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隨著互聯網數據的曝光,各大中小學、高校開始高度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據不完全統計,平均每10個孩子就有一例抑郁癥,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大量的心理工作者通過量表調研、心理評估得出的目前市場大數據。
然而,太多從未接觸過心理學的家長,會第一時間否認這個數據,同時為自己鳴不平:現在的孩子怎么了?
隨著心理個案、事實的呈現,真的是現在的孩子心理不健康,還是以前部分的家長也是抑郁癥家庭的遺傳者、患病者,一直未接受檢測,還是更能說明,如今的時代,對于心理研究普及的成功呢?
作為一名心理研究者,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在傳統的親子觀念中,孝順父母、不頂撞父母、無條件服從父母就像印章一樣深深刻入了我們這一代又一代中青年人的骨髓中。
但是,卻依然改變不了,這些中青年的現狀:該抑郁的抑郁、該啃老的啃老、該和父母反目成仇的就成仇。
太多的中老年人,不禁雙眼含淚:我們都養了一群白眼狼。
但是,他們可能已經忘記了,在他們為人父為人母,對孩子內心凌遲般的待遇,似乎都不值一提。
在這些老人看來,我不過就是年輕時對孩子們兇一點,嚴一點,以至于對我們這么大的憤怒嗎?
隨著兒童醫院精神科爆滿、校心理咨詢工作室應接不暇,父母寧可對外稱其孩子為:矯情,也不愿承認:孩子的這些心理問題,或多或少是和自己的養育存在一定的聯系的。
他們更愿意相信:白眼狼、精神病這樣對于孩子的否定評價,也不愿積極配合治療,去誠懇地向孩子道一次歉,去彌補自己對孩子帶來的創傷。
(以下是我通過個案咨詢不完全統計來訪者對于原生家庭創傷、對于父母的描述,為了保護來訪者隱私,所有內容、故事已進行二次匿名改編)
來訪者A口述
我的母親很可憐,父親對她不好,常常罵她,甚至可能還有外遇。母親每次和我訴說父親對她的殘忍之余,又要忍不丁告訴我,她可能患有嚴重的疾病,但是為了我,她還是忍忍不去看病。
每每想到這里,我覺得是自己拖累了母親,于是每次我回去都聲嘶力竭的和父親討伐,讓他善待母親。但每次在父親扇了我幾巴掌后,母親都會和父親在同一條戰線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我,不該這樣和父親說話。他對我們非常好,我在扭曲事實!
在我哭到聲淚俱下,父親不在的時候,母親又會跑來向我展示她強忍生病的慘狀,甚至還悄悄告訴我,即使父親不愛我,她也會為了我,好好照顧我。
我常常懷疑,我的家庭是不是生活在精神病院,以前,我一直以為是我不好,不能夠照顧母親。
直到有一天,母親讓我找人去悄悄教訓父親,并且不要被他發現是我干的,也不是她教的。我在那一刻,我才明白,這個家,不但是精神病院,而且,比對父親讓我更為憎恨的,是我的母親。她似乎到現在都不知道,她到底做錯了什么!
那一刻,我從此選擇了和他們這一家隔離!
來訪者B口述
每一年,我在家人群都會被家里親戚嘲笑,甚至打壓,父親總會說我不是,因為覺得這是我的錯,我不討大家喜歡。
可是,我每天都盡心盡力對待家里每一個親戚,他們有任何事情,我都第一時間響應,我害怕得到不好的評價。
家人群中,親戚們發了任何的表情、動態,我都積極回應、點贊??墒牵坏┪野l任何東西在家人群中,沒有一個人響應,要么就是各種挑刺。
甚至家里親戚還跑去我工作單位說我的壞話,對外造了我很多謠,直到突然有一天,我退出了家人群,逢年過節再也沒有回過家了。
甚至,對父親的感情也越來越淡了。
以前,我都一直以為是我的問題,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我父親是有權力可以在家人面前保護我,為我說話的。但是他沒有,他選擇了和家人一起嘲笑、謾罵我。
后來,我更明白:家人討厭的并不是我,只是我父親而已。
來訪者C口述
我在很小的時候,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被三名老師用滾燙的面條澆在頭上,全班同學給我取了一個非常難聽的外號。
可是,我的父母還開心地給老師送禮,并且揚言回家一定要好好教訓我。然后回家我被打得非常慘。
即使我把這些遭遇告訴父母,他們還是覺得我不寫作業在先。成年后,我才知道,老師對我的做法可能面臨觸犯刑法,而我的父母,是有權按未成年人保護法去起訴老師的,但他們不敢,因為他們覺得很丟人,選擇了和傷害我的兇手一伙來打壓我。
來訪者D口述
我被老公家暴了,當我抱著孩子投向父母家,父母望著我的第一眼就是:“我們可能養不起孩子,也沒有錢請律師給你離婚,多大點事,你硬要弄成這樣。回家和老公、婆家道個歉就好……”
我選擇了報警,警察帶走老公的時候,父母還在說著家丑不可外揚。
因為父母的堅持,還有我沒有經濟來源,在老公的每天尾隨下,我們離不了婚,但我害怕被打死,于是我買了防身器。
被父母發現后,他們罵我:精神病。但其實,父母私下給弟弟存了很多錢,還買了好幾套房。
孩子長大后,我離婚了,也從此遠離了父母……
來訪者E口述
我被領導一直打壓,直到交出了辭職信。父母知道后,在單位大吵大鬧了三天,還鬧了我老婆,說是她把我弄成今天這個樣子,然后說要去養老院,哭著說,我這樣下去,我一定會離婚的。
總之,他們想通過一切手段逼我回原單位。
每天晚上,母親都給我發信息說她活不下去了,她要死了。
但是五年后,我的婚姻很幸福,母親還是老樣子,只是,我要還有人生重大的決定的時候,再也不告訴母親了……
以上,是我幾位來訪者對于父母的描述,也許,字里行間,父母從始至終并沒有對孩子帶來多大的皮外傷,甚至他們只是更多的選擇了:不作為或關心過度。但是,也許,至死,他們都不知道,這些孩子,對他們深深憤怒和老年期不相往來的原因是什么。
不知道,文字前的你,是否也經歷過這些的至暗時刻。并不是說我們的父母有多壞,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做法,確實對我的來訪者造成了心理創傷。
父母不能一味通過否認孩子的憤怒、創傷,從而給孩子貼上:不孝、白眼狼或精神病的標簽,或試圖過度控制孩子,而應該直視自己的過錯,并且看到。
所慶幸的是,我的大多數來訪者并沒有被這些原生家庭的創傷所帶入,如果換成一個心理問題嚴重的人,或許,結局可能并沒有這么樂觀。
我也有問過我的來訪者,如果這些創傷、描述是真實、深刻的存在,那么,你們希望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報復或讓你們的父母意識到他們的錯誤呢?
他們淡淡地告訴我:我們并不是真的要通過法律或者道德去制裁我們的父母,因為也不可能,但是至少,父母應該對我們說一聲道歉。
我再問:如果有的父母并沒有學過心理學,也堅持覺得不是自己的錯誤呢?那你們怎么辦?
他們漠然地說:那就盡人事,但不走心。就是我可能會像大多數孩子一樣去照顧父母生老病死,也會一年三節去看望他們。但是可能這份熱情和純真,不會像兒時那樣純粹。在我們的心里,那就是一個法律意義上要去照顧的老人而已,我不再會對他們有期待,也不會因為他們一句話開心或不開心。因為,他們雖然掛著父母的名義,但有時,比陌生人還冷漠。
如果在他們老的時候,需要再婚,需要心理咨詢,需要有人陪伴,被護工欺負的時候,我是不是也可以說他們:有病、太敏感了呢?
雖然我并不會選擇像他們殘忍對待我們童年的方式去對待他們老年,但是,有的時候,人心換不來人心,即使親生父母也是……
來訪者的話語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深思……
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十惡不赦的父母,也很少有不贍養老人的孩子,但是在真情流露這塊,確實值得肯定的是:父母給過孩子多少情緒價值,多少真切的溫暖,那么老年收獲的必然是同樣多。
但同樣,幸運的、沒有被原生家庭逼出精神病、抑郁癥的孩子通過自己對父母的隔離、拒絕、憤怒走出了人生至暗時刻,但是他們在父母老年后,或許還是會熱情的善待父母,但是心中卻全是創傷和心寒,不知道他們的父母,內心又是作何感想?
而又有一部分因為原生家庭已經被確診精神病、焦慮癥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活在了精神病院和心理工作室,那些執迷不悟的父母,不要談老年無人可依,而內心又是做何感想?
當然,每一個孩子的悲劇或不幸也未必100%都是原生家庭、父母造成。也許他們的父母也曾經是拼盡自己一生的勇敢、努力去為孩子遮風擋雨,可是換來這樣的評價和結局,也許并不是他們想要的,這些老人也會無助的流下眼淚: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
是的,這些老年人眼下的孩子,未來有一天也會為人父、為人母,如果他們也是努力的為孩子付出,因為對孩子心理照顧的一時不周到,也換來這樣的評價,是不是也是一聲嘆息?
愿每一個家庭、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孩子,都不要有創傷、有遺憾、有抱怨。如果父母有做得不對的時候,孩子同樣可以指出來、拒絕、表達憤怒和開家庭會議的方式幫助父母改正。而不是默許和忍受。
而父母應該像朋友般真誠地向孩子道一聲歉,去不斷完善自己的養育方式,站在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的想問題。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打壓、指責、控制或給孩子貼上標簽。
畢竟,社會是有相關倫理道德、健全的法律去保障不被贍養、善待和遺棄的老人。老人真的有被孩子虐待行為,都可以通過法律快捷維權。
而卻沒有一條法律,因為父母打罵孩子(只要不是重傷)、給孩子造成的創傷(即使是精神疾?。膊粫撇酶改?。
在倫理道德、在法律面前,那些童年的孩子,永遠是弱者。但是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思想會成熟,大多數時候是可以通過法律去解決很多違法的事情。
但將心比心這件事情,不是父母天天念著:不給我養老你就是不孝而能解決的。真正能去解決這件事情的,應該是父母不要去求回報,而是真誠的、發自內心地去好好看看你的孩子,去給予孩子無盡的力量和情緒價值。
也許我們為人父母也有做得不好的時候,平時多和孩子說抱歉,多和孩子相互改進,把一言堂、不容反駁的家庭變成民主家庭,也許,就不會有這樣一例例無人關愛的老人,無人擁抱的孩子以及兒童精神科爆滿的不幸悲劇。
太多老人不明白對于孩子的冷漠的來源,往往是藏在細節深處,孩子不能表達的憤怒、憎恨。孩子對父母的冷漠,往往并不是因為不愛,而是積怨已久的無處喧泄和平等的純粹!
愿每一個人,都真誠待人。即使,他是一個任你處置的孩子……
你要勇敢告訴自己,你也是可以無條件支持你的孩子的,那不是溺愛,也不是縱容,那是支持和信任!因為,那是你的骨肉!
即使,他曾是一個深深傷害你的父母……
你要勇敢告訴自己:你是有權利向他們表達憤怒、拒絕和反抗的,那不是不孝,那是平等的交流!因為,那是你至親的家人!
最后,愿每一個家庭都和家歡樂、其樂融融……
作者筆名:紅衫倩影(心理咨詢師紅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