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在北方人的飲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既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當做小吃。一種飯食,有面、有肉、有菜,營養均衡。餃子蒸、煮、煎、炸均可,吃法多樣。因此,餃子在我家是上桌率極高的一種飯食。
今天,幼兒園正式放假了。孩子說“為了慶祝我正式開始寒假生活,今天要吃餃子”。既然孩子都已經給出了充分的理由了,那就滿足孩子的這點小愿望唄。
因為餃子在我家的上桌率極高,和面,調餡,搟皮,包餃子,煮餃子,這些程序我早已經駕輕就熟。很快,皮薄餡足,胖乎乎、熱騰騰的餃子就煮好了。但是,在“怎么吃”的問題上,我們一家三口有了不同意見。
寶爸要蘸著辣椒醋汁吃。這其實是比較常規的吃法。全國各地,大部分地方吃餃子都是蘸著醋或者醬油調的蘸汁吃的。
這種吃法,在我們老家的飲食習慣來看,屬于“懶人吃法”,是比較偷懶的做法。誰家媳婦要是餃子煮好,調個辣椒醋汁,就直接端上桌,會被人連說帶笑的罵一句“懶婆娘”的。
不過,入鄉隨俗,西安這邊通常吃餃子就是這么吃的。既然寶爸愿意這么吃,那就讓他這么吃好了。
我們老家之所以稱這種吃法是“懶人吃法”,是因為它少了一道程序,那就是煮湯。西安也有湯餃,還是一道特色美食,叫作“酸湯水餃”。
煮餃子的時候,順帶放兩棵小青菜,再用紫菜、蝦皮、香醋、辣椒油調成酸湯。撈入煮好的餃子和青菜,白胖胖的餃子,翠綠的青菜,紅艷艷的辣椒油,看起來就特別有食欲,聞起來也是香味撲鼻,嘗一口酸辣開胃。
不過,我們老家的湯餃的湯,不是調出來的,而是先炒后煮的,類似于做湯面條的潲子(有的地方叫鹵子或者澆頭)。
煮潲子的食材比較隨意,五花肉,瘦肉,豆腐,青菜,白菜,蘿卜,豆芽之類的均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隨意搭配,或者家里有什么菜就用什么菜。煮餃子湯的方式也和煮湯面條的潲子無差異。
餃子煮好了,湯也煮好了,直接把湯澆在煮好的餃子上也行,把煮好的餃子倒進湯里,再煮一兩分鐘入味也行,全憑個人喜好。我比較喜歡直接澆在餃子上。
孩子平時都是吃蘸餃或者酸湯水餃的,但今天說這些吃法都吃膩了,要換一個花樣。我想了一下,決定給孩子做煎餃。
其實,孩子以往也要求我做過煎餃,只是我的廚藝不是很好,生餃子直接煎,要么外焦里生,要么煎太久,皮太硬了。失敗的次數多了,也就不愿意再嘗試了。
不過,今天餃子都已經煮熟了,煎起來可就容易多了。以前煮了餃子,一頓沒吃完,下一頓也會放鍋里煎一下再吃,味道也不錯。所以,我今天就打算用剛煮好的餃子直接煎。
電餅鐺預熱好之后,刷上一層油。煮好的餃子撈出,瀝干水分,平鋪在電餅鐺里,選擇“煎鍋貼”模式。一面煎至金黃,翻面繼續煎至金黃,即可出鍋。
煎黃了的地方焦香酥脆,側面柔軟筋道,餃子餡鮮嫩多汁,比生餃子或者剩餃子煎出來的口感都要好吃。我問孩子要不要調個蘸汁,孩子說不用,就這樣直接吃,就非常美味了。
孩子一個人吃掉了一大盤煎餃,又盛了半碗我的餃子湯,也算是有主食,有湯,有菜了。
一家人吃餃子,竟然翻騰出了三種不同的吃法。雖然稍微麻煩了一點,但每個人都吃到了自己喜歡吃的,都吃得心滿意足。普通人家的幸福,就是這么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