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拉夫卡·烏格雷西奇的那本《無條件投降博物館》我很喜歡。
在書的的開篇,她說到柏林動物園里一個不同尋常的展位,那個展位的玻璃箱里陳列著從一頭死去的海象腹中找到的所有物品:
一枚粉紅色打火機;四根棒冰棍(木制);一枚貴賓狗形金屬胸針;一把啤酒起子;一只手鐲(大概是銀的);一根發卡;一支木頭鉛筆;一把兒童水槍……
說游客們知道這些東西成為展品純屬巧合,但依然會有一個詩意的想法,那就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東西之間已經建立了某種微妙而神秘的聯系。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想到,人一輩子用過的東西也許同樣如此。只不過,就如烏格雷西奇所說,事物之間的聯系需要我們的耐心才會顯現,又或者,所有這些瑣碎之物的聚集,最后展現的正是一個人的生活。
說遠了,今天這篇推送,是介紹點最近愛用的東西,都還可以的。
那么,進入正題——
01/咖啡杯
Modernista 咖啡杯
這三個咖啡杯都是同一個品牌,Modernista。
它們的造型和細節都很有意思。當初我看到第一個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感覺很有建筑感,并且有點幽默和可愛。
事實上,這三個杯子的確都跟建筑風格有關。其中有兩個源自同一個流派,叫“捷克立體派”,也叫“捷克立體主義”。
這個流派只在上個世紀初的捷克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時期,其代表人物有建筑師Josef Go?ár, Pavel Janák, Vlastislav Hofman,畫家Emil Filla、Antonín Procházka,以及雕塑家Otto Gutfreund 等人。
建筑師Pavel Janák
捷克立體派的風格往往是舍棄細節,將外觀簡化為幾何斜面,用這些斜面的拼接,來組成晶體結構一般的空間。
下面幾張圖里的,都是捷克立體派的作品。
除了大型作業,捷克立體派的建筑師們還為所屬的協會Artěl合作社設計過餐具,比如這幾個咖啡杯就是。 當然,我買的這些都是Modernista的復刻。
這個杯子的作者就是建筑師帕維爾·雅納克 (Pavel Janák)。
原作設計于1912年。他做的餐具特色在于用白釉來呈現表面,再用顏色條紋來突出邊緣和交界。
這個杯子有12個面。杯碟上的藍色條紋看起來像是跳舞的腿一樣,很有動感。
這個杯子的作者是弗拉斯季斯拉夫·霍夫曼(Vlastislav Hofman),他不止是個建筑師,還活躍于繪畫、家具、戲劇場景設計領域。這個杯子的原作設計于1911年,杯子每個角度看起來都是既矛盾又統一,表面的這些圖案,又簡潔又神秘。
這個杯子,是Art Deco風格,其作者魯道夫·斯托卡 (Rudolf Stockar)也是個捷克建筑設計師,原作設計于1920年。
我很喜歡這個杯子的“小圓腳”,很可愛,端起這個杯子,像是一個小太空艙升空了。
02/咖啡
Pcup 哥倫比亞珍寶莊園 辣椒瑰夏
Pcup是家靠譜的咖啡店,我已經在他們家買豆子買了快三年了。
得感謝我一個朋友蘇兆陽,是他給我介紹的這家店。知道我喜歡喝酒,于是讓我試了用威士忌酒桶發酵的香草雪莉豆,一嘗就很喜歡,直到現在都是我回購次數最多的豆。
另一個豆子,是去年開始買了多次的,哥倫比亞珍寶莊園的辣椒瑰夏。不必因為這豆子帶“辣椒”倆字就覺得它是個重口味的,我感覺它更多體現的是辣椒的另一個精髓——清新,入口微微有點酸,有活力,會在舌尖感受到一絲清涼,之后的口感又慢慢沉下來,能品味到濃郁的花香和果香。
03/唱片
吉村弘 - Green
關于春天的唱片,有兩張我是會立馬想到的。
一張是Bill Evans的《You Must Believe in Spring》,關于那張唱片,此前介紹過,我有個意想不到的經歷。
另一張,就是吉村弘的這張《Green》。
吉村弘是位日本音樂人,被譽為日本環境音樂的先驅。早在1982年的時候,他就發布了首張專輯《九張明信片的音樂》(Music for Nine Post Cards)。這張《Green》,是他1985年到1986年之間,在家里的錄音室錄制的。
吉村弘會從自然風景和日常生活中尋找聲音來進行創作,他說自己追求的是一種“貼近空氣的音樂”。這種描述真是妙,讓我想到ECM廠牌的格言,“寂靜之外最美的聲音”,The Most Beautiful Sound Next to Silence。
我聽吉村弘的音樂,時常覺得很有畫面感。
比如這張《Green》里的同名曲,聽著聽著,像是看到一棵植物在發芽生長。
04/香氛蠟燭
Aesop 伊索 托勒密芳香蠟燭
最近老是陰雨天,所以看書時候都會點一會兒伊索的這個托勒密蠟燭,感覺很適合。
一來是它的氣味,雪松、柏樹的木質香,讓人想到在潮濕的森林里散步。這么一想,也就不會那么煩陰雨天了。
二來蠟燭上還有一句伊壁鳩魯的話——
“對靈魂的健康而言,沒有年齡的早晚之說。”
“no age is too early or too late for the health of the soul.”
托勒密和伊壁鳩魯都是古希臘的學者,想到之前看的一本講植物的書, 說最早的園林,就是學識的烏托邦,那些哲人們就是在園林里邊散步,邊“吵架”……
于是各種思想,就這么萌芽了。
05/香水
潘海利根 The Omniscient Mr Thompson
這是年前朋友送我的一瓶潘海利根The Omniscient Mr Thompson,也就是獸首系列的“大象”,巧的是,我們當時見面的酒吧,名字里也有一個“Thompson”,并且還是個古典風格的英式酒吧。
我所認知的潘海利根,是個很喜歡講故事的香水品牌。獸首系列每一支都有一個角色設定,對應19世紀末的貴族喬治勛爵和他身邊人的故事,也許不妨理解為香水版的“唐頓莊園”好了。
這個“大象”,正如名字所寫,是一位叫湯普森的管家先生,智慧,體貼,沉穩,可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當知道這支香水跟管家有關時,我腦中立馬勾勒出的是兩個人的形象。
一位是蝙蝠俠的管家阿爾弗雷德。說靠譜,恐怕找不到第二個比他還靠譜的。只不過若是以這支香水的氣味反向推斷的話,阿爾弗雷德可沒有那么活潑,他在履行管家職責時,還肩負了一個父親的形象。
另一位,是石黑一雄的著作《長日將盡》里的管家史蒂文斯。這是個讓人心碎的角色,可悲,又有點可恨。他兢兢業業,恪守本分,以自己的管家身份為榮,操勞了大半輩子,直到晚年回首往事,才發現生命中一些重要的時刻和選擇,諸如親人的離世,愛情的可能,都讓位給了自己的工作。還有更黑暗的,那就是他當年的主人,是個親納粹分子,于是在那座莊園,在史蒂文斯的眼皮底下,他的平庸之惡,助力了將歐洲推向深淵的邪惡之手。
恐怕沒有哪個品牌會以史蒂文斯作靈感來做香水,太沉重了,但《長日將盡》真是個迷人的故事,而史蒂文斯又是那么真實。文學不必寫作事實,文學吐露真相。很少有人能望向黑暗,人們通常會像史蒂文斯那樣,躲進自己的房間,或者背過身去。
啊,說香水呢,我這跑題跑遠了…… 但也不是,潘海利根最吸引我的正是故事,而按照博爾赫斯的理論,全天下的故事都屬于同一個故事。
OK,急轉彎——說回這支潘海利根“大象”。
甜美的香草,清新自然的粉紅胡椒,馥郁粉質感的鳶尾,是我認為這支香水的氣味特點,上身一會兒后,是比較溫暖的木質感,很適合冷涼的天氣用。聯想”管家“這個概念,也許前中調是為了突出管家湯普森先生的無所不能,而后調,則體現了可靠。
對了,潘海利根的香水,我此前一直覺得可能會是成熟的人(不是年齡大的意思,也不是說我比較成熟的意思)會比較喜歡,畢竟是個有底蘊的英倫品牌,直到有天一個朋友說我懂個P,說某某動畫片里的誰誰就很喜歡潘海利根,我們年輕人也很喜歡。
然后那天我突然留意到潘海利根“大象”盒子上的這個男人(應該就是管家湯普森吧),他并非我想象中的一個中老年人的形象。
于是,我悟了。
06/本子
Moleskine筆記本和繪圖本
新年開了兩個本子,都是Moleskine的。
一本用來畫畫。
這個本子是曾梵志限量套裝,封面是他一幅原畫的特寫。去年正好在浦東美術館看了他的回顧大展《過往與此刻》,他的畫作,像迷宮,是線條和色彩的廝殺。
套裝里附送的彩色鉛筆我很喜歡。每一支上都有一個詞,像是一個個祝愿。我最喜歡“明亮”,也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
另一本,是把幾年前買的David Bowie限量版拆了一本來寫日記。
說起來,我以往并沒有正兒八經寫日記的習慣,但前些天在看一本書的時候,決定了今年再試試。
那本書是Brian Eno的日記《A Year with Swollen Appendices》,是他1995年一整年的記錄。
Brian Eno說,在那之前,他從來沒寫過超過1月6日的日記,所以他對自己生命中1月頭幾天是最熟悉的。看到這里我樂了,心想我也差不多,哈哈。
Eno還說,那本日記起初他只是想給自己和妻子做一些計劃安排,但后來這個目的并有達成,不過日記倒是堅持寫下來了,并且,這本日記后來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漸漸開始起了變化。
總之,Brian Eno給了我動力和啟發,讓我也想試試,寫日記最終會把我帶去什么地方。
為了認真點對待這個事,我就用了一本David Bowie本子。
對了,Bowie跟Eno也是好朋友,兩人合作過《“Heroes”》這樣的專輯。
07/酒
麥卡倫A Night On Earth
麥卡倫的這款煥新系列之前介紹過, 它是麥卡倫專為辭舊迎新的節日而推出。
英文名字我很喜歡, 叫“A Night On Earth”,地球之夜 ,和賈木許的那部電影同名。
在此之前,煥新系列第一款找了日裔的法國畫家埃里卡·多恩(Erica Dorn)來設計包裝,《布達佩斯大飯店》和《犬之島》的主要的視覺和平面就是她做的,之前《法蘭西特派》海報的排版設計,也是她。
今年煥新系列推出了第二款,是找了多媒體藝術家Nini Sum合作。
Nini Sum對絲網印刷很有研究,她和德國藝術家Gregor Koerting在上海共同創立了國內首家獨立絲網印刷工作室 IdleBeats。但除了絲網印刷,Nini Sum的創作還涉及混合媒介藝術、壁畫和公共藝術,等等。
今年麥卡倫煥新系列的新作全稱——麥卡倫煥新·心藝,The Journey。
“The Journey”這個詞我也很喜歡,我將之理解為“旅程”。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也許它也可以理解成“歸途”。它既有地理位置的變換之意,又有心靈的變遷。我們常年在外的人,情感上是把“家”帶在身邊,而到了過年過節,才會回到現實世界的家鄉。同樣的,跟長輩和家人關系,也是一段旅程。從互相覺得有代溝,到更懂得講述和傾聽,理解和包容。
Nini Sum的禮盒設計,正是以甜蜜的春節回憶為靈感。
她為麥卡倫煥新·心藝設計了一個三層的禮盒。層層套套,每一層都是一個場景:
包裝第一層,夜空中絢爛的煙花,與樹木和山嶺交相呼應;
第二層描繪了一幅都市景象,仿佛在演繹節日期間人們踏上歸途的忙碌;
第三層光彩溫柔,屋檐下的燈籠已經亮起,那是人們期待回家,而家人早已等候的心境。
打開這個禮盒的過程,像是剝洋蔥,又像是開套娃,有意思。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
在我們老家那,過完正月十八,這個年才算真的過完。
所以,想邀請大家在今天的評論區留言,互相說點吉利的話。晚些我隨手挑兩位朋友出來,每人送一本《無條件投降博物館》,這是我最近最喜歡的一本書。
我先來——
祝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順順利利。有好酒喝,有好書看,有好東西用,有好地方玩,還有遇到好的人。
· l ove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