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一件讓人驚訝的事: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我們對太陽幾乎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它由什么組成,又如何形成,亦或它如何制造能量。我們不知道它有多大,我們也不知道它有多遠。
繞行太陽的我們距它大約1億5千萬千米,事實上,由于我們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這只是一個平均數。在最近的地方,地球離太陽1億4千7百萬千米;而最遠的距離則會達到1億5千2百萬千米。
太陽系中的距離太大,以至于天文學家使用這個距離作為測量標準,從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就此被稱為天文單位。天文學家不說冥王星距離太陽58.8億公里,而說這有39個天文單位、或AU。
圖解:盡管有所謂的黑滴效應使金星凌日的測量非常困難,但這種罕見的現象,長久以來仍是測量天文單位的最佳方法。
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僅在最近幾百年才被確定。相關變量實在是太多了。如果天文學家知道它有多大,就可以知道它有多遠,反之亦然,然而這兩個數字都十分神秘。
圖解:天文的距離單位秒差距是使用天文單位做基線,視差是角度1弧秒的距離。圖中的1AU和1pc為依照比例(參見恒星視差)。
古代的天文學家,尤其是希臘人,曾試圖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估算到太陽的距離:測量地球上陰影的長度,或將月球及其軌道的大小與太陽相比。不幸的是,他們至少估計少了10倍。
弄清楚到太陽的距離的關鍵來自金星,因為它會直接從前方越過太陽。這種罕見的現象被稱為“金星凌日”,在108年間只會發生兩次。一經發現,準確測量的最佳機會就在1761和1769年的金星凌日期間來了。天文學家被派往全球各地去觀察金星開始及完全移過太陽正面的精確時刻。
通過比較這些時刻,天文學家得以通過幾何學來算出我們離太陽到底有多遠。他們最初的計算得出這個距離是24000倍地球半徑。考慮到我們在現代測得的結果是23455倍地球半徑,這還不賴。
現代天文學家可以使用雷達和激光脈沖來計算太陽系中天體的距離。例如,他們向水星這樣的遙遠天體發射強烈的無線電波束,然后計算出波從這一行星反彈并返回地球所需的時間。由于光速是眾所周知的,往返時長就會告訴你這個行星有多遠。
天文學確實幫我們找到了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生活在許多的大謎團已經得到解決的時代,真是太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下一個要到來的發現是什么,盡管我現在還不知道。
相關天文知識
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可寫作au、ua、或AU)是一個長度單位,約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然而,地日距離會因為地球繞太陽旋轉而產生變化,一年間會從最大值(遠日點,aphelion)到最小值(近日點,perihelion)再回到最大值。天文單位最初被認為是地球的遠日點和近日點的平均值,自2012年以來它被確定為149597870700米,或約1.5億公里(9300萬英里)。它主要被用于測量太陽系內或其他恒星周圍的距離,也是另一個天文長度單位秒差距(parsec)的定義的基本組成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