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否認戰爭是解決一切政治糾紛的最終手段,就得承認戰爭一定會發生,因為這是個客觀存在,和空氣、水、陽光一樣,人類必須適應與其共存。
事實上,戰爭從未遠離,咱們這兒幾十年來一直處于相對和平狀態,可放眼世界,戰爭在很多地方無時無刻地存在著。
從國際大勢來看,小國博弈類似于兩個人或者再大點兒的兩伙人、兩村、兩鄉兩縣之間的斗毆,他們之間的利益爭斗往往對于左右國際大勢的超級大國而言是無關緊要的,雖然大國嘴上也會喊你們別打啦,彰顯下自己的公平正義,但骨子里都在罵娘,恨不得雙方打死一個少一個。
大國置身事外這種情況,只會在小國之間打來打去不影響大國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不過以當今的世界格局,國與國之間的物理距離隨著科技進步在無限變近,大國雙手插兜完全無視的可能性很低。至少要根據自身利益向某一方遞刀子,以期將其發展成自己的代理人。如此一來,即使打不成高收益,至少是個低成本低風險的買賣。
往前推兩百來年,以來福槍發明出來為時間節點。在那之前,所謂的大國都是地區性的,大國博弈都是大國之間拉開架勢單干,有仆從軍不假,但一決生死靠的是兩國針尖對麥芒的硬實力。
二戰后很長一段時間,大國博弈的戰爭模式有所轉變。
這種改變顯然不是大國的主觀意愿,而是軍事工業的革命性發展讓大國、特別是超級大國之間彼此忌憚。
當年美蘇瘋狂搞軍備競賽,相互恐嚇。美國在意大利、土耳其部署導彈以震懾蘇聯,這在冷兵器時代相當于把投石機安排到了對方城下。蘇聯也毫不含糊把導彈部署到了古巴。
按當時及后來的描述,這次危機差點引發核戰爭,核戰爭一旦爆發,就不僅是美蘇之間的了,所有有核國家及有核潛力國家都會被卷進去,人類迎來的將是前所未有的災難。
雙方目前的解密檔案似乎也表明這場危機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但實際上,西方語境下的這場所謂“古巴導彈危機”遠沒有他們描述的危險。
一方面上世紀60年代初的美蘇都處在鼎盛時期,國內政治經濟都相對穩定,活得好好的,根本沒必要為爭奪霸權赤膊上陣豁出命和對方干。另一方面,兩國經歷過二戰的政治軍事元老還都在,對于大規模戰爭的破壞力深有感觸,避戰情緒是主流。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以當時的核武器投送能力,雙方都得跑到對方門口才行,要保證這個戰術動作不被發現,那誰也做不到,先露出馬腳的恰恰是自以為棋高一招的美國。
至于美國為什么這么做,源于其強烈的不安全感,長年累月地妖魔化蘇聯,搞得自己都信了。從蘇聯、俄羅斯、烏克蘭被美國忽悠瘸了的這個結果來看,斯拉夫人的心眼兒似乎沒昂撒人多。
不過美國自越戰,蘇聯自阿富汗戰爭之后,這兩強被小國教會了做人,都在極力避免直接介入地區沖突,特別是他們之間的直接對抗。
俄烏戰爭,俄羅斯是不得不出手,但形式上也避免進行全面戰爭,所以發明出個“特別軍事行動”,并主動將這種“特別軍事行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是俄羅斯國力有限的情況下的無奈選擇。
至于美國,同樣也不敢大張旗鼓地出兵烏克蘭和俄羅斯死磕,原因也很簡單,美國的絕對實力也是在下降的,至少與針對伊拉克的海灣戰爭時期相比。
緊跟著發生的巴以沖突正在撕掉美國全球霸主和唯一超級大國的遮羞布。
目前的態勢,以色列與反以武裝的軍事力量不均衡狀況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數數直接參與與以色列對抗的幾個武裝組織,巴勒斯坦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這幾位可都是非政府武裝,就這都把以色列搞得七葷八素的。
接下來,美國如果還是把以色列當代理人,自己不親自下場,以色列會很危險,并不是說以色列會有滅國之憂,而是以色列一旦狗急跳墻,槍法大亂,捅出更大的簍子,把伊朗這種中等軍事大國逼下場,美國該咋收拾殘局。
畢竟美國當年打伊拉克一呼百應,拉著盟友有人出人,有錢出錢的局面已經不再。所謂的美國盟友,不過是個利益共同體,虐菜占便宜,自然就表現積極,玩命幫老大擋子彈,那不是缺心眼么,所以一旦到事關生死的戰爭狀態,見利忘義的嘴臉全都會原形畢露。自己不做個模范帶頭作用上去單干,保證麻溜地打贏,世界老大的椅子就得換個人坐。
美國肯定不會去冒這個險,真到了這種局面,在整個西方右翼分子整體抬頭的大背景下,美國很可能鋌而走險,他不會選擇去和伊朗消耗自己軍事能力,而是會賭一把,向他自認為的那個最強挑戰者開刀,這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誰是美國的首選假想敵,就一定要準備好接受這種生死對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