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女石油工程師許迎春帶著和前夫的兒子,從四川來到遼寧,她跨越2000多公里來此的目的就是為了和自己的心上人結婚,許迎春不僅畢業于知名高校,家庭條件也很優渥,而她要結婚的對象,卻是一名身高只有70厘米的殘疾人譚純慧。
許迎春這段感情并不被外界看好,就連她的父母都堅決反對,很多人在背后議論許迎春是為了錢才嫁給對方的,也有些人嘲笑譚純慧是在給別人養孩子,這樣尖銳刺耳的言論從許迎春嫁過來就沒有斷過。
譚純慧和許迎春
許迎春兩口子并不在意外人的看法,兩個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是否合適只有自己知道,他們的日子并不是外人看到的或是想象的那樣,決定走到一起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那么,許迎春和譚純慧是怎么認識的?譚純慧又是如何贏得許迎春的芳心的?21年過去他們現在生活得如何?
譚純慧
一、偶然結識四川美女,彼此鼓勵漸生好感
2001年6月,譚純慧在網絡上認識了許迎春,通過聊天譚純慧得知許迎春命運多舛,她剛剛遭遇了家庭變故,原來她的丈夫在一年前檢查出了肝癌,沒多久就因病去世了,許迎春只能帶著剛剛兩歲的兒子住在單位的宿舍里。
許迎春的丈夫去世時她才只有30歲,每天除了工作還要照顧2歲的兒子,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總是讓她覺得身心疲憊,加上她還沒有走出丈夫去世的悲痛,許迎春又不想讓家人擔心,所以她把不好的情緒都藏在心里,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很容易敏感,總是躲在被子里偷偷哭。
許迎春
許迎春剛認識譚純慧的時候,還是對對方有些顧忌,可是通過文字溝通,他們兩人都覺得對方身上有很多自己欣賞的地方,許迎春向譚純慧道出自己過往的遭遇。
譚純慧向她坦白自己從小就身體殘疾的事情,還告訴她只要自己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所有困難都只是暫時的,只要有心克服一定可以走出困境……
因為譚純慧天生殘疾,所以對于許迎春的不幸產生共情,同時也心生憐憫,兩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發現和對方很聊的來,所以討論的話題也越來越多,他們通過網絡交流的機會逐漸變得頻繁。
譚純慧
許迎春和譚純慧都有著各自的不幸,除了兩個人都感興趣的話題,他們總是相互陪伴、彼此溫暖,許迎春似乎找到了最佳的聆聽者,譚純慧總是用最簡單明了的話,一下子就可以安慰到許迎春。
譚純慧得知許迎春1971年出生在四川,她的家庭條件優渥,不僅畢業于知名大學,還在國企工作,父親也是當地的一名干部,許迎春的條件出眾,所以她身邊從來不乏追求者,比起家世地位,許迎春更看重一個人是否踏實勤奮,經過慎重考慮她選擇了自己的同事做男朋友,也就是他未來的丈夫。
他們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滿,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在親朋好友的眼里他們就是天作之合,可是一場意外打破了平靜安定的生活,2000年許迎春的丈夫被查出肝癌,沒多久就離開了他們娘倆,從此她變成了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兒子成長。
譚純慧
在遇到譚純慧之前,許迎春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兒子就是支撐她唯一的動力,她覺得天空都是灰暗的,空氣里也彌漫著陰冷的氣息,她封鎖自己的內心,不知道該向誰吐露心聲。
他們就這樣在網絡上用文字溝通了一段時間,兩個人越來越熟絡,自從丈夫去世以后,許迎春第一次感受到希望,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善意,譚純慧給許迎春很多鼓勵,她的心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樣的感覺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這時候許迎春還不知道譚純慧已經對她產生了好感,可是在譚純慧心里很介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曾多次想對許迎春坦白心意,思慮再三還是沒有勇氣開口,可是譚純慧不想就這樣放棄,即便被拒絕他也想盡力一試。
譚純慧和許迎春
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譚純慧鄭重其事地給許迎春寫了一封信,并且隨信附上了他的照片,把信寄走之后譚純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張,他既盼著收到對方的回信,又害怕自己被拒絕,這段時間他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般。
許迎春從信中知道了譚純慧的想法,此時的許迎春也對譚純慧產生信任和依賴,她知道對方在她最黯然神傷的時刻,教會她如何走出困局,面對逆境也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許迎春此時也意識到,對譚純慧的愛慕之情無關相貌和家庭背景,因為他就是他,一個讓她重拾信心的人,她完全明白了自己對對方的情感,第一時間買了到遼寧錦州的火車票,她迫不及待想把心里的想法告訴譚純慧。
許迎春和譚純慧的日常生活
二、身殘志堅,自身價值終于得以展現
1963年,譚純慧出生在遼寧錦州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則是一位專業的刺繡師傅,他上面還有哥哥和姐姐,全家人都很期待這個孩子快點降生,可是從譚純慧出生以來,父母每天滿面愁容。
譚純慧生下來就只有三斤重,身體如同沒有骨架支撐一般綿軟無力,剛出生身上就有3處骨折,譚純慧的病情醫生也是聞所未聞,隨后醫生告訴他的父母,這個孩子很有可能活不過一歲,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沒有任何一位父母能接受如此殘忍的結果。
譚純慧
即便醫生告訴他們孩子活不長,可是作為父母,卻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的生命流逝,而無動于衷,他們帶著譚純慧到處求醫問藥,希望能有奇跡發生,可是他們得到的答復是一致的,這樣的病無法治愈,希望也被消磨殆盡。
母親不能接受孩子就這么離開他們,所以她辭去了原本收入可觀的工作,在家里專心照顧譚純慧,在這期間母親不僅在生活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在精神上更是給譚純慧很多鼓勵,上天沒有讓他擁有健康的身體,可是濃烈的親情彌補了他身體上遺憾,也成為支撐他的動力。
譚純慧
譚純慧剛出生的時候身體很脆弱,打個哈欠翻個身都有可能骨折,所以家人都不敢輕易抱他,生怕他再次骨折了,他的母親只能在譚純慧的身體上放置硬紙板,只有這樣才能抱著他吃飯睡覺。
譚純慧八個月的時候遭遇過一次全身骨折,這對于他的父母來說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噩夢,譚純慧度過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關卡,醫生都說他活不過一歲,可是他卻奇跡般地挺了過去。
隨著年紀增長譚純慧漸漸懂事,在他的記憶里自己似乎總是打著石膏,被父母帶到各地去求醫問藥,他看到別的孩子都能放肆玩耍,而自己卻連動一下身體都有可能骨折,雖然他很沮喪,但是看到父母為他的病忙前忙后的樣子,他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地活著,絕對不能再給他們增添負擔。
譚純慧
當時醫療條件有限,直到譚純慧9歲的時候,中外專家會診之后,又用了兩個月時間才確定他的病是先天性成骨發育不全癥,在全國范圍內是首次發現,15歲之前譚純慧共骨折過300多次,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怨天尤人,對生活的希望反而讓他越來越強大。
在父親的幫助下譚純慧學會讀書認字,從無到有的過程,對譚純慧來說要比同齡人付出的更多,對知識的渴望讓譚純慧忘記了求知路上的困難,他體會到了知識帶給他的養分,這讓譚純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譚純慧和母親
譚純慧長期服用藥物,就連抓握物體都力不從心,他讀的書越來越多,知識儲備日漸提升,17歲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很喜歡寫作,文字能帶給他無窮的力量,可是譚純慧根本沒有力氣提筆寫字,于是父母就充當譚純慧的“手”。
有了爸媽的支持和幫助,他的寫作才能順利進行,對于父母無私的愛,譚純慧既覺得感激又充滿愧疚,他知道父母不求任何回報,只要他能平安健康,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譚純慧和家人互相溫暖,他們不能沒有彼此。
譚純慧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
譚純慧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寫作中,1984年他的文章第一次在報紙上發表,譚純慧的寫作經驗越來越豐富,發表文章的機會更多了,文筆也大大得到提升,他對自己未來也充滿了信心,通過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也可以,雖然過程艱辛,可是成功之后的喜悅卻是加倍的。
譚純慧有一次在報紙上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函授招生簡章,他也想去試試,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考上,機會總是眷顧努力勤奮的人,譚純慧真的成功了,他再次用行動證明自己并非一無是處,同時彌補了他從沒有到學校上學的遺憾,最終他獲得了外國文學函授畢業證,這也是對他20年人生的一次肯定。
譚純慧
1999年互聯網風潮剛剛在我國興起,譚純慧敏銳地覺察到或許互聯網工作會很適合他,他也會在網絡上發表文章,正是這一契機,譚純慧的才華吸引了一家體育網站,網站聘請他專門撰寫體育評論,譚純慧的自身價值終于能全部發揮出來了,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他覺得生活是那么美好,以前的困難和辛苦在這一刻都不算什么了,也是在這時候他認識了許迎春。
三、相伴21載他們互相成就
2001年12月的一天,譚純慧和家人焦急地等待著遠道而來的許迎春,譚純慧知道她要來的時候內心既緊張又興奮,他們認識只有半年時間,這一切是不是來的太快了,反而讓他覺得不真實。
譚純慧和許迎春
譚純慧第一次見到許迎春的時候,他甚至不敢相信眼前美麗大方的優秀女性,會為了他千里迢迢來到遼寧,更不敢想她竟然就是即將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侶,他覺得上天是如此眷顧他,譚純慧以前根本不敢想自己會事業愛情雙豐收。
2002年5月2日,譚純慧和許迎春步入婚姻的殿堂,結婚之后許迎春又回到四川工作,他們兩口子處于分居的狀態,單位領導了解到她的特殊情況,把她調到了錦州輸油公司,這下譚純慧和許迎春結束了分居的日子,正式生活在一起。
譚純慧和許迎春的結婚照
許迎春除了照顧丈夫,還把公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孝敬,他們一家人生活的其樂融融,幾乎從來不會產生矛盾,人總是將心比心的,許迎春對公婆的態度,也讓他們把兒媳婦當成親生女兒一樣對待。
公公病重的時候,許迎春忙前忙后毫無怨言,公公臨終前動容地表達著他對兒媳婦的感激。婆婆的腿腳一直不利索,她就帶著婆婆到處看醫生,只要有一點希望她都會去嘗試,照顧婆婆的生活完全落在她的肩上,家里從來沒有婆媳矛盾,因為他們都把彼此當成一家人,婆婆坦言“我們家的兒媳婦比親閨女都親。”
譚純慧和許迎春
婆婆去世前她肩負起照顧她的職責,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幾乎都要她親自去做,有時候還要推著婆婆和譚純慧下樓曬太陽,許迎春說她做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愛譚純慧,所以可以為他做所有事情,照顧公婆也是她在替丈夫盡孝。
許迎春還考了駕照,買了一輛汽車,時常帶著譚純慧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譚純慧也說過,有許迎春這樣的妻子,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許迎春帶著譚純慧去旅游
隨后夫妻二人的感人事跡接連被眾多官方媒體報道,大家都了解到譚純慧的勵志故事,他們還被評選為“全國文明家庭”等一系列榮譽,成為全社會學習的典范。
為了能幫助更多罕見病患者,2013年譚純慧在錦州成立了“瓷娃娃愛心協會”,他們兩口子從此走上公益道路,為公益事業投入100多萬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沒有能力治病的患者重拾希望。
譚純慧和許迎春
如今譚純慧兩口子已經互相陪伴度過21載光陰,他們不僅把自己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接下來的日子,他們依舊會互相扶持著,走好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對生活永不言棄的態度,值得眾人向他們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