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津園養老社區組織老人們上剪紙課。
日前,由天津天元廣泰國際醫療健康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國際醫療城項目落地天津經開區。該項目規劃建設集科學診療中心、健康養護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三大業務板塊為一體的“一城三中心”醫療城,打造京津冀地區“醫康養”示范綜合體。
當前,跨城養老正流行,天津不斷完善的養老環境吸引了眾多京冀籍老人來津養老。位于西青區張家窩鎮的鵬瑞利國際健康商旅城康護社區(以下簡稱鵬瑞利康護社區)將于近期開業。目前,該社區已接待1.5萬余人次參觀咨詢。
老年人在異地養老最關注什么?如何推進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怎樣探索出異地養老新路徑?正在成為全國重要旅游康養目的地、京津冀養生養老“后花園”的天津給出了答案。
跨城養老正流行
采訪當日,記者在鵬瑞利康護社區看到,幾位來自北京的老人正在康復醫療中心體驗生活模擬場景,比如,能否獨立步行50米以上、能否做到床和輪椅之間的轉移、能否自己穿衣服系鞋帶等。據了解,每位老人在入住社區前都需要進行自理能力、語言溝通能力以及心理認知能力等方面的評估,社區專業團隊根據評估結果分配康護類別。目前,該社區共設有1800余張床位,其中自理床位約286張,半自理及全護理床位約1526張,為老人提供不同等級的照護服務。
記者注意到,來到鵬瑞利康護社區參觀的老人中有不少是專程從外地趕來的。據鵬瑞利集團中國區養老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抗抗介紹,該社區緊鄰天津南站,乘高鐵半個多小時可直達北京。“隨著天津交通網絡的加快構建,未來‘1小時交通圈’內可覆蓋60歲以上老人1000多萬人,‘2小時交通圈’內可覆蓋60歲以上老人2000多萬人。依托高鐵輻射帶動作用,我們將為更多老人提供高品質的醫養結合服務。”他說。
當前,西青區正加大養老服務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養老企業。目前,已有20余家企業推出“醫療+養老”“智慧+養老”等多種模式的養老服務。
武清區的養老機構也迎來眾多外地老人。武清區是京津冀養老協同重點推動區域,目前,全區有6所京津冀養老協同試點機構,試點床位數量1300余張。作為天津首家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試點單位,武清區養老護理中心現有80多名老人入住,其中來自北京的老人占比超75%。負責該中心運營的智聯至家(天津)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美環告訴記者,中心每吸納一名北京籍老人可獲得數百元的運營補貼。
截至目前,武清區已累計承接京冀籍老人3000余人。“京津冀將共同推動通武廊養老服務領域標準體系互通、資質指標互認,逐步建立通武廊三地共同適用的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和運營相關標準。”武清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醫養迎來新風口
老年人在異地養老最關注的是什么?大多數受訪老人的回答是:醫療配套服務。
“要是生了病,會不會還得折騰回廊坊看病?”和其他跨城養老的老人一樣,來自河北廊坊的王大爺最擔心異地就醫的問題。但當他在天津考察了幾家養老社區后,便打消了顧慮。
“商旅城醫療板塊包含綜合醫院、腦專科醫院和康復醫院,總床位約1000張,建設完成后將與康護社區實現無縫鏈接。”據張抗抗介紹,醫療服務是前來咨詢的老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康復醫療中心往往是他們在參觀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
采訪當日,一位正在康復醫療中心體驗反重力關節訓練康復設備的老人告訴記者:“這臺設備能在空氣浮力幫助下將人體重量減輕80%,下肢功能障礙患者可以在模擬失重的狀態下自由活動關節。”他患有輕微的半身不遂,腳使不上力氣,這臺儀器能幫助他做日常的康復訓練。
醫養結合已成為天津養老、康養社區的一大特色。在靜海區,康寧津園養老社區配套的泊泰醫院設立了診療中心、體檢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和養生康復中心,是天津市醫療保險定點單位,并開通了全國醫保聯網結算系統。目前,社區有1000余位老人入住。張奶奶來自北京西城區,已經在康寧津園住了6年。她說:“我有糖尿病,心臟也不太好,這邊醫療配套完善,醫保還能報銷一多半兒,很方便。”
“我們借助康寧津園的特色養老模式服務老年人衣食起居,并積極落實京津冀三地異地就醫實現‘一卡通行’,吸引三地老人來此安享晚年。”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楊虹說。
協同按下“快進鍵”
政策、設施、人才是養老服務的三大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撐。隨著跨城養老流行,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天津市武清區民政局、北京市通州區民政局和河北省廊坊市民政局簽訂的《通武廊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22年一2025年)》中提出,推動三地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養老服務人才交流學習渠道;支持三地養老服務機構、企事業單位以多種形式開展人才交流合作;支持連鎖化運營,實現規模化發展。
當前,京津冀三地正在共同推動建立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等標準互通互認長效機制,培訓交流養老服務人才。“我們從去年10月開始面向京冀兩地提供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等級取證培訓服務。目前,周末的日培訓學員人數約120人,工作日每天也有數十人參加培訓。”天津津旅康養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王亮告訴記者,去年,該機構已累計培訓萬余名養老護理專業的學員,其中,京冀地區的學員超4000人。
業內人士表示,京津冀養老協同的關鍵是要根據各自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制度,規范事務流程,促進養老基本服務均衡化,推動三地養老產業轉移和升級。
為更好地吸引京冀籍老人來津養老,天津鼓勵、吸引有實力的養老企業走跨區域的品牌化、連鎖化發展道路,聚力打造養老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提高養老行業服務水平,加大三地養老領域合作,形成養老服務更優質、養老服務業態更多樣、要素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的多元惠老格局。(記者 寧廣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