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南商周青銅器的分類及產地
學者對湖南商周青銅器分類認識不一,一般分為三類:
中原型,是殷墟商文化風格的青銅器,部分器物帶銘文,以圓鼎、獸面紋鼓腹卣、觚、爵等為代表,是中原生產的器物。
地方型:是地方類型如大鐃或者越式青銅器,是湖南本地鑄造的。
混合型:是以動物造型的尊、卣等?;旌闲颓嚆~器鑄造技藝精絕,是否為湖南本地鑄造一直沒有定論,是湖南商晚到西周時期是否存在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的關鍵。
五、炭河里遺址和望城高砂脊
炭河里遺址位于湖南寧鄉縣黃材鎮,經過數次發掘,確定了此地有一座西周時期的城。遺址中有城墻和城壕遺跡,揭露了兩座大型宮殿基址,在城外發現并清理了數座西周時期的墓葬。
這座城是南方地區西周城址的首次發現,它始建于商末周初,主要使用于西周早中期,廢棄于西周晚期。
在距離炭河里遺址數十公里的望城縣高砂脊發現了19座墓葬,年代從商末到西周晚期,其文化面貌與炭河里遺址十分接近,應是同一人群。高砂脊遺址可能是炭河里城之外的方國的政治次中心。
六、湖南商晚到西周時期的民族
商到西周時期,中原王朝的勢力沒有擴展到湖南,當地居民稱為百越?!段墨I通考》中說:“自交趾至會稽,百越雜處,各有種姓。”生活在長沙及其周邊地區的人群稱為“揚越人”。
東周時楚國以江漢平原為中心,逐步擴張,春秋早中期,楚人南下,進入湘江下游區域,最遲到春秋晚期,進入長沙地區,湖南成為楚國的一部分。
七、炭河里遺址與湖南商周青銅器的關系
炭河里遺址位于黃材盆地中心,地理位置與寧鄉青銅器群高度重合,而且遺址的使用時間上限可到商末,與青銅器的時間段也吻合。炭河里城的規模和等級,必定是一個區域文化的中心都邑。出土的遺物也表現出與寧鄉青銅器群諸多的聯系。
綜合來看,建立和使用炭河里城的人群就是寧鄉青銅器群的主人。
八、可能的歷史圖景
假說一:
炭河里城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不適合做控制湘江流域的政治軍事中心。整體的文化面貌以本地文化為主,還有一部分商、江漢平原文化因素。
湖南出土的中原型銅器,有“戈”“冉”的銘文,這樣的銘文是族徽,這兩族都是商人的族群,青銅器是商人的祭祀禮器,是最珍貴的財富,它們在湖南出土證明:的確有數支商人族群來到了這里,最大的可能是周人滅商,逃難而來。
武王滅商,部分商遺族南逃,他們經過江漢平原,漢江平原的族群為三苗后裔,部分三苗后裔也跟著商人一塊來到寧鄉,他們逃亡的時候攜帶了寶貴的青銅器,最后在黃材盆地安頓下來,與地方勢力結合,建立了以炭河里城為中心的政治實體。
中原型和混合型銅器是帶來的,其鑄造地點在中原或者江漢平原,商晚到西周,湖南并不存在一個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
假說二:
很多學者認為雖然湖南考古沒有發現鑄銅作坊,混合型銅器和地方型銅器仍是湖南本地鑄造的,只是鑄造技術和使用青銅器作為祭祀禮器的觀念都來自中原。
假說三:
還有學者認為炭河里遺址生活的族群是三苗,且炭河里遺址是古三苗國在商末西周時期的都邑所在地,古三苗國人鑄造了湖南商周青銅器,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
湖南商周青銅器之謎尚未解開,但不論是什么人,在哪里鑄造的,都是中國青銅文明中燦爛的星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