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8日,著名愛國科學家錢學森,攜家人終于從美國抵達故土中國。
歸國后的錢學森立即投入到“兩彈一星”這一偉大事業中,為黨和國家乃至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不過,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國民黨政府曾兩次邀請錢學森回國效力,并對其許諾要“委以重任”,但最終錢學森都沒有答應。
1911年,錢學森出生于上海,在杭州牙牙學語到三歲,后跟隨父母北上,在北平待到18歲。高中畢業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學;23歲考取清華大學“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
24歲時,錢學森意外喪母,他強忍悲痛,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求學。到達美國之后,他先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又在加州理工學院讀完博士學位。
35歲時,錢學森回到麻省理工學院。半年后,成為該校建校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三年后,錢學森前往加州理工學院工作,隨后便是錢學森堅決回國,卻遭受拘捕;軟禁的五年。1955年,漂泊半生的錢學森回到故土。
20世紀80年代,曾有人詢問錢學森青年時期曾有什么目標?
他明確說道:“我是在國民黨統治的舊中國上學,那時我自己和我的許多同學都有一個信念,學習就是為了建設未來的祖國。”
錢學森用實際行動做到了這一點。奇怪的是,錢學森在美國遭受軟禁拘捕之時,他本可以“委曲求全”。
因為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國民黨便政府兩次邀請錢學森回國效力。
那時的錢學森完全可以接過國民黨政府拋出的橄欖枝,這樣他也不會后面遭此大難。
談到國民黨政府邀請錢學森的始末,最早還要追溯至1945年8月,美軍的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長崎上空分別偷下一枚原子彈,徹底改變未來戰爭的可能樣式。
彼時,蔣介石下令“軍政部”撥款十萬元法幣,啟動“原子彈專家培育計劃”。
1946年6月,國民黨在新改組的“國防部”下,成立了“原子能研究委員會”。在此期間,胡適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
在國民黨政府的要求下,北京大學要創建一座工學院,專心研究最新的物理學理論和實驗。
當時國內在這方面人才非常少,留學海外的胡適想起了諸如錢學森這樣的歸國游子。他給很多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中國學子寫信,讓他們回國,其中就包括已經享有盛名的錢學森。
錢學森收到胡適的來信后,以自己在加州理工學院還有教學任務,暫時不能離職而婉拒。
1947年夏,錢學森回國與近代著名軍事家、教育家蔣百里的女兒蔣英舉行結婚儀式。因為錢家和蔣家都是名門望族,才子佳人結婚時高朋滿座,其中就包括許多國民黨高官。
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朱家驊請胡適出面,再次向錢學森發出邀請,讓他干脆留在國內,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這一次,錢學森還是婉拒了胡適發出的邀請。婚后不久,他帶著妻子來到美國。
直到1955年10月,錢學森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央人民政府的號召,決心回到祖國,投身原子能的相關實驗和研制工作中。
錢學森兩次拒絕國民黨政府的邀請,其信念十分堅定。
導致錢學森如此堅定不移地拒絕國民黨政府的邀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不僅為我國的偉大科學家,還是我黨歷史上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早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以及留美期間,錢學森就頻繁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多次參加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活動。
回國后的錢學森甚至還抽出時間學習馬克思主義,并在晚年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行探索和創新。
由此可見,錢學森接觸馬克思主義前后過程持續六十余載。在這一漫長過程中,他發表許多關于馬克思主義的論述。
根據錢學森晚年回憶,1930年暑假,他因傷寒休學一年。在杭州休養期間,仔細閱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布哈林的《歷史的唯物論》,對唯物史觀產生濃厚興趣。
休學一年時間,錢學森如饑似渴地看了一些科學社會主義的書,了解到國民黨政府的所作所為,也讓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明顯的升華。
1931年,錢學森結束休學返回上海,接觸到黨的外圍組織,且多次參加組織的活動。
后來,錢學森結識被稱之為“紅色院士”的羅沛霖,二人在一起經常談論社會革命問題。直到赴美留學后,他仍然與羅沛霖通信,還約定一起去革命圣城莫斯科。
留美期間,錢學森參加過美國共產黨組織的讀書會。
正是因為頻繁地與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接觸,才致使錢學森及其家人才滯留美國長達五年。
回國之后,錢學森很快在思想上全面接受馬克思主義,將其作為政治信仰。晚年的錢學森,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提出了許多具有真知灼見的思想。
從這半個多世紀的進程來看,錢學森能在物理學界取得卓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他自身的天賦和勤學苦讀。
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利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史觀,從而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受用無窮。
錢學森是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且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已經看透了國民黨的真實嘴臉,自然就不可能回國效力反動當局。
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及多次參加共產黨組織的活動之后,錢學森才深刻地了解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改變中國,才是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
因此,他才會在祖國一窮二白之時,放棄優越的生活,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的懷抱。
參考文獻:
[1]呂成冬,盛懿.從黨史看錢學森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心路歷程[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7(11):12-14. DOI:10.14019/j.cnki.cn31-1856/k.2017.11.005.
[2]呂成冬.1947,錢學森回國之行[J].檔案春秋,2017(05):34-3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