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就像是打仗一樣,誰都希望贏得漂漂亮亮,沖出個名列前茅
可這場名次之爭里,能笑著迎接勝利的,并沒有那么簡單,是需要經歷很多汗水和努力
就像,在新的一個學期里你有一個目標-愚公移山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坎坷困難,你都不輕易放棄,最后勇攀學習高峰、也明白了知識的學無止境
有一位老師,他多年來走訪了幾百個家庭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對學習不上心的孩子,縱觀家庭環境都有爭吵、責怪、和打罵等名場面
第二,學習型孩子取決家庭環境,父母活到老學到老,那孩子也會專注力強、內心力量豐富
而一個能沖鋒陷陣的孩子,他們身上的能量如何,也是在于家庭環境如何影響的
想要孩子在學習上贏得漂亮,那家庭環境的正能量影響就不可少
比如,以下這些“硬話”對孩子的學習就大有益處:
01
別怕
我們都在陪著你
一個優秀孩子的開掛人生,不在于穿多少、吃多好的物質條件
只有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才能激發更多積極向上的內驅力
有這樣一位媽媽
她為了給大女兒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每天都盡量壓著聲音溫柔地說話
家里采光最好的那間主臥,也被打造成學習專屬的書房
如果弟弟到房間去找姐姐玩,媽媽更是面臨大敵,生怕弟弟會影響姐姐學習
如此周到而謹微的重視,想必女孩的學習非富即優吧
可事實上,女兒的學習一直是比較吃力的
有一次,媽媽透過門縫意外發現女兒并沒有認真學習
看著人是坐在椅子上,手卻不安分地一會畫畫、一會掰東扯西
當時媽媽第一次發火,訴說著委屈:“為了你的學習,全家人都給你騰地”
結果,女孩卻反過來質問:“你以為給我騰出一個大的房間,就是為了我的學習好嗎?我不需要”
媽媽問“你需要什么”
女兒回答說:“我想要弟弟看動畫片的時候我也能看,我還想你抱弟弟的時候也抱抱我,你會同意,你能允許嗎”
同樣是家里孩子多,河南周口的一位文科狀元就有著不同的學習環境
他沒有固定的書房,但母親會帶著弟弟妹妹在一旁讀書練字
哥哥呢,就相當于半個老師
弟弟妹妹遇到不會寫的字、不會讀的句子,都會找到哥哥幫忙
在那種書香氣息下,可見文科狀元的結果并不是意外
想讓孩子把學習當成生活中自覺的一部分,那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是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您是父母,那就跟著孩子活到老、學到老
如果家里還有弟弟妹妹,那就以哥哥作為學習榜樣
也要告訴孩子“放心吧,我們都陪著你一起”
這種一人學、人人跟著學的積極進取氣氛,就是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體現,也是他們能贏得漂亮的開掛起點
02
別煩
錯題是提分機會
都說好孩子是管出來的,但管教并不等于約束
管住行為、管好習慣、管對方法,這才是優秀孩子的成長歷程
距離期末考試,還剩下不到一個星期時間了,女兒看起來好像一點壓力也沒有
你讓她多做一些練習題,小嘴巴嘟著的模樣,別提有多鬧心
就在學期剛開始的時候,英語老師就在家長群發通知:
“每天要溫故而知新,晚上回家把所學的內容至少讀三遍,當天要求背誦的內容也要做到今日的事、今日畢”
對于每天英語朗誦打卡這件事,雖然每一天都有堅持,可效果始終不太理想
比較典型的就是前邊讀完了、后邊就忘記了
一開始面對這樣的結果,我總認為:“記不住,就是沒有認真讀”,對女兒也更嚴厲一些
可漸漸地,我發現女兒記不住、學不會的真正原因,不是沒有認真,而是對錯題的畏懼心理
有一次,女兒好不容易把一道題的答案算出來
可她并沒有直接下筆寫,而是問我“答案對不對”
我沉默著,沒有說話
結果,女兒又開始在演算紙上把題從頭到尾再算一遍
算出答案之后再接著問我“這次對不對”
我知道,如果我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她是不會動筆寫上答案的
我嘗試著開導說:“大膽寫上你算的答案,要對自己有信心”
結果女兒卻告訴說:“我害怕…我怕算錯了”
后來,我專門給女兒準備了一個錯題本,并告訴她:
“學習就是在錯題中總結經驗,錯題也恰恰是提分的機會,像媽媽以前可比你笨多了,一頁算術題就對一、兩道題,但只要我們足夠勤快,把每一道錯題都歸納在錯題本上研究吃透,那下一次就不會在同類題上犯錯了”
自此,女兒對錯題不再那么大的壓力后,她在學習上遇到了很大的轉機
之前怎么背都記不住的單詞,現在每天針對性地拿出來朗記后,隨處都能聽到她那朗朗上口的自信聲音
這就是有目標性的學習
很多孩子之所以學習效率不高,并不是他們不夠聰明,也不是他們沒有努力,而是在學習的時候沒有找對方向、用對目標
比如,孩子背某個單元的單詞,整體背、和分段背誦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整體背誦難度大、記憶力混亂,孩子做題也是一樣,怕什么就專門去克服什么
告訴孩子:“不要怕麻煩,錯題是提高分數的機會,我們多用錯題本整理歸納,總有一天錯題就會越來越少”
當孩子能跨越內心障礙后,自然就會迎來學習開掛又一個春天
03
別驕
分數越高越要謙虛
分數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越是成績好的孩子越低調謙虛
想要養出能“贏得漂亮”的孩子,我們也要告訴孩子:“不管什么時候都勿驕勿躁”
有個朋友,她每次提起女兒的學習就倍感頭痛
為了給女兒找一個好的鋼琴老師,四處托關系打點,好不容易插進名額了,女兒卻嫌棄鋼琴太簡單了、學著一點意思都沒有
為了挑戰一些有難度的動作,她非要學有積極勁兒的架子鼓
朋友本想應允,按照孩子自己的興趣去發展
結果,到商場買鼓時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
看著還沒有開始就幾次三番挑刺的模樣,朋友就跟她女兒約法三章:
第一,你可以學架子鼓,但需要先把鋼琴學會
第二,學習就要一心一意,不要挑三揀四
第三,堅持三個月之后,就可以想學什么就學什么
一開始,女孩總以為:“鋼琴太簡單了,根本就用不上三個月”
結果呢,上鋼琴課的第一天就因為基礎太差被同學嘲笑,疾言厲色下還跟同學打了一架
鋼琴老師很快就找到朋友,對于零基礎又不聽管教的女孩也是滿臉嫌棄
可朋友為了她女兒接下來的人學程,禮貌又謙卑地對老師說:
“我的孩子不是能力差,她只不過是學得太晚了,相信只要開竅努力學習,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鋼琴學生”
這番話剛好被躲在門口的女孩聽到了,從此一改往日的驕傲自大
和同學們一起練琴時也不再吐槽別人彈得不標準,私底下練琴雖然沒有做到足夠的標準,但每天虛心聽取、耐心練習,光是這份態度就已經獲得了老師的認可與好感
這就是態度決定人生高度,一個積極進取、認真學習的孩子,有哪個老師不喜歡呢
所以,“驕兵必敗”這個道理記得要從小讓孩子明白
告訴他們:“學習成績好時別驕傲,繼續加油、努力保持,成績不好時也不要沮喪,只要我們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成績會慢慢有,能力也是一點點提升的”
04
別懶
每天至少閱讀20分鐘
一個家庭最好的學習氣氛,就是讓孩子在聞得到書香的環境中成長
閱讀是創新的源泉,也是擁有無限可能的發現與創造
有一位老師,她組織了一場很有意義的親子課外活動
活動剛開始,就創造了一次神秘的親子互動環節
老師先要求家長寫出孩子在家常干的事情,然后再要求孩子寫出父母在家常做的事情
等到紙條都收上后卻驚奇地發現,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比如,家長寫的答案是“孩子在家玩手機、看電視”,那孩子寫的答案也是“打麻將、刷短視頻”
那些表面看起來吊兒郎當、不學無術的孩子,對家長的評價也是“喝酒打牌、一點當父母的樣子都沒有”
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是相互模仿的關系,家長整日喝得醉醺醺、打牌夜不歸宿,又如何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考出個好成績呢
教育孩子也最怕遇上只顧自己玩樂,而拼命要求孩子如何優秀上進的家長
對于孩子來說也是:“爸媽整天就知道玩,憑什么要求我有多么優秀上進呢”
有一個很厲害的知名作家,她一天不看書就難受,每天也和書本為友
即便是后來結婚生了女兒,家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書本
女兒哭了,她就拿著書本講故事,女兒不哭了,也當面繪聲繪色地讀書
就這樣,從小生活在書香氣氛下的女孩,才幾個月大就能盯著一本書看好久
而從小就對書本感興趣的小女孩,長大后也自然而然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
記得有腦科學專家也曾經研究發現:閱讀能打開腦思維、提升記憶能力,更是思考獨立的最好驗證方式
縱觀身邊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你也會發現他們身上都有喜歡看書、對知識有著濃厚渴望的特點
所以,父母平時在家里最好陪孩子多讀書、少看電子產品,每天至少讀書20分鐘,能從小閱讀的孩子有助于眼界開闊,對個人心性和人格塑造也大有幫助
而有書香味的家庭,是孩子學習上的精神向導、也是知識上的成事指南
父母愛書,孩子也必學之,能用書香味的安靜從容去看孩子,這便是我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最好托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