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茂敦(作家 出版人 創業者)
在某平臺上,有網友問:十年寒窗真的比不上三代從商嗎?
本人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對此有一些獨家觀察和深刻體會,我來談三點真實感受。
實話實說,這個說法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何出此言?個人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純理論的東西很難解決實際問題。
所謂十年寒窗,形容的是一個人常年刻苦讀書。放在當下,就算你讀完博士,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始終是理論,與社會嚴重脫節,一旦拿到現實中來,你會發現用得上的東西太少了,甚至相互矛盾。
這些年,我在招聘過程中,也面試過歸國碩士等高學歷人士,說理論那是一套一套的,讓他做點具體的事情,還不如大專生,簡直把人給氣死。
那么,是不是說讀書都不重要了?當然不是!刻苦讀書,學習理論很有必要,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產生威力。
第二、三代從商,更善于解決具體困難。
三代從商的人,可能學歷不高,甚至根本沒啥文化,但人家在商海沉浮,經常嗆水,經歷過很多大風大浪,練就了一身好水性,懂得如何趨利避害。這些用大量的金錢和教訓換來的東西,更能解決具體困難。
不過,很多沒有經過正規學習訓練的低學歷人士,在當下的環境也感到越來越吃力,為什么?因為大環境變了。過去,只要敢想敢干,像陶華碧這種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同樣能成為大企業家和億萬富豪。
如今,在科技進步一日千里的時代,沒有文化的企業很難做大。大家可以看看,無論是小米,騰訊,還是大疆等科技巨頭,創始人都是高學歷和高智商,有的還留過學。這也意味著,不同的時空環境,無論是工作還是創業,干法和前景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然了,前面說十年寒窗比不上三代從商有道理,但凡事無絕對,只能說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
第三、十年寒窗+三代從商會產生何種化學反應?
那么,肯定有人問,如果是十年寒窗+三代從商,會不會產生巨大的反應呢?
答案是:還真會!
從我接觸和了解的一些情況來看,現在很多事業做得比較大,但文化水平很低的老板, 特別喜歡把孩子送到一流的大學或國外深造,然后回來接班。
此舉就是為了彌補老一輩創業者沒有什么文化的弊端,讓經過專業訓練的接班人更具開闊的視野,懂得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力求讓企業永續經營,成就百年基業!
這方面的案例不勝枚舉,比如飼料大王劉永好等等,姑且不論接班人的能力如何,但老一輩的做法還是相當明智的。
面對社會的巨變,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之后,我們還要善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應對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借此機會,推薦一本好書給大家,書名叫《洞見力》,一個人的洞見力是可以提高的,經過訓練,可以幫助我們比別人看得更準,做得更好!本書我已經全部看完,覺得很不錯,絕對值得你認真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