黃大渡把陰影部分都提亮了,這樣就導致畫面弱化了對比度和層次感,也削弱了黑暗中偵察的氛圍感。
襯上黃底,仿佛原先的黑夜開了大燈,意境迥然不同,見仁見智吧,不喜歡黃底的朋友可以考慮黑大渡,黑大渡的畫面內容也差不多,沒有墊黃底。
遼寧和天津的大部分頁面清晰度都很高,細膩精致,天津的明暗調校比較中規中矩,沒啥毛病。
遼大渡P3
遼大渡的曝光度調得特別暗,某些畫面確實強化了黑夜中偵察的氛圍,但是大量陰影中細節直接損失掉,注意上圖持望遠鏡者——吳老貴下半身幾乎沒有細節。
P9,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第9頁,有一段李隊長回憶,和女主角劉四姐初遇,畫面品質很差,修圖也救不回來。注意看,天津和遼寧套上了邊緣外發光,以示回憶畫面和正常敘事不同,上美和雷版都沒有。我個人不喜歡發光,畫蛇添足加特效破壞了原始的美感。
P109,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P109,正午陽光強烈,幾個偵察兵扮作商販圍住敵人。無論是邊緣銳化,高反差保留,還是說直接拉清晰度,沒有原稿,怎么修圖也無濟于事。
P141,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P141也品質堪憂。不過這幅圖有個趣味點,劇情是說敵人炮彈打下來,報務員瞬間犧牲了,我們的男主李連長忙抱倒女主劉四姐趴在地上。大家看上美和黃大渡,二人的表情是嘴角微微上翹,似乎對炮彈早有預料,還挺開心,你倆擱這劈情操呢?旁邊都有同志犧牲了啊喂。
再看天津和遼寧的,表情就有一種嚴肅悲傷感,我覺得這才更符合此情此景。
以上呈現的三張都沒有原稿,無可奈何,再好的制作技術也注定《渡江》白璧有瑕。
P134,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P134,周長喜舍命開車掩護隊友,高速沖向懸崖,場面激蕩人心,近景特寫讓人物塑造富有感染力。細心的朋友應該看到,只有黃大渡的周長喜戴著帽子,這是為什么?我就留一個懸念,資深連友可以在評論區指出。
我還選了四幅顧炳鑫百年畫展看到的原稿,以之和四組印刷品對比。
P41原稿照片
這幅是渡江中最經典的畫面,以劉四姐為視覺中心,戰士們隱蔽在樹林中窺探對岸敵情,巧妙的光陰排布,形成深邃的空間感立體感,劉四姐身著唐裝,英姿颯爽的形象令人難忘。
P41,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從四組出版物看,上美有些模糊,津美中規中矩,遼美印刷失敗,最佳是黃大渡,主人公仿佛沐浴在勝利的陽光下,看起來暖融融的。
P68原稿照片
P68,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P68,劉四姐撐桿跳船,其他效果都還好,只有遼美的顆粒感太強。
P84原稿照片
P84,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P84,看起來遼美這次是沒拿到這四幅原稿,印刷都很差。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天津版在附錄展示了這幅原稿,但頁面卻印刷很差,仿佛用劣質相機拍攝的,
P129原稿照片
P129,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P43,自上而下分別是上美,黃大渡,天津,遼寧
其實上美也有不足,比如P43李連長敲門畫質很爛,其他版本都有較好的呈現。
評測這幾本書很難,因為他們的稿源和修圖方式不同,有的頁面是這本清晰,有的卻是那本更清晰,我想來想去,只能以扣分法來估算印刷整體品質,一眼感覺特別粗糙的-3分,加粗標注,細看上去品質不佳的都-1分。
上美:
(9/24/43/51/77/84/90/91/92/96/109/125/129/141/161/165)
共計6P嚴重,10P普通,得分:72
上美P90/P125/P165印得差
黃大渡:
(9/56/79/80/81/83/87/88/90/91/92/93/96/99/109/141/160/165)共計5P嚴重,14P普通,得分:71。
80-99頁工地抬石頭,夜里發電報是黃大渡的硬傷,那段的畫面普遍不細致。
津美:
(3/8/9/84/109/141/165)4P嚴重,3P普通,得分:84。
津美除了剛才提到的一幅明明有原稿還印爛,基本發揮比較穩健,挑不出更多毛病。
遼美:
(3/8/9/18/20/24/26/45/51/68/84/97/109/129/141)
6P嚴重,9P普通,得分:73。
遼美普遍曝光調得過暗,有些頁面疑似稿源不全,印刷整體不如津美。
遼美P24/P26印得差
上美大精印刷于20年前,黃大渡印刷于11年前,年代久遠,他們的清晰度是明顯不佳的。而天津、遼寧是最近新印,平均清晰度有了質的飛躍。對清晰度有高要求,就要考慮新印的兩本。
? 其他的小精渡、平渡、宣渡
渡江的再版種類特別多,除了我盤點的四組大精,還有眾多小精、平裝……
2010年大漠堂出過蒙漢雙語50開小精,還特制了一種內封鑲金的,看起來特別土豪,我簡單網上翻過照片,以今天的眼光看制作水平很一般了。
大漠堂小精《渡江》(轉自網圖)
2011年張雷出了“雷十渡”,除了上述展示的黃大渡和黑大渡,還有4本不同封面的小精,3本平裝。我看了下小精,有兩冊77版的內頁非常糟糕,慘不忍睹,古怪的是印得差反而現在溢價很多,都上百了,非常不推薦大家購買。55版內頁的幾乎等同于黑大渡按比例縮小,喜歡小開本的朋友可以放心買。
雷小渡:共4種封面,上為55版內頁,下為77版內頁
雷小渡77版內頁劣質頁很多,不建議購買
雷人出的3種平裝《渡江》(轉自網圖)
2012年上美推出《渡江》小精,這本可不得了,一圖一文,所以他的畫面特別大,甚至有的畫面尺寸超過了大精!圓脊設計又很方便翻閱展平。
最重要的是,印刷畫質比04年大精有了巨大的飛躍,非常清晰,采用的亞光白色銅版紙,手感和視覺都上佳,像真的鉛筆涂在上面,效果令我特別滿意。唯一不足是封皮與書脊內側之間有一個大空洞,不耐翻。
上美圓脊小精(厚如磚頭)
上美小精內頁
上美小精內頁,這幅畫面尺寸甚至超過大精
美中不足,封皮與書脊是鏤空的洞
也是2012年,大可堂也出了一種大32開的宣紙《渡江》,封面用了黃錦緞,外函套綠錦緞包裝。根據網圖看,效果也不算理想,僅適合宣紙發燒友。
大可堂出品《渡江》,外錦緞,內宣紙(轉自網圖)
大可堂宣紙渡江內頁(轉自網圖)
當然,上海美術也陸續多次再版過平裝《渡江》,在此不再一一列舉。平裝往往就是品質平庸或拉胯,不在我測評討論范圍。
以上版本中,我個人最推薦上美小精。
? 總結
《渡江》種種,紛繁復雜,選購起來令人神思疲倦,小歪整理編輯完這些也覺無力。最后總結復盤一下:
當初,顧炳鑫大師在1955年交了一稿《渡江》。1977年,他因故直接在原稿上添加了帽子上的小五角星,以及領口的領章(似乎還包括袖章?),于是就有了55版和77版。
上美2004年出大精時,把這些星星、領章給擦除,復原了55版的原貌。(鉛筆畫的優點,可以用橡皮改)
2011年,張雷拿到了上美這套電子稿,他先出的小精,兩本55版,兩本77版,我看77版里面內頁一塌糊涂,大量原稿缺失,可能是直接拿老書影印修圖的。
2012年,他出大精時動了腦筋,把55版清晰的稿源用PS修圖補上了五角星和領章的細節,人造出清晰的77版,這就有了黑大渡。而原汁原味的55版稿件則墊上黃底,做成黃大渡。
2012年11月,黃大渡和黑大渡橫空出世。
從此,無論是大可堂的錦緞宣紙,還是大漠堂的金色小精,都根本無法與黃黑大渡爭輝,只有上美大精可一較短長。黃黑大渡成為連壇再版神話,霸榜已久。
2012年的上美小精令人贊嘆,只是那會兒大家已經習慣了大精,所以上美小渡也沒能掀起風浪。
再后來就是2023年,遼美,津美二版上市競雄,我們看到印刷精度的突飛猛進。
尤其是津美這本,裝幀設計、排版、調色存在諸多問題,但仰賴原稿資源最為完整,印刷起碼做到了中規中矩少見差錯,它也就順理成章成為史上最清晰的渡江大精。
2023的新秀:遼大渡和津大渡
坊間好評如潮的黃大渡,是時候走下神壇了,當然它是11年前最有誠意的產品,他的用料,裝幀設計,內頁調校等每一項都可以勝過今天的天津版,可是你愿意承擔幾百元的高溢價買一本不太清晰的黃大渡,還是幾十元拿一本很清晰的津大渡?
事實俱在,相信讀者朋友心中應該有了答案。
我是江戶小歪,整理評測不易,如果本文對你有用,還請幫忙點贊和轉發,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