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冬季大水面野釣鯽魚來講,大面積的淺灘說是最好的位置一點兒都不為過,主要的原因就是冬季的魚兒不怎么活躍,打窩聚魚需要更長的時間,還有可能即使是在其它地方重窩幾天之內也不一定會發窩。
當然大面積的淺灘也并不一定每天都會出魚,但即使是手竿不出魚的天氣打一個串鉤多少也能釣幾條。根據蓑笠哥這些年冬季野釣的經驗來看:如果這種地方都不出魚的話其他的地方更難出魚,但如果你再一個水深6米左右、軟泥底、平坦底或者凹下去的地方打3-4塊菜子餅或者糠餅然后等兩天之后來釣的話一定會有大鯽魚聚窩。
江河大面積淺灘鯽魚
今天就來講講冬季野釣大面積淺灘,今年以及往年多次在這種地方爆護大鯽魚小爆護更多(十來條魚),反正基本上極少走空,實在不行打兩根劉陽坨下去鯉魚還是能整兩條吃的(不是很大,最大三四斤)。
先說說這個大面積淺灘的定義:就是一個水庫或者江河攔河大壩上游,有超過十畝水深低于兩米的地方,一般出現在水庫的入水口附近、大灣子、江河攔河大壩上游一點兒的濕地區域。
在這種地方釣魚特別依賴天氣,一般來講推薦你你連續晴天第三天以上過去或者暖陰天第三天以上過去,降溫的當天或者頭一天也不錯,持續南風天氣效果很好!如果是降溫或者持續降溫那么最好還是不要在這種地方釣,但在其它地方也不行,推薦你直接打串鉤到當前水域最深的地方,或者打劉陽坨,然后找個暖和的地方呆著聽鈴鐺。
冬季淺談里面易爆護
連續升溫的晴天大面積淺灘表現最好,早上天剛亮就就過去打窩,可以用酒米混合芝麻糊或者濃腥餌料捏成散拋團拋投到釣點,然后用打窩勺仙女散花式在正窩兩邊各打一勺。大約8點到十點有一波口,但這一波口魚兒并不是很多,且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早上的這波口更喜歡吃餌料(上鉤餌料下鉤蚯蚓上鉤釣起來的比較多),十一點左右停口立馬補窩,這次可以補老壇玉米,補窩的時候也用打窩勺在窩子正前方打一勺長條形的且很散很遠的,形成魚道。
第二波口出現在三點到五點,基本上天色變暗就沒啥口了。這波口一般要看運氣(天氣,持續晴天一定會有),但只要這個時段有口那么魚兒就比較多,甚至連竿雙飛都有可能。但不管是第幾波口,冬季野釣都是要么來口了短時間內能釣好幾條,要么就紋絲不動,基本上極少有有口打不到魚的情況,除非你調太靈且又抓口,等死口基本上不太可能。
窗口期很重要
需要用長竿,這一點很重要
遇到過很多釣友抱有這個想法:反正你用8.1也是兩米深我用5.4也是兩米深,我為何要用8.1呢?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會導致你走空的、釣不到魚的!曾經無數次同樣深度我用長竿別人短竿哪怕只短了一兩個尺寸都是我狂拉他釣不到魚。
在大面積淺灘基本遵循一寸長一寸強,長竿就是有優勢!因為:冬季的水能見度都高,尤其是大水面能見度很高的,淺灘很多地方能看得到底,你用短竿它很容易看得到你且很容易發現竿子晃動,這樣肯定是不能聚窩的。但是長竿同樣的深度余線就很長,窩子離竿稍有六七米遠,影響不到窩子里面的魚。
再者冬季的魚兒來岸邊干啥呢?岸邊也沒啥吃的好吧!還更冷、更不安全,完全沒有必要對不對?冬季大水面野釣,用短竿極難釣得到魚,除非釣位非常好,即使是這樣也只能釣釣小魚,大鯽魚根本就不靠岸。
江河淺灘魚獲
掛多餌、降頻率、守是王道
意思就是:你掛蚯蚓要掛多幾條、掛餌料要稍微大一點兒,降低你起竿的頻率,守要比打頻率強,最多拖動逗釣一下,盡量少起竿,除非有魚吃死口了。一般推薦10-15分鐘沒口重新拋投一下,切記不要拋投到一個地方,而是前后左右都嘗試。冬季的魚兒活躍性不高,前后左右不定點拋投很有必要,但你拋投下去沒口一會兒就換地方是不行的,因為水里面即使是有魚從它發現起因、吃蚯蚓、吃到嘴里面去需要一定的時間,除非是發窩了魚兒很多,才有可能拋投下去就有口。這種魚兒很多的情況節奏比較快,當然不需要守,拋投下去十幾秒沒有口馬上拖動逗釣,往后逗兩米沒口起竿換一個角度。
守很重要
鉤子不要太小,線可以稍微細一些
這是因為鉤子太小了你掛不了太多蚯蚓,一般來講我冬季野釣大鯽魚最小都是用4號的海夕鉤,大點兒的話就用5號的伊勢尼,一次可以掛3-4條蚯蚓(雙段掛法),前后都留一節讓它能蠕動,這樣魚兒更容易發現且發現后更愛吃。看到過很多把蚯蚓拍死且掐斷穿鉤的,這樣的反正如果和我釣一個窩子是很難釣得到魚的,即使是釣得到也釣不過我。
掛多條蚯蚓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避開小魚,不管是小鯽魚、麥穗、白條、鳑鲏什么的都有一定的避開能力,且即使是避不開有小魚嘬,那么也不用擔心三兩下就被吃完,遇到小魚漂相不理它就是了,遲早有大魚來吃。但是如果小魚很鬧但鬧一會兒不鬧了,這情況推薦你多等半分鐘起竿,可能并不是餌料沒有了而是大鯽魚來了,你以為沒有餌料拉起來就錯過了。當然你也可以拉起來看看餌料在不在,以此來判斷到底是小魚嘬沒有了還是有大魚影響到小魚了。
線組根據竿長靈活調整,如果是7.2以上的,推薦你用1.5+1.2的配置,當然你要是操作得當0.8的子線也是可以的,主要是竿子太長起竿的瞬間可能會切線,不大的魚也會。老手基本上不用擔心這種情況,黑坑抽習慣了的要稍微留意一下:野釣不超過五斤的魚基本上不用刺魚動作,發現漂相死口后輕輕抬起來輕輕刺一下就行了。
鉤子不能太小
磯竿串鉤這種釣點表現很棒
一般來講這種地方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魚兒都在中間一點,你等發窩時間可能太長,直接磯竿搜素魚兒在哪里雖然累一點但上魚迅速(不掛底部的地方,遠投之后慢慢往回拉,拉一兩米等一分鐘,如此往復),掛底的地方打下去之后就不動,半小時沒有上魚就換一個地方。
這里說得是磯竿,但磯竿冬季上了半斤以下的鯽魚可能磯竿看不太清楚,所以你用岸筏竿比較好,鈴鐺夾在線上面不要放在竿子上面,這樣一有動靜就能發現,夾在竿子上面可能拉不出動靜。值得留意的是:你發現吃口之后不要立馬起竿,等一會兒有持續拉動之后再起竿,這樣中魚率會高一些。串鉤上面掛蚯蚓也可以一次掛2-3條,這樣釣起來的鯽魚會大一些。
用磯竿串鉤的方式不需要打窩,上魚的附近就是魚窩,但如果你有時間也可以打一個隔夜窩,遠一點兒打、散一點兒打,就打老壇純玉米,隔夜窩不要用酒米或者糠餅,誘魚能力雖然有但來魚之后很快就吃光了留不住魚。
晚上有魚蛋人扛不住
倒伏的樹是黃金釣點
大面積淺灘里面會有一些倒伏的樹,當然也并不一定會有,但如果有的話那么就選擇掉這種倒伏的樹旁邊,記得釣這種地方要用單鉤七星漂,立漂比較容易弄斷,單鉤能降低掛樹的概率。沒有倒伏的樹,那么你可以找坑,大面積淺灘里面也會有一些坑,魚兒不覓食的時候喜歡待在坑里面,你感覺哪里有坑就丟哪里。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釣爆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