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家人:
上午好!跟著郭文斌老師學習《弟子規》,真能讓人開悟,我體會很深:原來跟公益講座和讀書學《弟子規》就是“湊熱鬧”,當順口溜背著玩兒一一淺顯易懂,就是小孩兒玩意兒:1080個字,360句,113件事,背背去做就行了。不是過去老師引導的不好,而是我這個學生“玩忽職守”了。
郭老師解讀《弟子規》,從生活習性的淺處入手,綜合諸位圣賢大師的相關之“道”,作了理論上的深度開挖,讓人驚喜并驚駭;又結合當代高科技成果拓寬了《弟子規》的價值與意義;還有,他身為榜樣,其家庭三代更是范例,以及社會上的典范引路,讓我、讓人們驚羨而“趨之若鶩”。這樣把凡人、眾人、賢達之心給拴住了。你看,一個“安詳”多有魅力,幸福來自安詳,人生健康與發展、心性提升,輕松愉悅,來自安詳;家庭、社會安泰和諧、民族強盛也都來源于“安詳”,我們何樂而不學呢?(王建安 攝)
“謹”的部分,除了挖掘“正”之道,還有“定”之律。“置冠服,有定位”之“定”,也是統攝本章之“綱”。
早上定時起床,夜晚遲眠“定”在“老易至,惜此時”的意義上;“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這種講究衛生的習性已成“定”規;“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這是一種品高德尊之位“定”;“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揀擇即為挑食,挑食則會偏食,偏食營養不全。“適可”與“過則”,就是量之“定”,否則會影響生長與健康。“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是一種惡習丑陋之“定”論。以上為生活習性到人之品格境界的“定”位與深度挖掘。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既是文雅端莊形象之美,又有恭敬禮儀交際之范。有紳士之風度,有格致品位之崇高。更高上的提醒是:“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這四個“勿”,是四個常見而不雅觀欠文明的舉動,一片落葉而知寒,一滴水而知海。同時一個細節舉動會葬送了一個人生難得的機遇一一細節決定成敗。“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這是對人“現場感”的提示,同時也是對人的尊重,目中有人之大愛,也是自身小心謹慎從“定”力所至。“執虛器,如執盈;如虛室,如有人”——前層意思是舉動的修煉,后層意思是“君子坦蕩蕩”大家之器的“定”制。此段分明,是行為舉止也應納入正途的修行。
“ 謹”的后部分,是做事的態度與規則之“定”。“事勿忙,忙多錯”一一沉穩心態,心在“現場感”中做事,效率高、準確度高之“定”態。“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惡行須禁,惡念須無,此修行與修心目標是“定”。“將進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這是交際行為細節之“定”。兩個“將”字、一個“揚”字,用詞準確而恰如其分!這三個字提醒真是用心良苦,關愛備至呀!“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此“用”與“借”是人際間慣常行為之定律,如按此“定”則行事,那就定格在高素養、高品位的人格上,人生之途就會一路順風,萬事如意了嘛。由此可見,小事不小,細節不輕,這既是修行的過程,更是修心提升品格的必修課。
本章題為“謹”,緊緊圍繞一“正”一“定”之為人處事之道,小舉止大道理,大道理小事起。日常行為有深奧之秘笈,生活習性決定終身幸福健康。
謝謝您,《弟子規》;謝謝您,郭老師!謝謝您,同學家人!(王瑞喜 2024年1月2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