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進入50歲,夕陽西下,漁舟唱晚,雖然身體已走下坡路,但人生的智慧應該抵達巔峰。
50歲以后的每一步都應當更加穩健、踏實,對金錢、家人應有更智慧、現實的態度,才能走好人生的下半程。
50歲之后,沒有了少年人的沖動和青年人的銳氣,開始為下半生的養老作打算。
若想余生歲月靜好,做好以下4件事,既簡單又不簡單,但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是巨大改變。
一、手有余糧心不慌
年輕時崇尚能掙會花,那時身體和精力旺盛,一切都在走上坡路 ,過了今天不想明天。
如今50而知天命,面臨退休,掙錢能力下降,機會也越來越少,需要為自己存一些老本了。
我看到網上有些老人,因花光退休金旅游而后悔的案例不少,應該讓人警醒。
50多歲還有精力去旅游,但是60歲后,面臨著身體機能下降,病痛纏身,需要用錢來解決。
俗話說,上半生用命換錢,下半生用錢換命。所以,50歲以后,存錢很重要,今后都要靠它續命。
二、對自己好一點
人的上半生,生兒育女、工作掙錢,心思和精力都花在工作和家庭上了,尤其是女人,往往忽略了自己。
50歲之后,將要或已經退休,兒女也成家立業,可以放慢人生腳步,為自己活一回了。
種花養魚溜鳥、學學唱歌、彈琴、書法、繪畫,將年輕時的愛好拾起來,每年可以結伴旅游一、兩次,暢游祖國大好河山。
如果一輩子都為別人而活,到老來,心中一定會覺得委屈,白來世上一趟。
年輕時已經為別人,付出了大把的青春時光;50歲之后,趁著時間、精力尚能跟得上,讓自己也瀟灑走一回,不枉此生。
三、對伴侶好一點
年輕時氣盛,長妻間吵吵鬧鬧,甚至大打出手,再加上工作繁忙,孩子尚未成年,時間精力都耗在上面了。
尤其是男人,年輕時社交廣泛,有點業余時間,都用來應酬和聚會玩樂,總會忽略另一半。
50歲之后,漸漸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一直陪著你的,只有你的另一半。
少年夫妻老來伴,在未來的歲月里,只有你們倆互相攙扶,一起走完人生路。
從此時起,對你的伴侶好一點,彌補年輕時的忽視和錯過,陪她(他)一起說話、做事、出游、參加聚會。
如果到了人生的終點,明明有伴侶,還覺得形單影只、孤苦伶仃,真是一件很悲涼的事情。
四、對兒女付出有度
人到了50歲后,覺得人生無望,會將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兒女身上,操心兒女戀愛、婚姻,組團相親,辦彩禮、出嫁妝,拿出自己家底為孩子操辦婚事。
尤其是有了第三代,更是隔代親,做爺爺、奶奶的無私奉獻,身體、金錢、時間毫不吝嗇地付出。
很多父母辛苦帶大了孫輩,起早貪黑、殫精竭慮,弄得渾身都是病痛,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也覺得甘之如飴。
可是,往往父母付出的越多,兒女越覺得理所當然,甚至還覺得不夠,人都有這種心理,得寸進尺。
可當父母身體不濟,需要用錢的時候,再將手伸向兒女時,可能還要看他們臉色,其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如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在兒女們最需要幫助時搭一把手,他們自己的孩子得自己撫育陪伴,讓他們體會“養兒方知父母恩”。
年過半百,人生經歷的風風雨雨,都應積累、沉淀成最簡單、實在的智慧,為你撐起風平浪靜的下半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