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財哥小作文》公眾號,歡迎關注收看更多財經故事
【財哥的視頻號已開張:視頻號“云財財2023”,抖音、B站、小紅書均為“云財財”。請老鐵們多多支持,一鍵三連~】
這幾天,曾有“油茅”之稱的金龍魚表示自己很鬧心。
1月12日,金龍魚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廣州益海于2024年1月11日收到淮北市檢察院《起訴書》。
《起訴書》認為,廣州益海、原廣州益海總經理柳德剛,配合云南惠嘉進出口有限公司及其負責人張利華等人實施合同詐騙犯罪。
不過,廣州益海并不認同,還表示,三方合作中的所有交易行為均符合正常的交易慣例及合同約定,從云南惠嘉購買棕櫚油已經依約支付了全部價款,交易價也合理,也沒有獲得任何不當利益,更未參與對安徽華文的詐騙行為。
簡單來說,檢察院認為廣州益海是云南惠嘉進行合同詐騙的“幫兇”,但金龍魚則認為自己也很冤:
雨我無瓜啊。
這到底咋回事?
一
時間撥回到2008年。彼時,云南惠嘉與安徽華文開展棕櫚油代理進口業務,其中,安徽華文作為代理方、云南惠嘉作為委托方,簽訂了協議。
協議規定,安徽華文同云南惠嘉指定的國外供應商簽訂進口合同,按約定,云南惠嘉應于進口合同簽訂后兩日內向安徽華文支付貨款總值5%或10%的定金,安徽華文負責對外承兌或付匯,云南惠嘉應在安徽華文對外承兌或付匯前支付貨款余額。
之所以和廣州益海扯上關系,是因為棕櫚油到港后,會分別中轉在云南惠嘉指定的廣州益海倉庫或第三方東莞飛亞達等倉庫。
問題就出在廣州益海倉庫里的這些棕櫚油上。
一系列騷操作開始了。
云南惠嘉進出口實控人張利華多次行賄安徽華文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民、時任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王小虎,把釋放貨權的方式:
由“先款后貨”變更為“先貨后款”。
《起訴書》顯示,張利文后面還干了兩件事,把安徽華文的兩個領導也賣了:
一是嚴重超出額度獲取貨權;二是使用偽造的《對賬函》等多種手段,掩蓋儲存在廣州益海等倉儲單位的棕櫚油已被銷售的事實。
為了做到這些,2012年3月到2014年12月底,張利華向時任安徽華文棕櫚油業務員的韓琦行賄,后者配合他使用偽造的貨權轉讓通知書取得貨權,同時云南惠嘉還偽造《對賬函》提供給韓琦,再由韓琦提供給安徽華文財務部門,使安徽華文賬面上的棕櫚油數量,與《對賬函》上倉儲數量一致。
《起訴書》同時認為,廣州益海工作人員喻平及柳德剛接受張利華等人的行賄,幫助完成了上述這些事。
最后的結果是,云南惠嘉先行提走貨物后,未足額付款,造成安徽華文直接經濟損失32.3億元,間接損失20.15億元。其中因廣州益海、柳德剛配合實施犯罪造成安徽華文直接經濟損失18.81億元,間接損失11.67億元。
檢察機關認為,云南惠嘉、張利華以及云南惠嘉員工因此構成合同詐騙罪。廣州益海、柳德剛屬于從犯。
二
云南惠嘉到底是家什么樣的公司,竟有這本事。財哥之前在另一篇文章里也提到過它。
它成立于2000年4月11日,注冊資本4680萬元,股權結構為云南惠嘉集團持股40%,實控人張利華持股30%,吳淑珍持股30%。
母公司惠嘉集團靠做飼料和養殖業起家,惠嘉進出口則主要是集團外貿生意的擔當,布局曾遍及歐美、南美、東南亞。最高峰時營收達166億。
在2012~2014年,它還曾連續登上云南民營企業100強的榜單;2015年,還位列中國民營外貿企業500強榜單第54名。
關于這家公司坍塌的具體原因,所能查到的信息并不多:
最多的是被起訴的信息。
2018年5月14日,中銀協聯合4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首次發布了對140家嚴重失信債務人公示催收債權的公告。金額最大的失信債務人是云南惠嘉進出口,債權銀行為工行,公司拖欠本息高達15.9億元。
除了銀行,其與不少企業之間也有糾紛。比如它還曾在2019年欠中國銅業1.72億,原因很簡單:它負債過多,無可執行財產;比如2020年,還欠安徽出版集團8.46億。
看完之后有一點疑問:它是怎么做到把國有大行和央國企們玩弄于股掌之間的?
高端商戰真那么樸實無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