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威縣一則看上去似乎有點“說話不算數”的新聞,引起我的關注。
事情的原委大概是,邢臺威縣為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縮短與企業的服務距離,自今年起,確定每月第一周的周三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輪流到該縣的企業服務中心與企業家面對面座談交流。
我看報道,3月6日(3月第1周的周三)上午,威縣縣委書記崔耀鵬已經開展了首期活動。
這項活動挺有特點:
一是保密性。縣委書記或縣長單獨與企業家見面,不讓其他工作人員陪同。我理解,這是一方面有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商業機密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便于企業家打消顧慮,大膽反映一些影響營商環境的問題。
二是制度性。每月的第一周周三舉辦。
三是廣泛性。事先發布公告,由企業家自主報名,誰都有機會當面反映問題。
那位該說了,人家這不是挺好嗎,哪里扯得上縣委書記“說話不算數了”?
別急,我之所以說威縣看上去有點“說話不算數”,是因為3月6日首期活動之后,緊接著3月20日威縣縣委書記崔耀鵬又到企業中心開展了第二次座談活動。
圖為3月6日,崔耀鵬與企業家座談
圖為3月20日,崔耀鵬與企業家座談
這與“每月第一周的周三”的規定明顯不符,等于三月份截至目前就已經開展了兩期。
很明顯,從某種角度上,威縣這算是自己推翻了自己的規定!
所以我才有了“說話不算數”的評價。
但是,說實話我還挺喜歡這個“說話不算數”的威縣的!
無他,只因為在威縣“說話不算數”的背后,我看到了一個真心為企業考慮,真心尊重企業家,真心想發展的威縣。
這次“說話不算數”的原因,我私下揣測,大概率是報名座談的企業比較多,企業訴求比較多,崔耀鵬不得已“臨時加場”。
如果真是這樣,那威縣縣委絕對也算得上“實力寵企”了!
這樣的“以企業訴求為第一信號”的“說話不算數”“臨時加場”,怎能不讓人喜歡?!!
我理解,這個“說話不算數”的背后,是為了“說話算數”!
——對企業的承諾算數!對企業的政策算數!對企業的發展算數!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曾談到過威縣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和誠意:
比如,他們的縣委書記會為了幫助一個引來的企業搶訂單,連夜跑到浙江去做工作,就連元旦之夜都是在火車上度過的。
比如,他們的縣委書記因為主持縣里黨代會,而不能出席企業的慶典活動,親筆給企業寫信,表達自己的歉意。
比如,他們的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成立了全省首家企業服務中心(就是每周三與企業家單獨座談的地方),對企業從注冊到注銷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在他們的眼里“企業”二字分量十足。
比如,他們大年剛過就邀請一眾“財神爺”來威縣舉辦“政銀企保”對接會,想方設法為企業發展找資金、添動力。
等等。
這些都只是我耳聞目睹的部分信息,威縣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還有很多,但這已經足以說明,他們把企業的事當成了天大的事,他們是真想企業掙錢,真想讓企業發展。
我曾看到過一組數據,說是來威縣投資的企業,90%都安心留了下來;留下來的企業,90%又都實現了再投資。
我想,這“兩個90%”就是企業在用腳為威縣的營商環境投票,他們真的決心與威縣共命運、同發展。
你說,這樣一個“說話不算數”的威縣,誰不喜歡呢?
借此機會,向每一個信任嘍哥的人,推薦兩個用心在做的公眾號。
河之北岸是家鄉 干部晚讀
讀懂河北,記住鄉愁讀懂官場,守護初心
“問政縣區”系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