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臨近發射,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才剛剛授予 SpaceX 星艦(Starship)發射許可。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即將目睹SpaceX星艦的第三次試飛,這無疑是全球航天迷翹首以盼的時刻。
美國FAA在最后一刻終于批準星艦第三次試射
在吸取了前兩次試飛失敗的經驗后,這次試飛極有可能獲得成功。SpaceX團隊在技術上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和創新,包括優化發動機性能、增強結構強度、改進飛行控制系統等。此外,他們還對發射場設施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升級,以確保發射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如果這次試飛能夠成功,那么它將成為SpaceX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預示著人類太空探索的新篇章即將揭開。在等待星艦3發射的時刻,我們來看看,這家2008年才第一次成功發射火箭的私人公司,如何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取得如此光彩耀目的成就。
即將第三次試射的星艦
sapceX壓倒性統治力
SpaceX在近地軌道上展現了恐怖的統治力。2023年,SpaceX發射次數占全球總量的45%,發射衛星數量占全球總量的87%,入軌質量占全球總量的86%。按照規劃,2024年SpaceX的入軌質量將占全球的90%,是其他企業總和的10倍。一旦星艦成熟,SpaceX的入軌質量將占全球的99%,是其他企業總和的100倍。這是連巔峰期的NASA都不敢想象的統治力。
星艦第二次發射畫面
低成本戰略奠基
SpaceX的壓倒性優勢源自成本控制戰略。馬斯克拋棄了航天界"高精尖"和定制化思維,采用工業品流水線制造,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一枚全新獵鷹9號火箭的制造成本僅5000萬美元,比同類產品便宜30-50%。此外,SpaceX還攻克了火箭回收復用技術,進一步降低了發射成本。復用火箭的毛利潤高達3000萬美元,極具價格優勢。
在駁船上成功回收的獵鷹火箭
星鏈業務飛速增長
除了發射業務,SpaceX的星鏈衛星互聯網業務也正在飛速增長。截至2023年底,星鏈活躍用戶已超230萬,收入達42億美元,貢獻了SpaceX約一半的年收入。根據預測,2024年星鏈收入將超過69億美元,成為SpaceX最大收入來源。星鏈不僅為SpaceX提供了可觀收益,還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自有發射需求,助力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
星鏈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密集衛星網絡
技術領先造就護城河
SpaceX在火箭回收復用、星鏈衛星部署等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為其構筑了堅實的護城河。競爭對手在樂觀情況下,2024年才能完成首次火箭回收復用試飛,距離SpaceX已領先5年以上。技術差距隨時間拉大,其他企業很難在短期內超越。
雙向飛輪效應成核心壁壘
SpaceX最大的壁壘在于形成了商業與技術的雙向正向循環。大量訂單讓其攤薄成本、持續迭代技術,技術進步又帶來更多訂單,這股正向飛輪將使其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越拉越大。即便競爭對手退回本土尋求保護,也被鎖死了天花板,無力在全球市場上競爭。
如果星艦第三次試射成功,地球上最開心的男人無疑是Elon Musk
可以說,無論是統治力、成本控制、業務增長、技術領先還是市場立足,SpaceX都展現出了其他任何航天公司難以企及的實力。星艦即將第三次試射,其未來統治力只會變得更加可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