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522.1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而這其中,在國內銷量第一,市占率高達12%的比亞迪,僅貢獻了24萬輛,占比僅為4.6%。并非是比亞迪在國際上沒有市場,正相反,比亞迪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很高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從最近這屆慕尼黑車展和東京車展上就不難看出。出口量受限,主要瓶頸在于產能和運輸。
其實早在2022年,比亞迪就成立了自己的船舶管理公司,計劃打造8艘大型汽車運輸船,用于滿足自身的電動汽車出口需求。目前,一號船BYD Explorer No. 1已經交付,并在煙臺海域完成了為期7天的試航。1月9日,一號船在煙臺港開始裝貨,1月15日,裝載共計5449臺新能源車,從深圳出發,駛往歐洲。5449臺新能源車將先后運往荷蘭的符利辛根港和德國的不來梅哈芬港。標志著屬于比亞迪的“大航海時代”正式開啟。
“EXPLORER NO.1”是比亞迪的第一艘汽車滾裝運輸船,長199.9米,擁有7000個標準車位,應用了最新LNG雙燃料動力技術,適應多元航線需求,適裝各種新能源車輛。未來兩年內,比亞迪還有另外7艘滾裝船陸續投入運營。比亞迪儲能電池技術、軸帶發電機系統將在船上得到應用。
我國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近30年來一直處于“落后挨打”的局面。合資車大行其道,日、美、德等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技術上的打壓剝削,不僅僅從我們這掠走了豐厚的利潤,還以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侵蝕著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好在,我們經過數十年的臥薪嘗膽,找到了汽車強國之路。在新能源領域,換道超車。從2021年開始,比亞迪以DM-i混動技術,開啟了對合資燃油車的降維打擊,技術上的碾壓讓合資的光環黯淡無光。進而是國產新能源的全面崛起,21、22、23這三年,國產汽車一年一個新臺階,市占率節節攀升,打得合資車頻頻降價,仍舊難以保持原有的市場份額。
如果把市場當成戰場,過去我們用市場換技術,現如今我們用技術搶回了市場。收復失地,驅逐韃虜。2023年,比亞迪超額完成了300萬的銷量目標,全球銷量也進入前十,并且在第四季度超越了鈴木,站穩第九的位置。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開始,一號船正式運營,拉開了比亞迪遠征的序幕。星辰大海,我們揚帆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