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性人生——眾家評說杜小荃(2)
導言:
2024年是甲辰龍年,龍開盛世,龍馬精神。杜小荃將舉辦一系列的藝術活動,這也是他從藝30年來首次全方位綜合性展示自已,舉辦展覽、召開座談、印行文集,出版社將陸續出版系列研究叢書:如《詩性人生——眾家評說杜小荃》(文集)、《與古為徒——跟吳昌碩寫意人生》(畫集)、《人生獨處是清歡——杜小荃生活隨筆》(散文集)、《秦漢風骨——杜小荃的書法世界》(書法集)等。從本期開始,藝美網將隆重推出《詩性人生——眾家評說杜小荃》批評文章,關于藝美網已往發表的杜小荃先生批評文章,不再重復發表,望請廣大讀者諒解。 30年來,杜小荃先生為藝術孜孜以求,篤定前行,每個階段都有他不為人知且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該書將全面、立體、客觀、真實的再現一個藝術家的意氣豪情與詩性人生。
重彈古調洗俗響——讀杜小荃的意筆花鳥有感
文/王志,《中國改革報》文藝部主任、《美術周刊》主編
在我們近現代中國畫史中,值得令人崇尚和敬仰的書畫家屈指可數,而能以詩、書、畫、印諸方面造詣頗深者,更是寥若晨星。從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到林風眠、崔子范、黃胄、吳冠中等,在他們身上無不折射出傳統中國人的無限激情與智慧精神,他們的繪畫風格迥異,或承傳統而開一家之法;或汲泰來之風而獨立門徑。總之,他們傳承的是一種精神,擔當的是一份責任,但他們倡揚的無不是千載難逢、蓋代風行的水墨精神!這也即是我們最原始、最原創、最本真的中國畫的寫意精神。雖然中國工筆畫在我們這個時代較為主流,但在純藝術領域它相對的缺少一種內在激情,藝術創作如果失去激情,將喪失其本有的價值。
謝赫六法論對轉移摹寫稱之為開始的本然。由此可見,寫意畫在當代職能機構得不到重視,是因為世風日下的緣故還是主導因素的觀念扭曲,此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
其實,在拍賣行、畫廊以及遼闊中華大地的民間,均是意筆水墨為主的文化形態為主導方向。它成為了中華民族繪畫文化需求的主糧,與之對照而奇特的是利祿之途式的美展,工筆畫所占比重之大,風格題材亦如一母同胞,其陣勢令人敬而可畏!這是反常社會形態的一個假象!對此,難道我們不需要加以反思嗎?說到底,這種人為的導致"工盛意衰"的直接原因除了迎合官方意指外,主要還是創作者"避難就易"的利欲趨勢。有散得聚,有偏有糾,有亂得治。畫家杜小荃不為名利所惑、世俗所擾,在寫意花鳥領域潛心臨摹創作,其扎實的繪畫功底既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情,也仿佛向人們揭示了藝術的發展之路。看他的畫,讓人看到了當代畫家最本色、最崇高的特質。痛快之余,不吐不快:"彈古調以洗俗響"!此等高境,欣喜之余,令人頓生敬佩之感!
年輕畫家對于弘揚當代藝術,一要繼承傳統精髓;二要遵循藝術發展規律。中國畫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財富。我們要走也好,要飛也罷,應汲取前人的藝術精華,發揚優良的傳統精神。值得反對的是,很多年輕畫家,沒學會爬就想走;沒學會走就想飛……于名利之爭喪盡天良、使盡法術,遵循藝術發展的秩序不是說大家都一定要囡于形式、循規蹈矩,而是要求年輕畫家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生宣,猶如一張"魔紙",水漬而滲化,重捺而損毀,落筆而不改……無窮的法規與畫理的苛求。意筆水墨表自然之跡、寫生活之趣等,苦學之困難和艱辛可想而知。杜小荃的意筆花鳥告訴人們:他沒有避重就輕,而是迎難而上,其筆下之花鳥畫,向我們展示的正是他在藝途上不曲不撓、有扳有眼的精神和性格寫照。十數年來,他堅持每日寫字作畫、讀書為文,在學習中國畫的觀點上,他主張臨古、寫古、不泥古,在學術上提出了"以古為新的復興使命"的主張,"永不墜落的傳統精神"是他對傳統中國畫繼承發展的不滅信念,他甚至還提出了"臨摹的同時也是一種創作"的觀點。他常言:在文化觀念上講,傳統的一定也是現代的,現代的并不一定成為傳統的。從哲學概念上,繪畫是承載文化的一種形式,而主宰這種形式語言的一定是有良知的信念者,茍且偷生者,或是利欲熏心,于此凈境皆無緣。
游心散思,積水成淵。杜小荃出生在"孔孟之鄉",儒、釋、道思想促使著他藝術精神的演進。小荃善作詩歌和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而富于對生活的感悟,而他的繪畫更加難以掩飾其聰慧之才情與神暢之智識。作為山東新文人畫院的首任院長的杜小荃,他崇尚"自然無為"、"天人合一",提倡素樸、簡淡的自然觀。因而,其畫風趨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以及"渺遠深幽"的高逸境界。倘若置身畫前,頓覺禪機四溢,清雅恬淡之風撲面而至,此情此景很是耐人回味。
"中國畫如果舍棄了筆墨,縱然有形也無意,但更主要的是透過筆墨看氣象,氣象是修為的問題,常人難客企及……"談到中國畫的發展,杜小荃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他作畫看似率性而為,實則法度嚴謹。有人批判中國畫須"全盤西化",而小荃為何對傳統寫意畫如此癡迷?這一點要從他的傳統觀談起,在他看來,中國的書法和繪畫中隱藏的玄機可貫穿至幾千年,幾乎所有的文化內涵都在這一點一畫之間。這里邊有儒、釋、道多家參合基因,也即是說,有人為的因素,有神明的因素,其間,神來之趣因人、因事、因造化不同而各有禪機。欣賞他的畫,應用心去感受,用情去體味,那純正的筆墨、優雅的情致,在他的詩、書、畫、印中皆能嗅感到幾分淡淡的花之幽香!
在我們看到了一個堅守傳統的杜小荃的同時,再細看他的畫,梅、蘭、菊、竹及各類花卉皆有"新法",展示了一個畫家正沿著"學古不泥"這條正途大道前行的身影。有人說杜小荃是個聰明人:勤學、苦練,多思、善悟。他學畫的方法,之所以為人們所感佩,自然有值得當代年輕畫家學習和借鑒的地方;而他"迎難而上、始終如一"的這種對待藝術持之以恒的精神,或將成為當代年輕畫家從藝與治學的必由之路。在杜小荃身上我看到了花鳥畫迷茫后的希望,看到了作為年輕畫人積極地人生觀,傳統不再孤寂!
杜小荃簡介:
杜小荃,漢族,1972年2月出生于山東臨沂,研究生學歷,農工黨黨員,現居北京。書畫篆刻家、美術評論家。曾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書法篆刻專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美學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