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王族和趙國王族都姓趙,那么他們是一個祖宗嗎?
先說結論,秦國的王室和趙國的王室確實是一個祖宗,這是棺蓋定論的事情。
兩國王室的歷史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
西周建立后,由于各種原因,兩家最終分離。
到了戰國時期,雖然兩家還是同一個祖先,但是血脈卻已經淡薄,基本上沒什么關系了。
1.歷史上真正的秦趙關系
歷史上關于嬴姓的第一次確切記載,在夏朝末年。
他叫嬴費昌,是黃帝的第十一世子孫。
嬴費昌本是夏桀的臣子,由于看不慣夏桀昏庸殘暴的做法選擇反叛,轉投到了商湯的麾下。
由于嬴費昌能力出眾,所以深受商湯賞識,被冊封為大將軍。
在商湯伐紂期間,嬴費昌率領手下為商湯披荊斬棘,立下了汗馬功勞。
商湯成功建國后,也沒有忘記他的功勞,封嬴氏一族為商朝貴族。
放眼整個商朝,嬴氏一族都算得上是頂級的貴族。
隨著家族的顯赫,嬴氏一族也逐漸在中原大地上開了花,并開枝散葉。
隨著規模的壯大,嬴氏一族還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上古八大姓氏”之一。
只可惜,繁華落盡終成空。
商朝末年,商紂王殘暴不仁,引起了四方諸侯的不滿,而這一次嬴氏一族卻沒有及時站在正義的一方。
因此在商朝覆滅后,嬴氏一族也受到了牽連。
要說嬴家其實也很委屈,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參戰。
商朝末年,嬴家最顯貴的人是嬴蜚蠊,此人武力超群,可以以一當十,因此受到了商紂的重視,被封為大臣。
除此之外,嬴蜚蠊還是嬴家的族長。
也就是說,嬴家上上下下基本上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因為嬴蜚蠊對商紂忠心耿耿,所以整個嬴家也就和商紂王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周王朝的敵人。
但在周武王伐紂期間,嬴蜚蠊正在北方征戰,打擊來自北方的羌人。
因此嬴家大部隊并沒有參與武王伐紂的戰爭,而等到嬴蜚蠊征戰結束,商朝已經滅亡了。
本來嬴蜚蠊沒有參與周王朝戰爭,周王室也不好追究他的責任。
但問題是,嬴蜚蠊初出茅廬的大兒子為了軍功,竟然背著家族選擇了單身入伍。
據史書記載,嬴蜚蠊一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嬴惡來,小兒子叫嬴季勝。
商朝滅亡之戰里,嬴惡來孤身參與了戰爭,還因為功績顯赫被升為了總兵。
PS:按照小說《封神演義》的說法,嬴惡來應該是敗給了哪吒或者楊戩。
而這個惡來,就是秦國王室的祖先。
而他的弟弟季勝則是趙國王室的祖先。
嬴惡來作為首要戰犯,自然要受到懲罰,而他的族人也受到了牽連。
2.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繼位的周成王少年天子,沒什么能力。
而周武王建國后,為了盡快恢復和平,所以并沒有對那些殷商遺民痛下殺手,這就導致他們還有很強的政治力量。
周武王死后,這些人以武庚為首,發動了叛亂,而嬴氏一族作為前朝高級世家,自然也參與了其中。
很可惜,武王雖然走了,但周公還在。
周公不但非常善于解夢,而且政治能力更是超群。
因此這場戰亂不到兩個月就被鎮壓了。
叛亂結束后,這些人都遭到了殘酷的血洗,很多嬴姓族人淪為了奴隸。
嬴氏一族的地位從此一落千丈。
不過由于嬴惡來早早戰死,嬴氏老族長嬴蜚蠊因此厭惡戰爭,所以在這場叛亂中選擇袖手旁觀。
商朝滅亡后,他就帶著小兒子嬴季勝來到了霍太山(山西臨汾),過起了平凡的生活。
后來嬴惡來的一些后人為了躲避周王朝追殺,也躲到了這里。
周成王成年后,施行仁政,沒有繼續追究之前的仇恨。
嬴蜚蠊一家這才得以重見天日,重新做官。
一些嬴氏后人甚至還憑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嬴季勝的兒子嬴孟增。
有了嬴孟增的加持,小兒子嬴季勝這一脈逐漸發展壯大。
而大兒子嬴惡來一脈為了繁衍,也選擇了依附小兒子嬴季勝這一脈。
嬴氏一脈最出色的本領就是駕車和養馬。
PS:在先秦那個生產力極度落后的年代,駕車可是一門精細的手藝活。
孔子他老人家提出的“六藝”中就有駕車這一項技能。
而小兒子這一脈因為駕車能力出眾,所以世代成為了周王室的司機。
可別小看當時的司機,那可是個手藝活,領導的心腹,一般人干不了的。
到了小兒子曾孫嬴造父這一代,嬴氏一族更是迎來了翻身的機會。
嬴造父發跡于周穆王時期,他跟隨周穆王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受到了周穆王的重視。
為了獎勵造父的貢獻,周穆王大筆一揮將整個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都冊封給了他。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嬴姓趙氏最終形成。
當然,在這里筆者還是要向大家解釋一下。
先秦時期的姓、氏是分開的。
在上古時代,為了避免近親結婚造成錯誤,所以人們就給自己取了一個“姓”,這就是“同姓不婚”的由來。
最開始的時候,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姓”。
隨著部落之間征戰不休,大部分“姓”成為了歷史上的過去。
而遺留下來的“姓”則逐漸發展壯大,并成為了所謂的“上古八大姓”。
可由于“姓”的減少,同姓結婚的概率再次增加。
而為了紀念祖先,當時又是絕對不允許改姓的。
因此“氏”也就應運而生了。
氏,說直白點就是氏族。
一般是某一個同姓家族的人去了另外一個地方并在此繁衍生息,就是建立新的氏族。
而這個分裂出去的氏族和最初的氏族是“同姓”,卻不同“氏”。
久而久之,“姓”和“氏”就這么分開了。
嬴造父受封趙城,因此形成了“嬴姓趙氏”。
其他嬴姓族人,特別是那些之前由于伐紂戰爭或者叛亂流放其他地區的人,就不是“嬴姓趙氏”了。
而由于小兒子嬴季勝一脈勢力更大,所以他們就成為了嬴姓的主脈,大兒子嬴惡來一脈就成為了偏支。
之后又過了五十余年(兩代人的時間),大兒子這一脈才最終迎來了轉機。
嬴造父發家之后,為了增強家族勢力,選擇提拔那些嬴姓族人,而嬴飛子就是其中一個。
按照備份,嬴造父應該是嬴飛子的叔爺。
嬴飛子在嬴造父的支持下,成為了周孝王的馬夫。
嬴飛子非常珍惜這個工作機會,工作勤勤懇懇,讓周孝王十分喜歡。
正好周孝王想要擴大養殖規模,因此嬴飛子順利繼位并受封秦地(今甘肅天水地區)。
嬴飛子受封之后,開始單獨從嬴姓趙氏中分裂出來,在秦地開支落葉。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玩火自焚,犬戎趁機攻占西周首都鎬京,并誅殺了周幽王。
消息傳出后,嬴飛子的后人率領族人前往支援。
在其他諸侯的幫助下,嬴飛子順利趕走了戎人,并護送周平王安全遷都洛邑。
周平王感謝嬴飛子后人的幫助及擁立,將嬴飛子后人冊封為伯爵,讓他們正式加入了諸侯的行列。
也就在這個時候,統一的大秦國家正式誕生了。
隨著秦國歷代君主的勵精圖治,大秦國力也越來越強大。
秦始皇“分六世之余烈”,滅掉韓國后,第二個就滅了自己的兄弟之國。
當然了,排在第二,也算是給了面子了。
說完這些之后,我們再來說說趙國。
自從嬴飛子單干后,嬴姓本家的那些人仍然選擇給周王室養馬,直到西周末年。
西周末年,本家族長嬴叔帶因不滿周幽王的昏庸無能,率領全族投靠了山西最強的國家晉國。
因為當時周朝勢力下降,且趙城本就在晉國范圍內,所以嬴叔帶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遷移。
之后,這些人在晉國逐漸發展,并成為了晉國內部數一數二的大族。
春秋時期,他們甚至一躍成為了晉國內部執掌朝政的最強三大家族之一。
戰國初期,趙氏更是與其他兩大家族一起聯合起來瓜分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后,趙氏建立了戰國七雄的又一個國家——趙國。
戰國末期,趙國更是成為了唯一一個能在武力上抗衡秦國的國家。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基本上天下已經是秦、趙之一的了。
總結
追根溯源,秦國王室和趙國王室卻還是同宗同源。
嬴蜚蠊的大兒子嬴惡來的后族建立了秦國,小兒子嬴季勝的后代建立了趙國。
而由于嬴飛子率領他的一脈到了秦地分家,所以嬴飛子的后人更應該被稱為“嬴姓秦氏”。
而之所以沒有改為“嬴姓秦氏”,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按照西周禮樂制度來說,作為小宗的嬴飛子根本就沒有資格單獨開辟一個“氏”。
到了戰國后期,秦國成為了最富強的國家,而一個王室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家族的族史。
改變氏并不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反而會讓秦國王室的歷史發生震動,以至于影響國運。
秦國王族自然也就沒有了改變姓氏的理由。
即便是嬴政,對于他來說,嬴姓趙氏也是最好的結果,至于秦,則是他的國號。
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寶貴的意見,廢青工作室與您下期不見不散,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搜集,侵刪。 文:小昭 審核:夢愚編輯
文獻參考:《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戰國策》《左傳》《春秋》《呂氏春秋》等。
本文為一點兒歷史事作者手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