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城東,繁華熱鬧,風光無限。
逛街購物去萬象城,追趕潮流去東郊記憶,周末微度假去青龍湖、東安湖。成都東門,實屬頂流。
但你一定想不到,這里,曾經還有一個“隱藏的遺憾”。
這是成都10余年前的高清衛星航拍地圖,當我們將成都城區的公園分布情況還原之后↓
你會發現——
曾經的成都東門,非常缺公園,而且是缺大公園!
看西門,以人民公園為起點,接連浣花溪一路擴散至兩河城市森林公園……類型多樣、主題鮮明,打造了城西人的后花園。
望南門,錦城湖公園、麓湖麓山、南湖公園……大開大合的生態面積、時尚前衛的配套設施,主打一個全是精品。
當別的區域坐擁連綿的生態公園之際,可東門呢?
作為成都工業文明最初的承載地,遍地的廠區、轟鳴的機器是城東的主旋律,綠意盎然的生態綠化成為了被忽視的一面。
曾經的新華公園
新華公園面積僅150畝,龐大至2400畝的錦城湖是它的整整16倍,在新華公園散步都得“打堆堆”;
塔子山公園年代久遠,經歷了幾次的改造建設,依舊掩蓋不住濃厚的時代氣息。
而這僅有的兩個公園,便是城東人日常休閑的全部,新華公園太小,塔子山公園太舊,城東人的周末,只能往三圣鄉湊。
沒錯,缺少成氣候、成體系的大型公園,就是城東曾經的隱藏遺憾。
這對于喜歡喝茶散步曬太陽的成都人而言,就2個字:難受!
成都的老朋友,見不得東門人難受!
縱觀成都城市發展,華潤置地就像“及時雨”,總會在關鍵的時候出手,為成都人創造美好生活場景。
比如2002年,剛挺進成都的華潤置地,一來就送了成都人一份大禮。
當大眾正在為河心村的改造一籌莫展之際,華潤置地毅然決然地接下這塊“燙手山芋”,引入了國外城市建設與運營的全新模式——BOT,于是垃圾遍地的河心村完全改頭換面,一躍成為城市綠肺。
成都人因此多了一片湖濱天地,也擁有了目前三環內唯一的原生態湖泊公園——約420畝東湖公園。
當得知成都缺大型綜合商業體,華潤置地便從420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成都萬象城,作為成都首個“一站式”購物中心,一舉顛覆了成都的商業格局。
那時IFS太古里尚未出現,成都萬象城就已經讓成都人民提前感受到國際范、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原來商場除了逛街,還可以是家庭的游樂場、生活的社交場。
當聽說東門“公園少”,華潤置地的回答是——那就造!
早在2018年,乘著大運會的東風,華潤置地再度接棒歷史的使命,并僅用23個月的極限工期,向世界呈現出1座世界級場館、3座體育館,以及驚艷眾人的東安湖體育公園。
堪稱2個錦城湖、11個東湖的東安湖濕地公園,不僅風光秀美、水質清澈見底,并且配套高級、規劃理念前沿,讓無數成都人真實感受到宮崎駿筆下“海島度假游”的美妙光景。
后來,位于東安新城的未來之城入市,隨之出現的,是華潤置地配建的成都七中領辦東安湖學校、木棉花酒店、社區服務中心、養老服務設施等湖濱生態配套,和翠綠的東安湖渾然天成“半邊新城半邊湖”。
另一邊,約3萬畝青龍湖濕地公園,環城生態帶的“體量王”,也為城東人解渴了生態遺憾。
這個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地方,每年吸引著585萬人次前來游玩,讓城東人再度擁有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理想場所。
兩座大型濕地公園的出現,讓城東人不再因公園稀缺而黯然神傷。
但這還不夠,為徹底結束東門的隱藏遺憾:
2024年的華潤置地
帶來了終極解決方案——
造“都市公園大城”
放眼全球,倫敦的海德公園、紐約的中央公園、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這些以公園為基底的地方常年綠意蔥蘢、風光綺麗、花園遍布,是無數人對于未來理想生活的終極向往。
而華潤置地,將這種都市人的終極向往,直接放進了東三環青龍湖畔約800畝都市公園大城。
如果說此前華潤置地造城是體量規模的瘋狂生長,那么這次就是造城理念的全面迭新——華潤置地上璟潤府,將在物理面積的基礎上,延伸出生活的尺度。
項目示范區實景圖
項目示范區一亮相就全城爆紅,前來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引發成都整個地產界的熱議,因為其產品力之強,幾乎讓人挑不出毛病。
甚至有專業人士評價:這將是成都式公園生活的終極形態。
成都建設公園城市多年以來,公園和綠地面積已占全市總面積的50%以上,真正實現了一半山水一半城。
當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上璟潤府的社區打造形態,像極了成都這座公園城市的微型縮影。
上璟潤府在6個建筑地塊之間,自西向東流入一條長達1km的公園河道景觀帶,以綠意自然為樓宇之間注入盎然生機,這相當于把濱河步道直接修在了家門口,一下樓就可以散步遛彎逛公園。
項目總平圖
同時在地塊的南北方向串聯三大公園慢行街道,實現社區空間場景的無界交融。
這條景觀主軸還將串聯社區的活力場,所經之處是極富野趣之美的靈野溪畔(濕地藝術花園),是孩童撒歡跑跳的靈隱樂園(坡地兒童活動場),是可供休閑漫步的靈葉層林(藍花楹溪谷步道),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靈居水岸(濱河休閑平臺)……
項目意境創想圖
高濃度的濱水景觀帶無縫鏈接社區公共互動場景,公園綠地貫穿其中,每一次的歸家都是一場穿越花園的漫步。
項目意境創想圖
關鍵在于,約400畝面積的上璟潤府,容積率本就低至約1.88,而它大費工夫打造的綠地公園(約128畝)、河道水域(約35畝)、慢行通道(約60畝)加起來超200畝,綜合整體密度更是不到1,幾乎是居住舒適度的天花板。
項目意境創想圖
并且大部分樓棟還是獨立單元設計,不做樓棟拼接,最大限度減少了樓棟之間的遮擋、干擾,采光和視野都做到了極致。
項目意境創想圖
上璟潤府生動詮釋了“與其向往公園,不如住在公園”,讓居住者最大程度親近自然,享受與世界公園同步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看到這張紐約中央公園的俯瞰圖時,都會被驚艷到,一邊是高聳的建筑,一邊是樹蔭豐茂的中央公園,推窗便能見綠、出門就是花香。
紐約中央公園實景圖
如今在成都也有跡可循,隨著青龍湖周邊城建配套的兌現落地,這里已然形成以上璟潤府為核心,約800畝超級體量的“公園世界”。
項目意境創想圖
約400畝上璟潤府(含配建)加上約400畝時代之城(含配建),以逾萬畝青龍湖濕地公園的優質生態為底,以及實景呈現的約20000m2時代云朵公園(華潤置地配建),串聯起見縫穿針的郵票綠地、口袋公園等,構建出一座被大自然完全包裹的繁華大城。
青龍湖濕地公園
這樣一來,公園大城生活配套在此蓬勃生長——
日常出行,經由社區公園綠道、慢行系統,無縫接駁地鐵4號線、9號線(規劃中)、12號線(規劃中),還緊鄰規劃中的范家院子TOD,讓每天的必經之路更便捷。(免責聲明:文內提及的地鐵線路最終以政府規劃為準)
逛街購物,附近是華潤置地配建的約15000㎡時代潤街,目前已實景呈現投入,此外地鐵4號線4站可達萬象城,近享萬象城、建設路、魅力凱德等城東三大商圈。
時代潤街實拍圖
孩子教育,既有華潤置地配建的四川師范大學附屬臨楓小學,也有樹德中學領辦的華川中學,以及項目北側的規劃小學,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免責聲明:文內學校僅為地緣性學校介紹,最終以入學當年教育部門政策為準)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臨楓小學實拍圖
于此,生態綠地絕不是單純的點綴,而是培育城建配套的天然沃土。
這樣在城市里大面積覆蓋的濕地公園系統,在成都極為罕見,很多人甚至稱之為“成都之海”“東方亞馬遜”。
它自成一體形成區域“小氣候”,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將每天朝夕相處的生活環境打造為“氧吧”級別,讓每一次深呼吸都是與負氧離子的親密邂逅。
項目意境創想圖
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公園生態環境往往與繁華地段產生價值疊加效應。
如同紐約中央公園催生了ONE57,倫敦海德公園誕生了海德公園一號等,有數據顯示,紐約中央公園建成15年后,周邊地價增長了9倍,面朝海德公園的超級公寓賣出人民幣15億的高價。
可見,坐擁約800畝都市公園大城的上璟潤府,左攬繁華,右享自然,未來宜居價值同樣不可估量。
當別的樓盤還在將公園作為周邊配套時,上璟潤府已經把低密公園墅居生活變為現實。
項目打造的三款產品,建面約116-143㎡低密舒居、建面約172㎡全景艙大平層以及建面約206-218㎡公園疊墅,每一款都堪稱是教科書級別。
在172㎡大平層中創造性植入了“空中院館”的概念,從而形成豐富的洄游動線場景,讓公區空間得到延伸,也為家庭生活增添更多可能性。
另外“雙全景艙”取代單一端廳,讓LDK廳和套房主臥同時擁有通廳的寬闊度和視野極致感,尺度直逼200㎡戶型的居住體驗感。
再看143㎡戶型,竟然再度突破市場認知,創新衍生出“端廳”。
既做到了270°采光觀景,又實現了超50㎡的端廳社交空間,儼然T型中央社交秀場,拉開了生活場景的“全屏”大幕。
而主城疊墅本身就一席難求,更何況是直面公園的一線視野,為數不多的公園疊墅注定只屬于真正的買家。
是的,這便是華潤置地為整個大城東鋪就的一個龐大生態之底,先是修建了站在世界之巔的東安湖,現在又在東三環建立了一座新的微縮生態大城。
這個用綠色編織的超級“公園世界”,讓公園生態不再是過去城東的短缺,而是今日城東豐盛的生活主題。
半個世紀以來,現代化的都市公園生活,曾經只屬于4千公里外的新加坡、地球另一端的多倫多,而從上璟潤府開始,這也將成為成都人未來每一天的日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