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拷餉7000萬這件事的直接出處是《平寇志》:(大順軍)其所得金,大約侯門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賈十之二,共七千萬兩。
李自成靠對北京城中的明朝達官顯貴進行拷打一遍,輕松搜刮7000萬兩,而這群人在崇禎帝募捐守城時,一個一個都說自己清貧如洗。
至于為什么明朝官員有錢,但就是對明朝見死不救?主要是2個原因。
(1)不敢拿錢出來,來路說不清
明朝是出名的用低薪、高壓的手段管控官員,因而大部分官員的正當收入很少,不貪污官員中的極端例子連生活都有困難,我們熟知的海瑞,一生清廉,死后清算家產總計不到20兩銀子。
假如一個官員,月薪5兩,結果為官不到10年,突然可以拿出上萬兩,這不就是對自己的貪污罪行不打自招?而明朝貪污罪被坐實,可是要砍頭剝皮。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崇禎帝募捐時,大臣們紛紛都說窮,大部分文武百官一般只能拿出幾百兩或者幾十兩。其中有人是真的,但有人肯定是精算自己薪資后謊報,比如被李自成拷餉那群人。
(2)已經看到明朝劇終
假如是一家公司遇到危機,員工愿意積極的出錢出力救它,無疑是他們對這家公司還有信心,認為翻盤機會盡在眼前。
然而末年的大明,在部分官員的眼中已經劇終,就是屬于無藥可救狀態。更要命的是,持有這個觀點的人都還是高官,比如朱純臣,明朝世襲成國公,崇禎帝死前托孤太子朱慈烺的勛貴頭領,結果朱純臣獻齊化門,并上表勸進李自成當皇帝。
高官都有喜迎下家心態,下面的人就更要觀望。畢竟冒然拿錢出去,無疑就是打水漂,甚至要是新政權更替,還會被翻舊賬。如此一來,就形成明朝官員已經躺平的心態,默默等待大明公司破產,準備換下一家。
總之,官員們見死不救,就是領導高層都看不到明朝有希望,不愿意進一步投資,明朝被看空了。同時,官員收入太灰色,按李自成的拷餉清單算,清單上的人大部分人都說不清楚錢的來歷,主動暴露無疑是“自爆”,他們敢?
同名公眾號【袁載譽讀明朝】期待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