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腫瘤之一,膀胱癌的陰影逐漸擴大。據衛健委報告,約40%的泌尿器官腫瘤為膀胱惡性腫瘤,位列男性癌癥第8位。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馬玉芳教授表示,這一疾病的發病比例正在增加,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她還表示曾遇到過最年輕的膀胱癌患者僅30歲,患者早起因誤以為是結石或發炎而未及時察覺,來到醫院后才意外檢查出患有膀胱癌。
馬玉芳教授指出,過去普遍認為膀胱癌與吸煙、環境污染、化學染料或工業染劑、濫用止痛藥等因素有關,男性風險高于女性。然而,由于生活壓力和環境因素的變化,膀胱癌的發病年齡層正在下降。
對于“泌尿道結石是否增加膀胱癌風險?”的問題,馬玉芳教授強調:“確實有部分膀胱癌患者是因為泌尿道結石而來院檢查,然后才進一步檢查出膀胱癌。由于膀胱癌和泌尿道結石都可能引起無痛性血尿,因此當出現結石、血尿等癥狀時,應盡早到泌尿科進行評估,看是否需要進行超聲檢查、膀胱鏡等深入檢查,以免錯失早期發現膀胱癌的機會。”
無痛血尿是膀胱癌征兆?排尿出現這3種征兆要當心!
馬玉芳教授提醒,血尿不論是否伴痛,都應高度警惕。過去,人們常常誤將血尿歸咎于運動過度或排尿用力,從而忽視了潛在的泌尿系統嚴重疾病,這種觀念非常危險。有患者因膀胱發炎、小便不適在診所治療一年多無果,后經醫院超聲與膀胱鏡檢查,竟發現膀胱腫瘤。
值得注意的是,血尿并不總是顯而易見。馬玉芳教授解釋,血尿分為肉眼可見的明顯血尿和難以察覺的顯微血尿,后者需通過尿液化驗才能發現。當出現排尿癥狀如疼痛、分泌物異常或尿液顏色深褐時,應盡早檢查是否存在炎癥、結石或惡性腫瘤的風險。
馬玉芳教授強調,膀胱癌九成以上屬于復雜的“泌尿上皮癌”。在治療上,手術是首要的步驟,通過手術將病灶刮除。根據腫瘤的侵犯程度,醫生會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對于淺層或非肌肉侵犯性膀胱癌,手術后通常會進行膀胱灌注化療。而對于深層或肌肉侵犯性膀胱癌,則需考慮摘除膀胱并進行后續的全身性治療。除此之外,放療也是治療膀胱癌的重要手段,尤其對于某些特殊類型的腫瘤或術后復發的患者。
膀胱反復發炎不可輕忽!如何預防膀胱癌?
馬玉芳教授提醒,有結石問題的人群更容易出現血尿,而血尿是膀胱癌的明顯征兆。盡管年輕人群患膀胱癌的幾率較低,但一旦出現血尿或反復膀胱發炎,都不應輕視。建議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或連續1-2個月回診觀察尿液狀況。
此外,長期接觸化學染劑(染料)、塑料類物質、吸煙及二手煙暴露都可能增加癌癥風險。平時應關注泌尿道異常癥狀,如小便不適、尿液帶異常分泌物、顏色偏深等,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馬玉芳教授強調,環境污染是膀胱癌的風險因素之一,減少暴露于有害化學物質至關重要。吸煙會大幅增加各種癌癥的發生率,因此戒煙并避免接觸二手煙十分必要。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可以降低泌尿道疾病風險,減少致癌物質對膀胱的刺激。男性每天應攝取2000-2500ml的水分,女性則為1800-2000ml。對于體重過重或大量出汗的人,更應注意補充水分。維持健康飲食和良好的生活作息同樣是預防各種癌癥的重要法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