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信息網(wǎng)山東訊(張春兄) 公元2024年2月8日10時30分,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義堂鎮(zhèn)橋西村的一個院子里,正在進行著一場莊嚴肅穆的祭奠儀式。對于參加活動的該村的黨員、干部和村民來說,這是遲到了91年的祭奠儀式;對于著名革命烈士孫善師、孫善帥來說,這是他們英勇就義91年、魂歸故里后,第一次接受家鄉(xiāng)父老和家族后人的緬懷與追憶。
祭奠儀式由中共臨沂市蘭山區(qū)黨史研究中心主任孫煥峰主持。烈士故居恢復修繕指導顧問、臨沂市沂蒙精神紅色文化宣講員尹志林講述了孫善師、孫善帥烈士的革命事跡。村黨支部書記孫啟田介紹了烈士故居的籌劃、修繕、迎接英靈回歸情況。
孫善師又名孫鎮(zhèn)國, 1926年冬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魯南地區(qū)黨組織最早的開拓者與領(lǐng)導者。1929年10月,中共魯南第一支部建立,孫善師任組織委員。1932年 6月初,中共郯城縣委成立,孫善師任組織委員兼宣傳委員。1932年7月1日,孫善師在郯邳邊區(qū)組織農(nóng)民暴動活動中被捕。后被以共產(chǎn)黨重犯身份押往濟南監(jiān)獄關(guān)押。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和省黨部常委張葦村親自審問孫善師,軟硬兼施,迫其自首變節(jié),但始終一無所獲。
孫善帥又名孫鎮(zhèn)東, 1931年冬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2年春,孫善帥擔任了共青團濟南市委組織委員。1932年下半年,孫善帥任共青團山東省特委宣傳部長。1932年冬,被任命為共青團山東省特委代理書記。1933年2月,由于叛徒出賣,中共山東省委書記任作民、共青團省特委代理書記孫善帥等20多人被捕。
孫善師、孫善帥兄弟倆被關(guān)在濟南同一個監(jiān)獄里,他們不畏敵人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始終嚴守黨的機密,同敵人展開了多種形式的斗爭。他們以鋼鐵般的意志,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始終保持了共產(chǎn)黨人的氣節(jié)。
1933年8月18日,孫善師與孫善帥等9名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干部被押往濟南濼口刑場。刑場之上,他們站成一個圈,唱起《國際歌》,在“中共產(chǎn)黨萬歲”的呼號聲中英勇就義。史稱“濟南濼口九烈士”。
孫善師犧牲時年僅29歲!孫善帥年僅23歲!
濼口九烈士在山東黨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后人,2004年5月,濟南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九烈士英勇就義的地方籌建紀念碑。2004年11月初開工建設(shè),2005年4月落成。2005年12月被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公布為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盡管“青山處處埋忠骨”,但烈士后人及親屬們無不期待他們“葉落歸根”、魂歸故里。90年后的2023年12月28日,沖破大霧籠罩,經(jīng)過十多個小時的長途奔波,孫善師孫善帥烈士英靈,在臨沂市沂蒙精神紅色文化宣講員尹志林和橋西村黨支部書記孫啟田率領(lǐng)的50多名村兩委成員、黨員、烈士后人、村民代表的護送下,終歸位于沂蒙革命老區(qū)的故居。
這是一個遲到的祭奠。91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國家從衰落到崛起,足以讓一個民族從苦難到復興。然而,時間的流逝并沒有沖淡我們對孫善師、孫善帥的敬仰,反而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他們的價值和意義。我們要讓他們的故事傳頌千古,讓他們的精神激勵后人。
這個遲到的祭奠,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每一位為民族獨立和尊嚴而犧牲的烈士都是值得我們敬仰和懷念的。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鑄就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要努力為民族的繁榮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個遲到的祭奠,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歷史是不能忘記的,英雄是不能被遺忘的。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他們的精神,凝心聚力,開創(chuàng)未來,為民族的未來而奮斗。
中共臨沂市蘭山區(qū)黨史研究中心主任孫煥峰、蘭山區(qū)退役軍人事務(wù)局副局長曲寶立等領(lǐng)導同志參加了祭奠儀式。儀式結(jié)束后,與現(xiàn)場黨員群眾一起參觀了烈士故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