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來啦,你好呀,我是炘辰,謝謝你來看我~~??
在我們的生活中,對自己傷害最深的,往往是我們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調整不好的負面情緒,甚至有些看似快樂,實則是包著糖衣的“炮彈”。
就像一句話說的:
“如果你不能改變現(xiàn)狀,那么就應該試著改變自己。”
否則,你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越想解決問題,卻越做不好事情。
當你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就能活成想要的樣子。
微博有這樣一個話題:
“你做過最幼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高贊的回答是這樣寫的:
“執(zhí)念太深,緊抓著失去的東西不放,明知道無法再得到了,卻還是不肯放手,不斷地消耗自己,讓自己變得筋疲力盡。”
作家蕭伯納就說,人生的兩大痛苦,得不到和已失去。
求而不得是人生的常態(tài),很多東西都無法十全十美。
知名出版家鐘叔河先生在《十三邀》中,講述了他的故事。
他26歲被開除公職,39歲又被判刑10年,直到年近50歲才開始重新從事出版事業(yè)。
被偷走的那20年的青春,不管換作誰都會無法釋懷。
但鐘老卻以一顆豁達、淡然之心,坦然饒恕了過去的一切。
他這樣安慰自己和親友:
“書還是要看的,飯還是要吃的,要我們死是不會死的。”
在出獄之后,鐘老繼續(xù)投入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yè)。
八年之后,他編寫的《走向世界叢書》順利出版,在文化界引起了轟然巨響,而他自己也成了業(yè)界泰斗。
面對無法改變的結局,你要坦然接受缺憾,與自己和解。
蔣勛說:
“生命怎么活都會有遺憾,關鍵在于你怎么去領悟。”
生命是需要及時減負的,背負越多失去越多。
如果你想要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你必須學會翻篇,否則你就會被過去的陰影束縛,也會變得越來越消沉,越來越喪氣。
曾經(jīng)有一個話題#低級快樂正在拖垮你#上了熱搜,一時間引起熱議。
美國外交家布熱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一個詞匯“Tittytainment”,后翻譯為“奶頭樂理論”。
布熱津斯基認為,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進步,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趨于20%的人口占據(jù)80%的社會資源。
20%的資本家為了安撫那80%的人口,就給他們?nèi)稀澳套臁保屗麄兂两凇暗图壙鞓贰敝小?/p>
比如:肥皂劇、偶像劇、明星八卦等娛樂產(chǎn)業(yè),讓人們沉溺于享樂和安逸中,喪失上進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長期處于“低級快樂”會上癮,而上癮會對大腦造成傷害。
人一旦品嘗到多巴胺的美妙感覺,就會周而復始地持續(xù)追求更多,花更長的時間刷視頻。
作家梁曉聲就曾多次勸誡年輕人,適當遠離網(wǎng)絡娛樂。
他還在一次新書發(fā)布會上,分享過一段經(jīng)歷。
十多年前,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發(fā)表散文,期待著能和讀者近距離溝通。
但沒想到前來交流文學的人寥寥無幾,污言穢語卻從不消停。
于是,2013年他就關閉了博客。
退出了網(wǎng)絡的紛擾,內(nèi)心得到清凈,他每天都花上幾小時閱讀,全身心投入于寫書、教課、做學術上面。
正因如此,梁曉聲先生后來才創(chuàng)作出了《人世間》等多部佳作。
他說,滿屏的娛樂正在把人變傻、變無趣,只有讀書才能使人沉淀。
而我們那已經(jīng)適應了高度多巴胺釋放的大腦,就像是坐上了過山車,情緒低落到了極點,甚至會產(chǎn)生抑郁癥和焦慮癥。
停止低級娛樂,學會延遲滿足,學會吃高級的苦,才能享受高級的快樂。
《歐洲心臟病雜志》2022年刊登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生氣,嚴重的危害是導致心血管死亡,也有可能會導致心衰、房顫發(fā)生。
人變成病人的時候,你更沒有力量去打破那個所謂的魔咒。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郝萬山在著作《不生氣就不生病》中講述了一位患者的故事:一位剛滿14歲的初中女孩,聰明勤奮、成績優(yōu)秀、但是性格要強。
只因為年級第一批入團名單中沒有她,就斷定是班主任說了壞話,而非常生氣,結果導致吃飯吞咽不順暢,進一步發(fā)展到胸骨后疼痛而不能忍受,經(jīng)手術才能正常進食。
三十年后因家事而生氣,已年滿44歲的她病情再一次復發(fā),飲食難下,找到郝教授希望得到根治。
郝教授分析,這種病是她生大氣后引發(fā)了食管下段的括約肌痙攣而不能松弛所造成的,病根就是生氣,而病情能不能根治,關鍵在于她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療愈》這本書中說,不好的情緒最開始攻擊的是我們的消化系統(tǒng),如果我們還沒有調整好情緒,那么它會接著攻擊我們的皮膚,直到攻擊我們的內(nèi)分泌系統(tǒng)。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情緒出現(xiàn)問題,但是卻發(fā)現(xiàn)自己記憶力下降,專注力缺失,再進一步甚至會導致嚴重的精神疾病。
身體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
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也別和自己過不去。
好好愛自己,身體才是自己最大的財富。
人生漫長,與其浪費時間和精力在無用的人和事上,不如把時間用在對的地方,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一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一個奇跡,都值得好好珍惜。”
生活中沒有過不去的坎,更沒有解不開的結。
想要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就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及時引導自己的情緒,放下低級的娛樂。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