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格局的風云變幻,中美兩國的關系猶如大洋上的波濤,起伏不定,引人關注。在備受矚目的“兩會”外長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以其深刻洞察力和堅定立場,擲地有聲地提出了對中美關系的嶄新詮釋與質疑。他強調,對于兩個世界大國而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歷史規律的必然導向,它們構成了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基石——相互尊重作為信任的前提,和平共處作為維系穩定的底線,合作共贏則指向未來的光明愿景。
盡管自舊金山會晤以來,中美關系在某些層面展現出了緩和跡象,但王毅部長敏銳地指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仍存嚴重偏見與失信行為。拜登政府雖口頭承諾尋求穩定雙邊關系,但在實際行動上并未徹底扭轉對華施壓態勢,尤其在單邊制裁方面,可謂手法層出不窮,變本加厲。
面對這一系列背離道義和原則的行為,王毅外長一針見血地拋出四大拷問,直擊美國外交決策的核心價值觀:當口是心非成為常態,大國信譽何以立足?若聞“中國”二字便色變,大國自信豈非虛妄?若只求本國獨享繁榮,他國發展權利何在?若一心封鎖技術鏈頂端,公平競爭的原則又如何捍衛?
現實情況的確如此,在中美全方位角力的宏大背景下,拜登政府對中國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圍堵與壓制。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尤其是芯片產業,美國五箭齊發,竭力阻撓中國的發展進程。其一是憑借供應鏈優勢地位予以精準打擊;其二是通過組建跨國聯盟施加壓力,如荷蘭政府在美高壓之下加入針對中國的“芯片聯盟”,并對ASML公司的尖端光刻機對華出口實行嚴格限制;其三是對芯片產業高端人才流動設置壁壘,美國商務部甚至發布禁令,嚴禁任何與美國有關聯的人士參與支持中國先進芯片的研發與制造;其四是嚴密監管,防止任何可能的“漏網之魚”;其五則是連續出臺新規則,確保打壓措施的持久性與連貫性。
不僅如此,美國的制裁魔爪已從芯片行業悄然伸向了中國汽車產業。拜登總統親自簽署聲明,誓言以“史無前例”的舉措,阻礙中國產智能網聯汽車和卡車進入美國市場,理由依然是那套被濫用的“國家安全”借口。拜登宣稱,中國產車輛搭載的智能操作系統可能會竊取美國公民和基礎設施的敏感數據,并將其傳送回國,從而構成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為配合這一聲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更添油加醋地描繪了一幅聳人聽聞的場景,暗示未來美國道路上行駛的數百萬輛中國產聯網汽車將構成一個龐大的“數據間諜網絡”,每時每刻都在為中國輸送海量美國民眾的信息。
透過美國政要們高舉的“國家安全”大旗,人們看到的其實是美國在面臨中國崛起時的深深憂慮與不自信表現。正如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所警示,美國不應在太陽能光伏產業之后,再次在電動汽車領域輸掉競賽。美國政界對中國步步緊逼的打壓策略,正暴露了其在公平競爭面前的忐忑不安與力不從心。
實際上,美國所面臨的挑戰更多源自自身的結構性矛盾與戰略短視,而非中國本身。美國試圖以卑劣手段壓制中國,實則暴露出其在全球競爭中的焦慮與無力感。這樣的做法不僅無法鞏固其領先地位,反而可能導致自我孤立和反噬。唯有放下成見,回歸真正的公平競爭與合作軌道,美國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找到正確的位置,實現共贏共生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