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離婚了。
婚姻給我的感覺,就是它確實是不太適合人類,人還是自己一個人生活比較自在。
自己一個人生活,想干啥就干啥、想吃啥就吃啥,但是跟另外一個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很多不是問題的問題,就會變成問題。
比如,上完廁所馬桶蓋有沒有掀起來,內衣內褲有沒有跟別的衣服分開洗,睡覺之前有沒有脫掉穿出門去的外衣,昨晚洗的衣服曬了沒有,貓砂鏟了沒有……
這些都是小事,雖然很麻煩,其實也還好。
但一些大事,就會變成爭執,比如要不要生孩子、什么時候生、生幾個、坐月子是你媽來照顧還是我媽來照顧,這些問題就更令人頭疼。
我跟我前妻離婚的原因,就是觀念不合。
但“觀念不合”,只是千千萬萬個婚姻矛盾中的其中一個,我要是再找一個人結婚,可能三觀是挺一致的,但又會出現別的問題。
我雖然只結過一次婚,但戀愛倒是談了好幾次,那幾段戀愛中,每一段的問題又都不一樣。
這些經歷,讓我覺得,人如果想要幸福、想要自在,那就別走進一段深度綁定的關系,最好還是自己一個人過。
人家說孤獨終老很可憐,說沒有人陪伴會很孤單——我完全無感,反正據我的個人經驗,我活到現在三十多歲,我還是覺得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是最自在、最幸福的。
談戀愛、結婚的時候,雖然是有很多幸福,但同樣會有很多麻煩和問題,我是不太喜歡那些麻煩,所以,那些幸福不要也罷。干脆后半輩子,自己一個人過得了。
離婚到現在,已經大半年過去了。
在這大半年中,我無比傾向于這輩子再也不結婚了,任何一個反對孤獨終老的理由,都無法說服我,比如說什么無兒無女,以后老了沒人照顧;沒有伴侶,老了會很孤單;至于什么傳宗接代那些,我就更無所謂了。
可是今天,我看到了一個上海老大爺的采訪視頻,他一輩子沒有結婚、沒有兒女,現在退休了,一個人過。
一開始他說他沒結婚的原因,不是真的不想結,而是他家就他一個,父母也是老來得子,他因為要忙工作、又要忙照顧年邁的父母,所以就沒有結婚。
對此,他表示并不遺憾,一個人過挺好的,以后老到走不動了,那就直接去養老院就行了。
他還說,人生其實就那么回事,目的就是為了開心,結婚了,如果搞得大家都不開心,到時候又要離婚,對誰都不好,尤其對孩子不好,搞成單親家庭,沒有必要。
他現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出門逛逛公園、去圖書館看看書、再打打游戲,一天就這么過了,也沒什么不好。
聊到這些,大爺還是心情放松、侃侃而談。
可是,后面談到父母去世的事,他就有點情緒波動了。
父母都活了100多歲,去世十幾二十年了,現在他是真正的一個人,經常會想起父母,不能過年,一到逢年過節,家里就他一個人,就會想起父母。
所以,每到過年,他干脆就上街溜達,但即便如此,他還是不開心。
大爺這一番話,讓我一下癱軟到沙發上,確實是很大的震撼,因為,他把孤獨描述得這么具體。
很多人都說他不怕孤獨,甚至還有人說,他喜歡孤獨。
就我個人而言,在我過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大部分時候,都自己一個人,我也說我喜歡孤獨。但我仔細一想,我喜歡的,不是孤獨,而是自己一個人待著。
自己一個人待著,沒有別人的干擾,這不是孤獨,因為我的父母還在、兄弟還在,我還會在網上跟別人聊天,會看新聞、看八卦,而那些事,都跟我有關——雖然我的肉身是一個人待著,但我的精神世界,是充滿了活生生的人的。
但人年紀越來越大,別人的生活、這個世界,就會逐漸離你遠去,父母終將離去,兄弟姐妹也都會結婚生子、有自己的家庭,那些最要好的同學、朋友,也都會進入家庭,哪怕再見面、再吃飯喝酒聊天,你也會逐漸感覺到,大家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你終究是活在了一個只有自己的世界,就像在孤島上、在凌晨四點的夜里,人不會來,天不會亮,你需要在那樣的世界里待十年甚至二三十年——那是真正的孤獨。
世界在逐漸遠離你,你的世界里,原本那些熟悉的人,不是生離就是死別。失去物理上的聯系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情感上的聯系。你70歲的時候,面前站著你妹妹的外孫女,你會覺得,那其實跟你沒有關系——那個時候,真正的孤獨感,就會侵襲而來。
人們通常用來催婚的說辭,都是說,一個人生活不方便,需要有個人來互相照顧,所以結婚、要生兒育女,以防老了以后,沒有人照顧你——這些說法,其實并沒有講到真正最關鍵的問題。
大部分人活在這個世界,從他成年到離開人世,絕大部分時候,其實都是不需要人照顧的。
可是,雖然我們不需要別人照顧,但我們需要照顧別人。
是的,我們需要照顧別人。
因為,人只有去照顧別人,被別人需要的時候,才會有價值感,才不會感到孤獨,才不會陷入虛無世界。一旦這個世界沒有人需要你、你哪怕有吃有喝、沒病沒災,整天也會被孤獨籠罩、被生命的無意義感所裹挾。
有沒有人來愛你,倒是其次,最關鍵的事情是,你有沒有可以去愛。
就像這位上海大爺,他父母還在世的時候,哪怕雙雙臥床,需要他去照顧,再苦再累,他內心是充實的、是幸福的。但是父母走了,他雖然吃喝不愁,但每天都需要去對抗孤獨、去對抗生命的虛無。
近些年,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迅速崛起,人們都在談論要愛自己、要為了自己、不要做無謂的付出、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這沒有錯。但是,如果人只是愛自己、只是為了自己,這樣就幸福了嗎?
從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候,還是感受到自己“有用”的時候——被最親的人認可、被最親的人需要、讓最親的人感到因為有我而開心。
從這個意義上講,結婚、生子,不是讓別人來伺候自己,而是創造一些可以去付出的對象、去創造一些自己被需要的角色、去創造一些自己可以牽掛的人——這是我能想到的幸福的根本。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人需要你,那樣的孤獨你真的能承受嗎?
作者|李彎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