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顧 箏
結婚50年+,是怎樣一種體驗?
▼點擊觀看視頻▼
01
當聽到有一項項儀式時,李志識臉上有了難意:“搞得噶隆重啊?!?/p>
儀式離這位81歲的爺叔實在有點遠。
“結婚紀念日、生日,從來不在意的?!?/p>
畢竟,就連當年結婚,也什么都沒辦。
結婚的時候距李志識和愛人楊素貞相識已有兩年,這在“相親就奔著結婚去”的1970年代算是比較特殊。
“當中有點波折,一會是我身體不好,一會是他單位有事體,就這么耽擱下來了。”82歲的楊素貞回憶說。
但是因為相親的時候就看中對方了,所以即使過程曲曲折折,但一到所有的障礙都排除,兩人馬上就定下了日子。
李志識和楊素貞的結婚證
“結婚日腳是71年11月13日,定得老倉促的,儂看,都是單數。”
“是禮拜六,當時禮拜六是上班的。我們上班后還要在學習班學習,等回去的時候婆婆在家里燒了一桌菜,一家子一起吃了頓飯。到了晚上,我們把東西搬到位于五原路的新房,就算是結婚了。”
兩人都是軍人,所以就連大紅喜慶的被子都沒準備,直接一條軍被鋪上床。
還是同事來道賀增加了一點結婚的喜氣。楊素貞在醫院工作,各科室派了一個代表前來,年輕人們擠在小屋里唱歌,吃糖,熱鬧了一番。“我在哈爾濱食品廠買了10斤花生牛軋糖,當時算高檔的了?!?/p>
結婚照非常樸素
兩人認識是楊素貞醫院里的同事介紹的,見面的地點約在福州路的市府大禮堂門口——在人民廣場大屏幕建造出來前,福州路210號的這個位置是上海人“相親”約見場所。
“見面了哪能,儂請姆媽去吃咖啡了伐?”第一次聽到父母相識情景的兒子李保羅在旁邊好奇地提問。
“格辰光有啥咖啡?。俊辈恢纼扇嗽撊ツ睦锎?,所以李志識在和楊素貞見面后就提議,“我送儂回去?!?/p>
是的,當楊素貞坐了公交車從當時所在的大楊浦眉州路附近趕到黃浦區福州路之后,馬上就又回去了。
李志識家的全家福
李志識是騎腳踏車來的,但“不可以蕩人的?!边@不是交通規則所限,而是因為兩人都穿著軍裝,心里有一份自律。他和楊素貞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從福州路走到外灘,穿過外白渡橋,一路走了回去。
現在從地圖上查,這一段路程大概是7公里,步行為1小時45分鐘。
“當時心里想,哪能一歇歇就到了?!崩钪咀R笑著說。
02
7公里,真的不算遠。李寬宏和廖菊芬當時的距離,相隔了1000多公里。
李寬宏和廖菊芬退休后隨著女兒Flora在上海生活已有10多年了,但他們都是廣東人。
認識是在1971年,李寬宏從當兵的無錫碩放機場回家探親,經親戚介紹,認識了廖菊芬。
“我高攀了?!崩顚捄暾f。廖菊芬是大學生,在當地農場工作。
1972年2月15日,兩人結婚。
廖菊芬記得自己
梳著兩條長麻花辮結婚的
婚禮是這樣的:新娘子先一個人坐了36個小時的火車到上海舅舅家,在上海置辦結婚用品,買了一件呢大衣。然后再坐火車到無錫,新郎在車站接上她后,趕去部隊。婚禮的儀式是茶話會——有茶,還有兩個人花20元買的糖果。
而在此之前,兩人只在相親那天見了一次面,后面所有的聯系都是靠書信往來,包括結婚日期的確定,結婚申請的遞交、審批等各種不可想象的事項。
當然,兩人也用了一次電報,廖菊芬把自己從上海到無錫的車次拍給了李寬宏。
新婚一個月后,廖菊芬就回廣東上班,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夫妻倆保持著1000多公里的距離,日常聯系靠通信,見面等探親。
李寬宏意識到自己沒送過妻子花
直到1978年李寬宏轉業回到老家,兩人才結束了多年的分居生活。
結婚、育兒、退休,隨女兒換一座城市生活,日子好像過得特別快,而在那么長的日子里,李寬宏突然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給妻子買過禮物,他有點動容,拿紙巾擦了擦濕潤的眼眶:“沒有,從來沒買過花。”
03
確實,在這些金婚老人的生活中,儀式感似乎是從來不存在的東西。
所以當子女為他們報名參加J酒店上海中心舉辦的“云端憶愛”婚年盛典時,都采取了“先斬后奏”的原則。
這場慶典,有很多儀式:
專車接送,24小時管家服務;下午茶、觀日落、賞日出;配備樂隊和現場演唱的晚宴,有鮮花、香檳、蛋糕這些現代婚禮中的標配。更會有一些平時從不說出口的愛的表白。
“云端憶愛”婚年盛典有很多儀式
金婚、紅寶石婚夫妻一起看日落
Flora在自己50歲前一年,想到父母已經是金婚了。
“那時就想給他們慶祝一下,可是他們居然連自己的結婚日子都忘記了,后來又因為種種原因耽擱了下來。這次知道有這個活動,就先給他們報名了,然后幫他們把服裝都買好?!?/p>
在香港生活的妹妹在慶典前一晚回家,“正在家里做飯呢,突然聽到有人開門叫媽媽,都沒和我說,小女兒回家了?!绷尉辗腋械椒浅s@喜。
兩年前,李保羅就想為父母慶祝金婚,帶他們去歐洲乘坐游輪旅游。
知道有這個活動的時候,他一開始還不敢和父親提,在他印象中,軍人出身的父親很嚴肅,或許會反感于這類“花里胡哨”的活動。
他采用了“迂回”路線,先把父母拉進活動群,里面有工作人員進行活動介紹,也有一些有意向的老年夫妻在群內交流。
李志識送妻子玫瑰
某一天,李保羅回父母家吃飯,父親找他談了談:“我和你媽也去參加吧。”
“他應該是被群里熱烈的討論氣氛感染了?!?/p>
李志識夫婦和李寬宏夫婦是這次活動的唯二兩對金婚夫妻,平均年齡80歲。組織方發現要找到愿意來參加活動的人,還有些困難,即使是在老齡化凸顯的上海。
我們曾寫過:理想的生活,就像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壘起一座建筑,每一塊磚都穩定地卡在自己的位置上。
但是生命拉長到一個限度上,不可能永遠按部就班地往上壘磚。
有很高的比例,一塊磚沒卡牢,隨之建筑松動,甚至坍塌。
參加活動的唯二兩對金婚夫妻
所以能出來慶祝金婚,已經跑贏了90%以上的同齡人。
“有的阿姨是有興趣的,但是家里老伴有帕金森,手一直抖,不方便出來。有的就不響,一問,是說家里子女之間有矛盾?!苯M織者介紹說。最后除了兩對金婚夫妻外,其他三對來參加活動的,都是紅寶石婚。
雖然比不上金婚的50年,但他們也都是結婚40多年的夫妻了。
葉阿姨記得很清爽,“43年前結婚的辰光,阿拉辦了46塊一桌的酒席,有十幾桌?;榧喺諏iT拍了穿長紗的,照片還要專門上色,我從小要漂亮。”
葉阿姨的結婚照
從小要漂亮的葉阿姨說自己退休后,已經去了50多個國家,每次出去旅游幾天,就要帶幾套衣服。
旁邊的丈夫,朱爺叔一臉無奈,因為每趟出去,箱子是他拎?!拔以诩依?,地位最低,老婆、女兒、外孫女,都排在我前面。”雖然退休前是單位的管理高層,但在“家”這個單位里,爺叔落在了鄙視鏈底層。
上海爺叔是樂于落在鄙視鏈底層的,即使已到了80多歲,但李志識還是親昵地稱呼楊素貞“小楊”。前幾年,他會讓小楊和兒子出去旅游,自己在家照顧丈母娘和母親,一解小楊后顧之憂。
李志識(左)一直稱楊素貞“小楊”
另一對紅寶石婚的爺叔也是積極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早退回上海照顧孩子和老人,讓妻子可以放心在外工作。回憶起這一段往事,阿姨挽起他的胳膊,說這是最讓她感動的事。
兩個人在一起相處到40年+,50年+,不可能沒有矛盾,但或許就是彼此對對方和對家庭的上心,讓一塊塊磚穩固地粘合在一起,壘起了堅實的房子。
即使之前沒有經歷過,但在上海最高的酒店過有儀式感的慶典,阿姨爺叔們內心都是喜歡的,他們準備好禮服,帶著gopro,拍攝支架拍下了一張張美照。
“我們現在的心愿就是過好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彼麄冋f。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寫稿子:顧 箏/
編稿子:小泥巴/
拍視頻:姚祖鴻/
畫圖做圖:二 黑/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