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看到電視里播報戰爭信息的時候,我都會想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總有人熱衷于戰爭?家破人亡從來都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有人會喜歡做這樣一件事情的主導者呢?或許,這就是人與人的區別,又或許,這是欲望導致的結果?
有的人是和平主義者,必然就有戰爭主義者,古往今來,每一場的戰爭都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領導者對于自我追求的不同認可。有人為了解放國家征戰,有人為了擴張領土征戰,可有人卻只是為了自己心中殺戮的欲望。
我不愛看和戰爭有關的信息和歷史,所以我對阿登戰役并不了解,但是當我看到這本書上“希特勒的孤注一擲”的時候,我卻發現原來對于歷史不了解的我,還是可以了解歷史名人的。即便這個人的名氣,并不是那么的正氣!
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納粹黨黨魁,他所做的一切事情,讓這個世界變得動蕩不安,這樣一個人,也就從此臭名昭著了。我對他的了解,好像只有納粹大屠殺,當我看了《阿登戰役》這本書的時候,我忽然覺得可能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大屠殺。
在這本《阿登戰役》里面,我看到了兩次和大屠殺有關的內容,我的第一反應是:大屠殺還需要重復說明嗎?可是等我看完之后才發現,這兩次的大屠殺,好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內容。簡單來說,是同一時期的不同兩次屠殺,并且大屠殺的內容,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上殘酷的現實。
具體的屠殺人員名單不記得了,但是是戰俘,簡單來說就是落單的11名黑人士兵,躲進了一個小村莊里。村子里的人,對他們很好,熱情的款待了他們。但是11名黑人士兵最終被納粹告密并抓捕殺害——第二天村莊里的人們發現11名黑人士兵被殺害在養牛場角落的陰溝里。
明明我們都知道要優待俘虜,但是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里,這一信條卻并沒有被人們所遵守。沒有人知道這11個人經歷了什么,也沒有人知道在后來的一次屠殺中其他戰俘經歷了什么,但是這些年輕而又鮮活的生命,卻在這一次的《阿登戰役》里,消散的無影無蹤。
我不知道11人的屠殺到底是否算作大屠殺,但是那背后的黑暗,卻是大屠殺的屠刀。戰爭年代,黑暗無邊無際,也許這就是我討厭戰爭的原因吧。沒有人喜歡戰爭,沒有人喜歡黑暗,即便是心里陰暗的人,我相信他也有期待光的時刻。
好在《阿登戰役》這本書,講述的不僅僅是那些黑暗的故事,這本圖文并茂的書籍里,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屬于當時那個時代的情況。漫天的大雪,艱苦的作戰環境,為了自由而奮斗的人們,選擇將自己的生命奉獻出來。
也許希特勒知道自己一意孤行也獲取不了成功,但是他的偏執卻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我看著這本黑暗的戰役書籍,看著照片上戰士們偶爾露出的笑容,我尋思著如果當初沒有這樣的選擇,他們的人生是不是又完全不一樣了呢?
可是,歷史無法改變,阿登戰役永遠的成為了歷史上“二戰”結束前西線最后、也是最大規模的戰役,這場戰役,我卻只記住了屬于11人黑人士兵的屠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