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參加某鐘表品牌的活動時,有個牌子的老大表示,有的品牌編造歷史,給自己臉上貼金,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
對此我深有感觸。因為確實看到,有些牌子歷史上明明沒啥東西,卻偏偏包裝出一段光鮮亮麗的歷史。吃瓜群眾一看,哎呦,很牛啊,但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就我個人來說,還是更欣賞那些踏實做表,擁有真實歷史的品牌。
說到真實的鐘表歷史,1960年代可謂精彩絕倫。
雖然計時技術很早就有了,當時手動計時腕表也不少,但在1960年代以前,市面上卻沒有自動計時腕表。
也許是看到自動計時的重要性和商機,東西方陣營的鐘表品牌都在拼命研發自動計時機芯,展開了一場“世界大戰”。
西方陣營主要有兩派。
一派是由瑞士品牌百年靈、泰格豪雅(當時還叫豪雅)、瑞士機芯模塊廠Dubois Depraz,以及美國品牌漢米爾頓組成的同盟;另一派則是瑞士品牌真力時。
東方陣營則是日本品牌精工。
很巧的是,東西方陣營都在1969年推出了自動計時機芯。
真力時推出自動計時機芯El Primero,這是全球首枚高振頻自動計時機芯。
由百年靈、泰格豪雅、漢米爾頓,Dubois Depraz組成的同盟,推出珍珠陀自動計時機芯Caliber 11。
精工1969年推出的精工5號Sports Speed Timer,搭載6139自動計時機
精工推出了自動計時機芯6139。
關于到底誰第一個推出世界首枚自動計時機芯,稍微有一點爭議。但沒有爭議的是,精工的6139是全世界最早采用垂直離合+導柱輪的自動計時機芯。
現在哪些計時機芯用垂直離合+導柱輪?可以列出一個閃閃發光的名單。名單中包括勞力士4130,歐米茄9900,寶珀F385,積家761,百年靈B01等等。
而精工旗下的高級制表品牌冠藍獅(Grand Seiko)的自產機械計時機芯9SC5,同樣采用了垂直離合+導柱輪這樣的先進配置。
冠藍獅Tentagraph
采用這枚機芯的腕表是Tentagraph(SLGC001G)。
Tentagraph這個名字,大家看到可能會覺得有點懵,所以先來解釋一下。
Ten是“10”的意思,代表它的振頻達到每秒10次,也就是每小時36000次。
后面的t,代表three(3),說明它的動儲達到3天。而a則表示automatic(自動),最后的graph則寓意chronograph(計時),說明了腕表的主打功能。
所以Tentagraph完整的意思,就是振頻達到每秒10次,動儲3天的自動計時腕表。
當年精工的6139是世界首枚采用垂直離合+導柱輪的自動計時腕表,而Tentagrah應該是世界首枚動儲達到3天的高振頻自動計時腕表。
之所以加上“應該是”這三個字,是因為做高振頻自動計時腕表的品牌,在業內也有好幾個。但據我了解,它們的動儲最多也就60多小時,總之都沒有達到3天。
但為了保險起見,我特別加了“應該是”三個字。
對于冠藍獅來說,Tentagraph的意義同樣十分重大。因為這是冠藍獅有史以來第一枚機械計時腕表。
Tentagraph是冠藍獅首枚機械計時腕表
什么,冠藍獅之前居然沒做過機械計時腕表?
確實是這樣。當然不是冠藍獅沒這個實力,而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
其實,如果我們只說計時腕表的話,冠藍獅2007年就有了。那時它推出了搭載9R86 Spring Drive機芯,擁有兩地時功能的計時腕表。
9R86 Spring Drive機芯
Spring Drive是兼具機械機芯美感和石英機芯精準的第三類機芯,但畢竟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機械機芯。
隨著Tentagraph問世,冠藍獅填補了它在機械計時領域的空白。
雖然這枚機械計時腕表來得有點晚,但起點很高,從設計﹑機芯和配置等方面來看,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Tentagraph屬于冠藍獅高端的Evolution 9系列。
Evolution 9的風格始于2020年。它是基于經典44GS的全新現代演繹。這是包括表殼﹑指針和時標在內的一整套設計美學。
Tentagraph的表殼和表鏈,采用了精工自主研發的白鈦,搭配陶瓷表圈。
白鈦這種材質,具有硬度高,重量輕等優點。冠藍獅的當家花旦白雪花SBGA211G,就采用了這種材質。
通常來說,鈦合金很難打磨。而Tentagraph的表殼和表鏈融合了鏡面拋光和緞面拉絲工藝。這兩種打磨方式交錯運用,帶來炸裂的質感。
甚至就連陶瓷表圈,同樣也經過了外側拋光+內側拉絲處理。
寬大的時針前端帶有凹槽,和時標上的凹槽相呼應。12點位置的時標,寬度是其他時標的2倍以上。此外,Tentagraph還擁有低重心的設計,這能確保腕表在佩戴的時候手感更舒適。
Tentagraph的指針和時標上,都有精工自研的Lumibrite夜光。
藍色表盤以巖手山紋裝飾。
制作冠藍獅機械表的雫石高級時計工坊在巖手山附近。而冠藍獅又是一個特別喜歡從本土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中取材的品牌。藍色的巖手山紋表盤,讓人不禁想到巖手山的夜空。
在盤面布局方面,Tentagraph將小秒盤特別設在了3點鐘位置。而市面上大多數計時腕表,小秒盤則在9點鐘位置。
無論小秒盤還是計時盤,都做了下凹處理,并以同心圓紋打磨。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具有更出色的易讀性。
說完了外觀,再來看機芯。
冠藍獅所有的機芯都是自主研發的。這點我個人覺得特別有底氣。
Tentagraph搭載的9SC5自動計時機芯,是一枚模塊化計時機芯。它在9SA5機芯的基礎上,疊加模塊而成。
腕表天地在以前的文章里,曾多次寫過9SA5機芯。
這是冠藍獅新一代高端自產機械機芯,光是研發就花了整整9年。而且,它是冠藍獅全新的機芯平臺,拓展能力特別強。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能開發出不同的功能。
9SC5機芯具有3天動儲
所以,9SC5和9SA5不但外觀相似度很高,而且在配置等很多方面也保持著相同的水準。
比如說都是每小時36000次的高振頻。
精工是最早做高振頻機械表的品牌之一,早在1968年就推出了高振頻機械表61GS和45GS。
而高振頻也是冠藍獅的標志性特色。36000的高振頻,將時間劃分得更“精細”,理論上有助于腕表的走時精準,而且具有較強的抗外界干擾的能力。
9SC5同樣采用了無卡度結構+上饒游絲的搭配,能夠保持長期走時精準穩定。游絲在最終制作完成前經過了大約8萬次的模擬測試。
Tentagraph還采用了冠藍獅自主研發的高效擒縱機構——雙沖擊擒縱。所謂雙沖擊,指間接沖擊和直接沖擊。
雙沖擊擒縱和主流的杠桿式擒縱的主要區別是:
杠桿式擒縱的動力傳輸是從擒縱輪到擒縱叉再到擺輪。而雙沖擊擒縱的動力傳輸,一個方向和杠桿式擒縱一樣,從擒縱輪到擒縱叉再到擺輪(間接沖擊);另一個方向則是從擒縱輪直接到擺輪(直接沖擊)。
如果說做機芯比較難,做游絲非常難,那么做擒縱的難度,則堪稱“地獄級”。
能自己做機芯的牌子有不少,能自己做游絲的牌子就不多了。而自己能做擒縱,尤其是能做出和主流的杠桿式擒縱不一樣的全新擒縱機構的牌子,可以說鳳毛麟角。
長期以來,冠藍獅一直在死磕技術。雙沖擊擒縱誕生的背后,是冠藍獅60年的積累和沉淀。
當然,作為一款高級計時腕表,離不開垂直離合與導柱輪。
水平離合靠的是齒輪之間的嚙合。在實際的計時操作中,會讓計時秒針在啟動的時候發生輕微抖動,從而影響計時的精確性。長期使用之后,還會造成齒輪磨損等問題。
而垂直離合采用碟片式結構,有效規避了這個問題,讓計時的精準性和穩定性大幅提高。
在文章開頭就提到過,1969年誕生的精工6139,是世界首枚采用垂直離合與導柱輪的自動計時腕表。
50多年來,精工也在不斷發展完善。冠藍獅作為精工旗下的高級制表品牌,垂直離合技術更是非同凡響。Tentagraph采用垂直離合機制,在致敬歷史的同時,充分體現了它對計時的嚴格要求。
在計時腕表里,控制計時開始、暫停和歸零的系統主要有兩種:凸輪和導柱輪。
很多中低端計時腕表用的都是凸輪。凸輪這個裝置,正是機芯模塊廠Dubois Depraz在1937年的時候發明的。
它的主要特點是價格便宜,容易制作,維修簡單,適合工業化量產。采用凸輪的計時腕表,在按壓計時按鈕的時候,手感往往偏硬。
而導柱輪造型美觀,長得像花瓣,制作成本高,工藝也比較復雜。在按壓計時按鈕的時候,導柱輪計時腕表能帶來舒適的手感。所以,導柱輪一直被看作高級計時機芯的標配。
在測試方面,Tentagraph更是長達20天之久。
其中17天測試是在沒有開啟計時功能的時候。17天這個測試時間和常規的GS標準一樣,但比瑞士天文臺標準要多兩天。
更“變態”的是,Tentagraph還要在開啟計時功能的時候多測試3天,這樣就讓測試的總天數達到驚人的20天。
通過背透,我們能欣賞到9SC5。僅從打磨來看,它在冠藍獅的機械機芯里也是上乘水準。
好飯不怕晚。作為冠藍獅首枚機械計時腕表,Tentagraph可謂誠意滿滿。它將高振頻與長動力結合,并采用垂直離合與導柱輪這樣的先進配置,再加上自主研發的雙沖擊擒縱和出色的打磨,可謂“霸氣十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