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春晚,我們就會想到除夕夜,因為那是大年三十才有的節目。
可今年有點特別,春晚還沒開始,春晚就開始了——前者說的是春節聯歡晚會,后者說的是春晚的主題元素引發的討論,要說其中的精彩程度,不輸晚會本身。
1
先是LOGO發布。
龘,是個生僻字,認識它的人可能不多,將它演繹一下做成標識,到底行不行?
央視頻自己發了個提問:
2024龍年央視春晚首次使用漢字作 Logo,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背后蘊含了哪些文化?
然后在問題描述下,對其背后的蘊藏的含義進行解讀。
“龍行龘龘”形容龍騰飛的樣子,昂揚而熱烈。從上古圖騰到吉祥瑞符,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逐漸演變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與文化符號。
2024年總臺春晚以“龘”字為題眼,用“龘龘”之姿生動描摹十四億中華兒女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說行,當然是行的。就看怎么理解。
比如說它就很高級,有點像芯片,中國龍、中國芯,芯芯向榮。
但這個設計好不好,網友總歸是能說上幾句。
初看感覺還行,加上配色,有那么點意思。但一細看,總摸不著頭腦,就是看不懂。
好的設計,應該是通俗易懂的,便于識別傳播。這屆網友真不好帶,官方弄個啥出來,總有人要吐槽幾句。比如說:
這個標識像迷宮,預示著我2024年一直在找出口;
外觀像一堆腸子,里面包的全是屎。
更可氣的是,還有人做了張“進化圖”,誰看完誰都感覺那個標識充滿了味道。
我們要記住“龍行龘龘”這個“龘”字怎么讀,記住龍年錢票沓沓就對了,這么好的同音字,誰會跟錢過不去?
龍行龘龘,錢票沓沓!
2
對LOGO的看法很有主觀性,所以好壞自由人說,無大礙。但接下來發布的吉祥物,就有點爭議了。
打眼一看,不管是造型還是名稱,都很符合我們想象中的特點,主打一個可愛、吉利。
但如果對AI作圖有了解的,會有種很熟悉的感覺:高飽和度、細膩中透著一些不協調。
沒看過AI生成的圖片的,可以點擊我今年4月發的一篇圖文看下《趣圖丨16張AI繪畫作品,你能猜中幾張謎底?》,你一定能從中找到感覺。
網友一質疑,春晚官方就出來回應了,說是7日凌晨“翻包”設計老師的電腦,來不及整理,第一時間錄屏分享給大家。
電腦里確實有各種各樣的線稿、上色圖等,本來這么一說明,就能消除AI作圖之嫌了。問題是,網友們不僅眼尖,還見多識廣、才學過人。
錄屏中的文件命名就像是在微信電腦版下載圖片生成的亂碼、文件大小才幾百K、線稿變成圖是AI小畫師常見嘴硬方式……諸如此類的質疑聲層出不窮。
3
事大概就是這么個事,本來對春晚也沒多大期待,但一較真就特來勁、很有戲劇性。
春晚嘛,就圖一樂。擱在以前,誰會關心這些,你們好好辦、我們好好看就行了。
現在,到底要不要這樣逮到啥都要尋個究竟?
要的!人們如果缺少敢于探索、質疑的精神,那就只能被動接受,然后不再有主觀思考能力。遇到事,就應該用質疑和思考推動進步。不過有意思的是,有調查說感到當下一些年輕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這個結果確實令人意外。
春晚要辦好,就拿出專業素養認真辦,從每一個環節;
如果已經成為一種任務、一年一度要過的坎,那就認真糊弄,像LOGO、主題、吉祥物這些元素,直接在春晚時直接出現在公屏上,強行喂給觀眾就好了,一來大家都忙著趕路回家沒精力吐槽、二來即便挨罵也只罵一次,大家都挺忙的,花太多精力在這上面也沒什么必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