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是企業進行實際投入運營前的重要一步。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企業的選址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即企業愈來愈傾向于選擇產業環境及配套設施完善,且能夠為企業提供人才、資金、科技、優惠政策等服務的成熟產業園區。
為了提振企業投資信心,給企業投資選址以第三方視角的專業意見,園區薈(ID:biaozhunpark)聯合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等機構推出“2024投資首選地”系列榜單,其中2024投資首選地·城市榜包含城市50強(以地級市為樣板)和縣域50強(以縣域為樣板);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園區榜包括國家級園區30強、省級園區30強、主題特色園區30強。
2024年1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亦莊匯龍森科技園三園舉辦的“園區薈·招商與選址報告(2024)發布會”現場,園區薈總編輯、中國開發區協會制造委產業研究部主任謝良兵對外發布了“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系列榜單的具體內容。
報告發布會由中國開發區協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業委員會指導,匯龍森科技園、CEO在線、文軒新聞作為支持單位,和君咨詢產業園區事業部、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產業中國研習社、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天下城市智庫作為智庫支持單位,數據支持單位有經濟日報社旗下的中經園區大數據。
據謝良兵介紹,榜單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多源大數據為基礎,從綜合實力(35%權重)、營商環境(25%權重)、創新活力(20%權重)、支撐體系(20%權重)等四大維度進行綜合評價,城市、園區樣本以各城市、園區自愿報名參與,及園區薈、中城標排大數據研究院自主選取為主。
中關村科技園高居國家級園區榜第一名
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國家級園區榜30強的樣本主要是230家國家級經開區和178個國家級高新區。數據主要以2022年的數據為主。與商務部每年的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評價,科技部火炬中心每年的國家級高新區綜合評價不同,投資首選地·國家級園區榜將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高新區一起進行數據評價。
截至2023年11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數達178家。2022年,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7.3萬億元,創造了全國14.3%的GDP,貢獻了全國13.6%的稅收。2023年1—9月,園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
2022年,國家級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截至2022年末,東部地區國家級經開區擁有主營業務收入30億元以上、中西部地區國家級經開區擁有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以上制造業企業共1765家,較前一年顯著上升。2022年,國家級經開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32億美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比重為23%。
經過數據處理和分析,中關村科技園、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列“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國家級園區榜30強”前十。
30強中按類型分,有17個國家級高新區,13家國家級經開區。30強的地區分布,江蘇省有6個國家級園區入圍,廣東、浙江、山東各有4個國家級園區入榜30強,這四個經濟強省就占據了榜單的半壁江山還多。
排名第一的中關村科技園我國第一個國家高新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中關村科技園不僅產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創成果,還培育了若干萬億級產業集群。2022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8.7萬億元,約占全國178家高新區的1/6,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萬家,上市企業498家,獨角獸企業108家,營收超千億的企業11家,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
2023年1-10月,中關村科技園內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6.7萬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9169.6億元,占全市47.8%;實現研發費用3175.9億元,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約26.15萬件,占北京市企業同期有效發明專利量的68.8%。
排名第二的上海張江高新區是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戰場和上海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主陣地。上海張江高新區以強化高端產業引領為導向,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制造業增長極。
張江高新區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世界級產業集群。2023年1—10月,張江高新區三大先導產業規模9576.5億元,約占全市的80%。
位列第三名的蘇州工業園區同樣是中國國家級園區的一面旗幟。30年前,蘇州工業園區成為中新兩國政府合作的旗艦項目。蘇州工業園區連續八年摘得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桂冠、累計吸引外資項目5000余個、實際利用外資超400億美元、被認定為江蘇省首個且唯一“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
由第三方機構發布的2023年成都高新區營商環境指數為86.93分。與去年相比,總體得分提高了2.54分,總體表現更進一步。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吸引好的企業。位列榜單第七的成都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截至目前已突破4000家,凈增首次突破1000家;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8家、潛在獨角獸企業20余家,累計培育上市企業62家。
北京經開區作為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開區,位列榜單的第八名。2023年,北京經開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將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目前,北京經開區2023年全年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170項,專精特新企業超過700家,區域人才貢獻率超過北京市平均水平7.35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12月20日,合肥高新區經營主體數量已突破10萬戶大關。2023年1-9月,西安高新區新增各類經營主體19507戶,經營主體總量達到202177戶,同比增長20.8%。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寧波高新區新增經營主體5050戶,同比增長17.01%。
整體而言,國家級高新區的表現要好于國家級經開區。
浙江海寧經開區勇奪省級園區第一
省級開發區是縣域和市轄區的產業集聚平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抓手,創新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
謝良兵介紹說,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省級園區榜30強的樣本是全國2100余個省級開發區。數據以2022年度的為主,來源包括商務部門和科技部門的匯總數據,以及網絡抓取的相關數據。
經過數據處理和分析,浙江海寧經濟開發區、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浙江樂清經濟開發區、廣州云埔工業園區、江蘇省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蘇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江蘇省溧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花都經濟開發區、江蘇泰州港經濟開發區、重慶銅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最終位列“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省級園區榜30強”前十名。
從30強分布來看,江蘇省依然是省級園區的天下,12家園區入榜,幾乎占據半壁江山;浙江有6家園區入圍;福建和廣東各有3家省級園區入榜30強。
位列榜首的浙江海寧經濟開發區這幾年在浙江62家省級經濟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經常名列第一。浙江海寧經濟開發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區域內現有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浙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家。
海寧經開區目前的任務是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半導體裝備及材料產業基地,并申報國家級經開區。2022年,海寧經開區泛半導體產業產值已達194.81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也從2018年的61.6%提升到70.6%,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園內企業晶科、正泰已并肩成為海寧經開區光伏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雙子星”。2023年,兩個企業都入選了國家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企業。
排名第二的常州經開區也是江蘇省省級園區的“學霸”。2022年,常州經開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92.15億元,基本恢復到2021年同期水平;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093.17億元,同口徑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限上貿易銷售額436.98億元,增長11.5%。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常州經開區新增上市企業2家、申報IPO企業1家、向省證監局申報輔導企業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家、股改企業17家,2家企業晉級新三板創新層,股改上市成績位列常州市第一方陣。這樣的成績對于一個省級開發區來說也實屬不易。
中關村序列特色園區表現突出
從綜合性園區到主題特色園區,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打造小而精的主題特色園區。由于主題特色園區的數量龐大,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主題特色園區榜30強的樣本以自愿報名和園區薈團隊選擇為主。
2024企業投資首選地·主題特色園區榜30強名單并無排名,只做列表展示。30強中,北京數量最多,有7個入圍;上海其次,有6家園區入榜;浙江和廣東各有4家園區入圍;江蘇則有2家園區入榜30強。可見,目前各地的主題特色園區中,北京、上海由于政策等各方面較好,發展得也較為超前。
其中,北京入圍的主題特色園區基本都屬于中關村序列。包括中關村虛擬現實產業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中關村軟件園、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匯龍森科技園(也屬中關村特色園區序列)等。
中關村虛擬現實產業園是中國首個科幻產業園,位于北京石景山區,園區前身是壓力容器生產廠,經過石景山區疏解騰退和重新定位之后,于2020年改造成了一座甲級高品質的研發辦公寫字樓園區,總建筑面積達4萬平方米。目前園區入駐46家企業,入駐率近90%,其中,VR、AR等虛擬現實領域企業占比高達80%,包括5家中國VR/AR領域50強企業。未來三年,園區產值將力爭實現80至100億元規模。
匯龍森科技園是北京經開區的首個國家級孵化器。從2002年至今,匯龍森科技園從一個園區增加到3個園區,截至目前,匯龍森科技園已建成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新材料公共服務平臺、信息技術服務平臺、綜合商務服務平臺、投融資服務平臺等9大平臺,吸引了600多家創新企業入駐,整個園區的科技投入比達10%以上。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位于中國的娛樂之都長沙,園區位于長沙市的“東大門”,面積15.75平方公里。目前,園區引進了華為、騰訊、愛奇藝、創夢天地、中電港、華太電子5G芯片研發中心等90多家頭部企業,累計新注冊企業超過3400家。從昔日“城中村”到今日“中國V谷”,短短5年間,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視頻產業鏈基地和媒體融合新地標。
地處杭州的云棲小鎮,從轉塘工業園開始,到提前布局云計算的信息經濟,目前云棲小鎮已有支實力強勁的“國家隊”:航天五院、智元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等央企,另有7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云棲小鎮囊括了25名院士、1.4萬余名專業人才。目前,云棲小鎮已落地成果轉化企業41家,估值已超過85億元,其中西湖歐米等3家企業被評為2023年杭州市準獨角獸企業。
這些主題特色園區已經成為當地的風向標。
來源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