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適值“三八”國際婦女節,第五屆大灣區木棉論壇在深商報告廳隆重舉行,《艾問iAsk》創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艾誠受邀作為嘉賓發表主旨演講,題為“創立艾問iAsk10年后的10個答案”。
???
論壇由深圳市婦女聯合會指導,深商會聯合黨委主辦單位,深商總會、深圳市商業聯合會、深圳市老字號協會、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聯合會、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聯合主辦,深圳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聯盟協辦。
(以下為艾誠現場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艾問iAsk創始人艾誠,今天很榮幸在“第五屆大灣區木棉論壇”現場與大家對話。
今年正好也是我作為艾問iAsk創始人的第十年。十年前,我從哈佛畢業,離開央視財經,以獨立雙語財經主持人的身份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并在后來成為兼具創始人和投資人雙重身份的財經主持人。如果現在介紹自己,我會說我是投資人里面做主持人的,主持人里面養三個娃的,現在,我與我的先生一起為四世同堂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昨天我的三歲的大兒子跟我說:“媽媽你抱抱我吧”,我說:“人生路上媽媽不能抱著你,但是媽媽可以陪著你。”這讓我想起無常的人生,有的人可以陪我們走一生,但是不管是丈夫、孩子還是父母,他們都不是屬于我們的人。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接觸和對話最多的兩類人就是創始人和投資人。他們雖然身份不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知道做到,善始善終。
在這場寒冬里,最值得我們做的,或許就是等待,等春天來。如果要問:2024年是未來五年最好的一年嗎?我的答案是:宏觀不一定,但希望大家的每一個明天一定要比今天更好。
創立艾問10年,作為創始人,作為投資人,和大家一樣作為女性,為人妻,為人母,我總結了10個我所找到的答案,希望今天與在座的大家分享,希望我們下一次相聚是在春天里!
第1個答案:我們天生好奇
自2014年,我創立艾問以來,我以創業者和獨立雙語支持人的身份,在過去十年里對話和記錄過1000多位創始人和投資人,被稱為是“最愛問的姑娘”,我天生好奇。從北大到哈佛,從央視到新媒體,我替普通人在全球追問這個時代的創富法則,也在不斷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創新故事。寫書、訪問,投資,在不變中試探人與事故的邊界。創業、投資,在變化中平衡貪婪和恐懼的臨界點。
但是我質疑這繁榮,我懷疑新與舊的交替不過是輪回。看著舞臺上的百味人生,聚焦的創新生態究竟是否有變革的引擎。我記得有次因為舞臺裝置不夠安全,我從舞臺上跌倒了,又爬起來了。人生是怎樣煉成的?有很多的不期而遇,但是慶幸地是,如果你跌倒還可以爬起來,如果你爬起來還可以繼續微笑,你就找到了答案。
第2個答案:死是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因為工作原因,我時常接觸這個世界上最有趣的靈魂。可以見證很多生命和企業的誕生和發展,無可避免的有更大概率和更多回憶去見證更多失敗和死亡。
在記錄了全球超過1000多個人物之后,很多人問我,大人物是怎樣煉成的?
2014年我回國創立艾問,自以為是的寫了第一本書人物采訪手記 《奮斗是一種信仰—艾問商界領袖的人生底色》。結果答案錯了,我以為大人物為夢想而生,而實際是因恐懼而活。擁抱恐懼 預見未來。
第3個答案:唯愛最大
我有一個特別的姓叫AI(艾),I am Ms. AI。這世上有兩種AI,一種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術,我相信它會決定我們奔跑的速度,但只有另一種人性中的愛才可以決定我們奔跑的方向。而現在,我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為人妻,為人母,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是好脾氣和大格局,以愛之名做榜樣,不是自私的愛自己。
第4個答案:成者為王 敗者為寇
九死一生的創投世界,喜憂參半,一將功成萬骨枯比任何時代來得更迅猛突然和令人瞠目唏噓。
多年前在珠海,我遇到一位五十多歲的女人,30歲那年丈夫因病去世,被迫南下打工。從銷售員到經營部部長,帶領格力登上中國空調銷售第一的寶座,成為世界500強。我問她,這一路上靠什么?她說“之所以有今天,和我是不是一個女人無關!扎根本土,建立海外市場,追求產品的質量和創新,踐行‘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同為女人,四目相對,心疼又尊敬。帶著靠自己活下去的恐懼,給予所需,在男性主導的商業世界里她把自己煉成了絕不犯錯的鐵娘子。她叫董明珠,為自己代言的格力集團董事長。
在我剛創立艾問的早期,我采訪了一個創業者,他見到我的時候他已經連續失敗了。這一次更“不靠譜”,他想把媒體內容都集合在一起,給每一個不同的普通人千人千面的故事和新聞。結果引來媒體眾怒,“‘基于社交和點擊量的算法技術’,只算得上機器篩選的雕蟲小技,根本和‘智能’搭不上邊”。然后這個創業者和他的小公司被告上法庭,律師函不斷。
他說:“你喜歡的才是頭條。今天如果我們放棄了千人千面的新聞頭條,明天我們就可能放棄我們更多的的個性化需求。”他后來贏了官司,我以為他這次創業又充滿不確定性,結果他成了中國新經濟的代表人物。我問當時的他,現在什么心態?他說我只想不脫離用戶。這個人叫張一鳴,他所創立的公司叫“今日頭條”。而如今,tiktok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明星級產品。
我還問過一個做教育的農民企業家,我說你的一生坎坷,從插秧冠軍到高考落榜,你靠什么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他跟我講:“我有一個規矩,假如說有一天學校倒閉了,賬上的錢必須能做到兩件事情,第一所有學生的費用可以退完。第二所有老師和員工的工資可以發完。”
這個人叫俞敏洪,44歲那年,他把他親自寫教材的新東方推到了美國上市,市值超百億。多年過去了,當所有教培類企業一夜間全都消失殆盡的時候,他再次憑借農民的樸素思想,再次帶領東方甄選重出江湖。
有人到場,就有人缺席。誰九死一生?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所有的成功路徑都被追捧,所有的失敗案例都被踩在腳下。我的體會是,每種成功都有他的生命周期,死亡必然會來臨,而企業家如果不想離場則必須不斷的給予這個世界所需,不斷在第二、第三曲線上創造新的成功。
第5個答案:紅裙里的女人,有自覺、有自信、有自立
我和你一樣也恐懼失敗死亡,向往美好生活。87年我出生在中國黃山腳下,17歲第一次離開黃山,去北京求學,第一次看到和乘坐火車,第一次走進一所叫大學的建筑群。我鐘愛紅色,第一條紅裙學姐畢業擺攤的二手裙。我在北京大學求學,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實習,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讀研究生…… 好奇心始終陪伴著我,從事媒體行業,周游世界,當然也包括擔任中國中央電視臺駐紐約財經評論員和主持人。我深愛媒體這個行業和它的使命與影響力,希望通過對話改變世界的人物,探索人生底色,總結創業經驗,揭秘不死法則。
作為女性,我選擇紅色作為自己的代表色。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小紅裙活躍在各行各業的舞臺上,她們說,紅裙不僅賦予生命以色彩,還給予她們信心:敢于嘗試、敢于冒險、敢于愛問,讓我們女人實現一切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目標。艾問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Ladies in red have self-awareness, self-esteem and self-reliance(紅裙里的女人有自覺、有自信、有自立)”。
第6個答案: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是擁抱恐懼
2018年,我參加了在美國內華達州一片荒蕪的沙漠上舉行的火人節。白天有40度,晚上有0度的沙漠,什么都沒有,沒有信號,只有烈日、風沙,沒有水源,不能洗澡,沒有食物。干嘛呢?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2018年有8萬人)聚集在那個沙漠里,用七天的時間打造了一座城市,然后我們欣然地在最后一天,一把火燒掉,我們愿意接受一個嘗試,假設生命只有一周。
從小我本能地在人群中害羞,對危險敏感,火人節讓我勇敢地跨越恐懼。靠著一個水杯、兩雙鞋和無盡的對于“為什么活著”的思考,竟然堅持到了最后。一路被施舍的水杯沾滿憐憫和愛心,被磨破的雙腳最終和鞋連為一體,近乎癲狂的思考讓我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
惡劣的環境下,人體會透支全部力量。終于挺到最后一夜,火人舉起雙臂在熊熊大火中轟然倒下,片甲不留。自覺聚集的人群里,有人沉默,有人歡呼,有人哭泣。近萬支煙花曇花一現,響徹沙漠的夜空,和八萬多個來到火人節的人一樣歇斯底里。
我是誰?為什么活著?怎么活下去?八萬人眼中有八萬個答案。
我也看到了今天在座的各位,你們善良的眼睛,你們眼神里同樣有恐懼、有好奇,更有對這個世界的愛。想象一下,如果這個世界只剩下一周,一周之后我們將在一場大火中燒盡所有,你還會堅持什么呢?當我走出與世隔絕的火人節時,我突然發現,活著是如此美好,我從來沒有如此珍惜。
第7個答案:公益是我的底色
艾問曾發起“小紅裙公益計劃”,以“鏈接女性領導力與公益心”為使命,主要關注女性及兒童的關懷與發展相關領域。”
2018年十一假期我拜訪了南非貧民窟,直到1994年,這個國家的黑人才被當成人來對待。為什么會跟這個小孩兒有張合影呢?因為我在去南非貧民窟幼兒園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大聲朗誦著幼兒園的兒歌—“My div, No touch, No school, No job No money”(這是我的身體,不要欺負我,沒有教育就沒有工作,就沒有錢。)
當中國的大部分孩子還在吟誦著“花兒對我笑”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只能告訴他們,“這是我的身體,不要欺負我,我們沒有學校,不讀書就沒有教育,沒有教育就沒有工作,就沒有錢……”,他們需要我們給予所需。
作為家鄉黃山大使,公益代言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現場推介以及直播賣茶,我深入黃山區樵山村最后一家脫貧戶家中, 我還一直記得我當時的推介詞:“做茶和做人道理相通,一片好猴魁的誕生需要經歷千錘百煉,其中最考究的就是,站得直,立得穩,茶農人手一根一根捏出形狀出來。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公益是我的底色,因扶貧助農女性領導力和公益心, 我獲評2020安徽省三八紅旗手,2021全國三八 紅旗手。
第8個答案:給予所需 明天更美好
一個擁抱恐懼給予所需的人,一個明知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棄的人,才有資格說我為時代驕傲,才能說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千年以來中國的農耕社會和人口結構都決定了,中國“給”的時候、向外釋放的時候,都是好的時候;向內“收”的時候,封閉的時候,都是不一定好的時候。所以對外的“給”,包括資金、技術、人口、價值觀、文化形態,各種給,都會讓中國更好,這個時代偉大的一帶一路構想和那些優秀的創業者與當年的天可汗、鄭和們一樣,都是循著這個時代最正確的路徑,循著中國自己的方向去做該做的事情。對外“給”,從來不會削弱中國,反而會推動中國更快、更強的發展。
第9個答案:艾問資本 投資未來
很榮幸在訪人投人的過程中,我有幸成為喜馬拉雅、字節跳動、地平線、極石科技等企業的投資人,陪伴他們,用未來技術去影響世界。在技術世界的浸染讓艾問發現,人性需求的本質是人類生存的改善,有生命的技術是為了滿足人性的需求而存在,反過來技術會給世界演進帶來生命力。結合艾問在傳媒領域的經驗和對技術世界的敏感,專注“未來科技+傳媒影響力”領域投資成為艾問資本的愿景。
第10個答案:聰明如你,等你分享
我們該如何分享?我們到底在追求什么?
而在當下,不管是創始人還是投資人,我聽到大家 最普遍感慨的就是“難”,“我太難了”。
我想這世界上有三件事:老天爺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我們能做的是讓自己的事,每個明天都比今天更好,讓前兩件事,我們可能無能為力。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知道和做到,最后,祝福大家,往后余生,知道、做到、活好!
謝謝大家,我是艾誠!
艾誠(GloriaAi),主持人、《艾問iAsk》創始人,曾任中央電視臺駐紐約財經評論員,現任《艾問人物》出品人,也擔任國內外財智盛會如博鰲亞洲論壇等的常邀雙語主持。艾誠是哈佛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友代表,YPO世界青年總裁組織成員。
作為《艾問iAsk》創始人,艾誠一直致力于向世界講好中國創新故事,已記錄近2000位時代人物,實現百家媒體全球傳播。曾獲《福布斯》雜志2016年度30位30歲以下亞洲人物唯一上榜華人主持以及世界經濟論壇2012年度全球杰出青年,著有《奮斗是一種信仰》、《創業的常識》、《創業不死法則》等財經書籍。
艾誠被授予家鄉黃山的形象大使,因扶貧助農的女性領導力與公益心,獲評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