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出格的言論來為自己和理想汽車增加熱度,一直是李想屢試不爽的流量密碼。
畢竟黑紅也是紅,只要有流量,銷量自然就會有了。
要知道理想2024年的銷售目標可是80萬輛。或許李想自己也清楚想完成這一目標自己就需要盡早發力。”
2024年1月20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媒體發文自嘲,復盤了2023年的三點不足。結果陰陽怪氣的發言遭到一眾網友的吐槽,并且簡單明了地幫李想做了總結:
“被問界打急了”
我們來看一下逐條來分析一下李想總結的三條不足:
第一條:銷量不行。37.6萬輛銷量,其中40萬輛都是賣給二手車商的
2023年,在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只有理想一家完成銷量目標,全年一共交付了376000輛新車,目標完成率高達125%。遙遙領先其他新勢力品牌。
但實際上,去年就有媒體(包括一些新勢力同行)對理想汽車的銷售量表示過質疑。他們發文稱,在理想的銷量中,有比較多的訂單被倒賣,并且在二手車市場有較多的理想準新車,因此質疑理想銷量造假。
這也就是李想自嘲2023年賣了40萬輛給二手車商的原因。
有網友不依不饒地追問李想,40萬輛與37.6萬輛缺口的2.4萬輛是誰造的時,李想則繼續自嘲說2.4萬輛是2022年的庫存。
第二條:NOA特別拉垮。只推送給了李想一人,而不是全量車主
2023年智能駕駛大火。但是每當提起智能駕駛,大眾首先想到的是華為的ADS。
而理想自家的智駕系統NOA,則遭遇多個質疑,比如延遲發布,虛假宣傳等。
思維圖新的CEO就曾公開質疑過理想的NOA系統。在他們的評測中號稱無圖智駕的NOA在傳感器被遮擋的情況下,車機系統仍然能準確顯示車道和紅綠燈信息,而且實際畫面顯示非常精準。這顯然不是無圖智駕。
另外,理想對外宣稱已經在100多個城市開通了NOA,卻遭到車主吐槽在某號稱開通城市NOA的城市,但實際僅有2條道路可用,水分很大。
但實際上,理想汽車在智駕上也一直在奮勇直追,目前也已經在110座城市實現高速、高架、快速路NOA領航駕駛,開通城市除了華為,僅次于小鵬汽車。
第三條:做不到某些品牌的車,180時速追尾大貨車,可以把貨車撞到木星軌道上去,自車駕駛員毫發無損
這一條就差沒直接點名華為了。而李想之所以會提到這個,則與2023年12月25日一輛理想L7在廣東省清遠市發生的一起兩死一傷的嚴重交通事故有關。
事故中理想L7以較高速度追尾大貨車,導致L7的A柱和B柱直接折斷,整個車頂幾乎被掀開。一時間,理想汽車陷入輿論的漩渦,被扣上"不安全"的帽子。
事故發生后的次日碰巧是問界M9發布會。會上余承東展示的一段視頻中,問界M9在兩輛大貨車的前后夾擊下,車輛A、D柱均未變形。這無疑是在理想的傷口上撒鹽。
所以李想的這條總結,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速度那么快撞上大貨車,不論是什么車都不安全。二是質疑問界的宣傳夸大其詞。
李想的這些言論一發出,迅速在網絡上炸開了鍋,大部分網友不滿李想的陰陽怪氣。認為他作為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創始人,作為網紅型公眾人物,這樣子的發言極為不妥。
特別是李想總結的第三條,被很多人認為是對事故中死者的不尊重,直接反問李想“,這樣子諷刺一個死人,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不過,在我看來,李想既是一家世界500強的創始人,但同時也是一位網紅。通過出格的言論來為自己和理想汽車增加熱度,一直是李想屢試不爽的流量密碼。
畢竟黑紅也是紅,只要有流量,銷量自然就會有了。
要知道理想2024年的銷售目標可是80萬輛。或許李想自己也清楚想完成這一目標自己就需要盡早發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