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上映17天,票房破5.2 億,豆瓣評分8.4。這樣的成績無疑成為了2024年春節(jié)檔之后的一匹黑馬,讓幾乎零宣傳的低成本臺灣電影大獲全勝。
《周處除三害》真那么牛嗎?有人說此片屬于現(xiàn)象級電影。電影內容從劇情、阮經天的演技,延伸到套用典故《世說新語》。之所以能成為黑馬,能破圈,很大原因是因為尺度夠大,畫面夠烈,隱喻夠深,引人深思。
尺度大,夠暴力
此片融入了“邪教、黑幫”元素,除了被劇情和演員驚艷到外,電影在畫面上也呈現(xiàn)出高水準設計,配上恰當好處的音樂、音效,讓我們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用心。
特別是影片高潮部分,陳桂林血洗教堂,血腥鏡頭搭配舒緩音樂,把氣氛渲染的淋漓盡致。片中血腥的打斗場面,可謂拳拳見肉,鮮血噴濺。帶給觀眾視覺上的震感,更容易深入到劇情。
全程無尿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劇情既走心,又上頭。片中充滿血腥和獸性的暴力場面和爽點,是傳統(tǒng)黑幫片無法超越的。
引用典故,內涵夠深
有人說片名是《周處除三害》,但主角叫陳桂林,“周處”是誰呢?
電影《周處除三害》巧妙引用《世說新語》與《晉書·周處傳》典故,文獻記載“少年周處武力高強,身形魁梧,卻橫行鄉(xiāng)里,為鄉(xiāng)鄰所厭。后周處只身斬殺猛虎孽蛟,浪子回頭、改邪歸正,至此三害皆除?!?/p>
電影中的陳桂林企圖用殺戮效仿周處,實現(xiàn)“人死留名”的人生價值,殺掉排名在自己之前的兩個通緝犯,最后卻犯下更深的罪惡。
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直譯意思是“豬、蛇、鴿子”,這三種動物在佛教典籍中代表著“愚癡、憎恨、貪欲”。對應影片中的三大通緝犯,“豬”指代陳桂林,蠢癡無心、無智慧,為了實現(xiàn)“人死留名”的執(zhí)念,殺人無數;蛇指代電影中的第二通緝犯許偉強,身上的蛇紋身,象征著兇殘暴戾;鴿子指代電影中的第一通緝犯林祿和,他后背的鴿子紋身,代表著貪念與作惡,不僅以邪教斂財,到處行騙,還作惡多端,殘害蒼生。
引用典故是這部電影的特點,而三個作惡多端的通緝犯之間強強對決、恩怨糾葛更是賺足了觀眾的期待。
執(zhí)念難破,引人深思
忽略影片中的暴力美學,便是講述了一個關于價值觀的故事,陳桂林的殺戮并不是為了利益,也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實現(xiàn)價值存在感的執(zhí)念。而熒幕前的你我不都是處于淤泥中的小人物嗎?所以,面對陳桂林的暴掠,觀眾并沒有仇恨和厭惡,而更多的是尊重。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一個無藥可救的人可以找到自我救贖的路,不管最后是否實現(xiàn)救贖。對于熒幕前的平凡人來說,都是一種治愈,是一種自我反思。
總的來說,《周處除三害》這部片子優(yōu)點大于缺點,是爽片,值得一看。
原文鏈接:https://www.dianyingjie.com.cn/2024/0318/380868.s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